兴庆府的许同知早年曾拜在陈震门下,因此,其跟林然与谢青算是正经的同门师兄弟。
两人手中便有老师给其的一封信。
谢青睡了一夜后,眼下人看着好了很多,只脸色还有些苍白。
“青哥,咱们走吧。”
林然招呼谢青上车,两人这便要去兴庆府府衙,拜访许师兄。
许同知今日忙得很,作为知府大人的副手,许同知掌管着一府数县的盐,粮,捕盗,河工等众多杂事。
今日自己就要出门去兴庆府下面的平阳县视察工作。
许同知临要出门,接到衙役来禀,说是外面有两个书生模样的人,口称自己师弟,前来求见自己。
自己与老师许久没有通信,难道他老人家又收了门生?
许同知这会儿听说师弟拜访,只得暂缓出门,让衙役将两人带了自己办公的地方。
等看过两人递来的信,许同知这会儿脸上的笑真诚许多。
“两位师弟,老师身体可还好?”
林然:“老师身体康健,师兄不必挂心。”
“我们今日冒然拜访,想来是打扰到师兄了。”
林然见许同知一身出门的行头,便知人家应该是有事要处理。
没成想被二人碰巧赶上了。
“林师弟观察细致,我今日正要去下面视察,正巧碰上你们来访。”
“不过不打紧,你们出门游学本就是要多接触各地民情风俗,何不跟着师兄后面,去下面真正走一走,看一看?”
老师写给自己的信中,便是要求自己多带着师弟两人体验民情,正巧今儿自己就要外出。
这俩人来的正是时候。
林然听闻许同知邀请,忙点头同意。
几人也不在衙门里耽搁,许同知叫来衙役,给两人找好了马,大家今日骑马出行。
林然跟随府衙一行人骑马用了半天时间,便来到了平阳县。
许同知今日来平阳县是代替知府大人,同下面各知县宣讲春耕事宜。
因为要在县衙耽搁不短时间,林然便同师兄说,自己两人去下面村子走一走,看看百姓的实际生活。
两人骑马出了县城,直奔离县里最近的镇子而去。
因为想着昨晚的苦盐一事,等两人来了镇子上,林然便又在路边小摊上点了碗吃食。
能出来摆摊的商贩,必然都有自己的一手绝活,林然眼下端着碗燕饺,吃得是津津有味。
只跟昨日吃那豆花一样,今日摆摊的小贩,用的应该也是粗盐。
林然吃完一份燕饺,便跟着谢青在镇子上转了转。
兴庆府别看离着晋江府不远,但这边百姓说得已经不全是官话。
林然路上跟人交谈,大多数是靠连蒙带猜。
几人镇子上闲逛一会儿后,又骑马去下面村子里看上一看。
离着平阳县最近的村子叫做卧马村。这会儿几人来到村口时,恰逢午时。
村口孩童见有人骑马而来,全都呼啦一下将几人围住。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来我们村干嘛?”
村里有胆大的孩子朝几人问。
“小孩,我们从京城来,是出来游学的读书人。”
林然见孩子们围在马前,便翻身下了马。
京城来的读书人吗?
