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家人就在日历上挑了一个好日子,又找村里的老人给看了一下,确定了半个月后的一天是个好日子,于是敲定了那天给两个人办喜事。
村里人娶媳妇也有摆酒的,但是更多的都是买来的媳妇,顶多把媳妇关起来,任她哭爹喊娘的,男人们在外面推杯换盏吃一顿好的,也就算办了事了。
不过第一次听说要买婚纱正式摆酒席,还要扯结婚证的,所以村里的人都异常热情,纷纷哄着周家办的热闹点,让那帮心里不安分的女人看看,只要她们乖乖听话,什么婚礼婚纱他们全都不会差事的。
余桑宁衬着这时候还提出要在村里找几个年轻的一起做饭,学着做点西式点心,让村里的老少爷们也开开眼界。
周大路这两天让村里人捧的飘飘欲仙,整个人犹如高傲的公鸡,心里虽然还是不满意这个儿媳妇,但是还是听她的,让几个新媳妇过来轮到和她学作西式糕点。
他则是带着儿子和方秋去了镇里买婚纱。
婚纱一件好几千,他当然不同意,于是找了一个二手婚纱店买了一件二手的看着比较干净的婚纱。
婚纱还是方秋帮着挑的,甚至方秋还试穿了,在试衣间鼓动半天才把那件繁琐的婚纱穿上。
周大路骂着贱女人穿啥都一样,白白糟蹋婚纱还让人看笑话,然后接着跟店员开始砍价,方秋又去了后面的试衣间花了很长时间才脱下这件繁琐的衣服,还好有一个好心的服务员帮忙打掩护,让方秋才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完。
周山则是手里捧着婚纱和头纱,乐呵呵的跟在自己爹身后,神情痴迷仿佛幻想着婚后的幸福生活。
回去的路上方秋一直摸着兜里的东西,小心的隐藏它们的存在。
很快办婚礼的事就在村里如火如荼的进行起来,不同的糕点也由流水般的出现在村里。
村里少有的热闹,哪怕村里的女人都因为这个喜庆的氛围下,少挨揍了很多次。
现在周山最愿意爬在余桑宁那屋窗户隔着铁栅栏和里面的宁宁聊天。
余桑宁嘴甜会说话,还有见识,哄的家里欢声笑语一愣一愣的,哪怕这样周大路都没同意放了儿媳出来,他在两个人没成婚之前是不会放松警惕的。
方秋也带着几个妇女不断的在余桑宁的指导下研究了几个新菜,特别是男人吃了大补的腰子和鞭类的,吃的村里的人晚上鬼哭狼嚎的。
周大路节省了一辈子,这时候也算是出血了,特意杀了头猪,又花了二百给未来儿媳买了婚纱,然后又大操大办的给儿子儿媳举行婚礼,在村里也算是扬眉吐气了,这两天腰板也硬起来了,打方秋的时候更加不会手软,有时候甚至还会拉着方秋去余桑宁门口打,就是为了吓唬里面的余桑宁,让她最好乖乖听话。
周山则是成为了村里人调侃的对象,说他有本事让买来的女人心甘情愿嫁给他,更有人说,废了这么大功夫娶的媳妇,可要看住了,千万别跑了。
自此周山也不再提放余桑宁出来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