村里孩童听说几人是从京城来的,全都羡慕的朝其看去。
孩子们去到最远的地方便是镇子上,至于京城,那都是皇帝住的地方,离大家太远了。
因为村子口围了一群孩子,这动静还引得村里大人出来观看。
倒不是林然几人多受欢迎,实则是村里人怕几人是拍花子的。
听说来的是读书人,村长还亲自接待了几人,并招呼大家去家中用饭。
几人顺势去了村长家,也能跟村长好好聊一聊。
“咱们日子还算过得去,只要老天爷不闹腾,地里庄稼收上来。刨去赋税,总还能填饱肚子。”
对于村长来说,只要不赶上灾荒年,没有那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的事,日子就是好的。
村长一边说话一边招呼几人用饭。
因着待客,村长还让家里人杀了只鸡。这顿饭上桌时,林然几人吃得并不多。
尤其是那鸡,倒不是嫌弃味道不好,实在是不忍心下筷。
农家养家禽牲畜不容易,这鸡该是家里用来下蛋的。
且用饭时,林然便见家中孩童几个,全都眼巴巴的在门前盯着看。
一顿饭吃完,林然几人从村长家告辞,偷偷留了顿饭钱。
等众人跟着许同知返回府衙时,许同知特意带两人下了顿馆子。
“师弟们今日想来没有吃好吧,师兄这顿饭算是给你俩接风洗尘了。”
饭桌上三人聊了聊当地民俗,又讨论起兴庆府的时政。
许同知与两位师弟基本上是知无不言,大家同一师门,言谈间自不必藏着掖着。
甚至话说到最后,许同知还告诉两人,自己之所以忙,也是因为上面对自己有调动。
自己最近才多多表现一下。
林然听完师兄的话,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为官者,谁人不想迎风而上。
“师兄,我们最近还要在兴庆府多待几日,这些时日就要麻烦师兄照顾了。
林然想多留几日在兴庆府,实则是想钻研粗盐一事。
因此,才决定停留在兴庆府一段时间。
“好说,我已经让衙役们给你俩找好了住的地方,就在县衙后面,我办公的隔壁。”
“你们安心住下,有事让下人来找我便是。”
“只师兄近来忙的很,也不能带你俩出去多走一走。”
“师兄不用客气,我俩会照顾好自己。”
等两人跟着许同知安排的人住进府衙后,谢青才朝身旁之人问道:
“然弟,可是有事要留在兴庆府?”
“青哥,我有些想法,只眼下事还没成,等做成了我再与你细说。”
林然没跟谢青说得,便是自己要提纯细盐一事。
如今的大楚,食盐属于官方管制,大楚的提炼水平还处在基础阶段。
市面上所出售的细盐也没法跟前世比,因为提纯有难度,细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大楚百姓们很少食用细盐,便是今日在村长家中,林然见其家中盐罐里,用的也是粗盐。
第二日一早,顺子便从外面买来一罐粗盐,林然拿着粗盐去了府衙的灶房。
要想提存粗盐,首先要将其溶解,林然指挥顺子将粗盐倒入一个干净的瓦罐里,加入井水,使其完全溶解。
待粗盐完全溶解后,才能进行第二步:初步过滤杂质。
过滤杂质只需用细麻布即可。
将粗盐溶解后的盐水简单过滤一遍,将其不能溶解的杂质分离出来。
随后再将过滤后的盐水倒了干净的小锅里小火熬煮。
等盐水中的水分蒸发后,盐便会重新结晶。
到这一步时,盐便已经由浅黄色,变白了许多。
只等这些盐干燥后,再用细纱布过滤几遍,便能得到小颗粒的细盐了。
这提纯技术并不难,只是过程繁琐了些,尤其熬煮一步,需得有人看着,否则很容易出错。
因此,林然将顺子留了灶房里看着火,自己出来透透气。
“顺子,水快要熬干时,你再来喊爷。”
林然从灶房回来时,谢青已经带着顺子出门去了。
谢青跟林然不同,谢青出来游学,更喜欢每到一处,打听当地有名的学者,上门去讨教学问。
此人绝对是个一心向学的正经读书人。
等顺子来喊林然时,灶房熬煮的小锅已经基本没了水分,锅底只留下一层厚厚的白色结晶体。
“爷,这剩下的就是盐了吧,真的好白啊!比咱们家用的细盐还要白。”
林然已经见过了大楚的细盐,颗粒要比自己提炼出来的更粗些,且颜色也有些微黄。
大楚提炼细盐,应该只是最简单的溶解蒸发,并没有熬煮这一步。
所以细盐中还会有些杂质。
林然将锅底的盐倒出后,再用细麻布反复过滤几遍后,食盐的颗粒变得越来越细。
顺子看着像雪一样白的盐,忍不住张大了嘴。随即伸手捏了些盐放了口中。
“哇,好咸,但是并不苦!”
这盐提纯后要比粗盐咸很多,也算弥补了因为提纯,而损耗的粗盐。
等谢青从外面回来时,林然已经手捧盐罐在房里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