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寻接过银票,把它们揣进怀里
”这下我真成了小白脸了,就靠老婆养啦!”
沈蕸音斜睨了他一眼:“那你可要好好听话,不然我就养他十个八个的。”
陆寻故作娇弱,捶着她的胸口:“不要嘛,人家可听话啦!”
沈蕸音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镇定地挑起他的下巴:“乖乖等姐姐回来!”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沈蕸音忙成了陀螺。
她不仅需要将北地的各类物资售出,还要大规模收购南地独有的特色产品。
晋平侯沈慕在潭州拥有两家产业,分别是一家布庄以及一家粮铺。
沈蕸音怀揣着代表身份的信物以及沈慕的亲笔书信,亲自前去拜见了这两位掌柜。
这两名掌柜皆是从军中退役后被妥善安排至此的,他们为人本分老实,且已在当地苦心经营多年,虽然生意算不上特别红火,但总体而言也算差强人意。
当沈蕸音仔细翻阅铺子中的账册时,意外地发现一些颇为奇特的符号记录。
经过一番询问之后,方才得知这些符号原来是专门用于补贴给军中的款项。
一想到铺子中所剩余额已经寥寥无几,沈蕸音不禁无奈地长叹一声。
这皇帝竟然连自己的军队都无法养活,还需要诸位将领自掏腰包来维持军费开销,真不知该如何评价这种状况才算恰当。
如今军权已然上交,想来往后每年这两间铺子应当能够结余出相当可观的银两。
尽管如此,沈蕸音并没有打算去更改当前的经营项目。
她寻思着反正都要采购布匹,与其向他人购买,倒不如优先照顾自家的生意。
按照正常的批发价格,将布庄内的所有布料统统买入囊中。
就这样忙碌了整整半个月后,终于迎来了陆寻参加院试的重要时刻。
在此之前,陆寻早已跟随沈蕸音的表哥表弟一同抵达了潭州府,住进了向家购置三进宅院里。
这天清晨,天色刚刚破晓,沈家早已热闹非凡。
沈蕸音起了个大早,精心地为每一个即将踏入考场的人系上象征着好运的红布条。
大家用过简单朝食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动身前往考试地点。
向家的这座宅院距离考试地点并不算远,坐车几分钟,如果选择步行的话,大概只需要花费十多分钟就能到达。
由于考点附近汇聚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数量之多常常导致道路堵塞不堪。
众人一致认为步行前往才是最为便捷可靠的方式。
沈蕸音和她的父母以及舅舅们也纷纷前来为考生们送行。
在出发前,沈蕸音仔细地检查了一遍陆寻携带的考篮,确认里面的文具、食物等物品一应俱。
她靠近陆寻身旁,用轻柔声音低语道:“你千万不要紧张,就算这次没能考上秀才也没有关系!我已经跟我的爹娘提及了你会来我们家提亲这件事,他们都已经点头表示同意了!”
起初的时候,沈父和沈母对于陆寻这个人多少有些心存疑虑,想要进一步考察一下他是否真的适合成为自家的乘龙快婿。
随着这一年以来彼此间的接触交往,他们逐渐发现陆寻不仅性格温和,对待沈蕸音更是百般纵容宠溺。
夫妻俩最终默认陆寻作为女儿未来的夫婿。
陆寻听到沈蕸音这番话,悄悄地捏了下她的手,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我知道了,你放心,我定会考中秀才,往后你就是秀才娘子。”
陆寻怀揣着这份愉悦的心情踏入考场,犹如神助一般,答题时文思泉涌,整个考试过程都异常顺利。
这不仅得益于他自身扎实的学识功底,更要归功于沈蕸音为他精心准备的补身药丸。
那小小的药丸让他在每晚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就这样,为期四天的紧张考试终于落下帷幕。
与其他考生考后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陆寻不仅没有丝毫倦意,反倒神采奕奕。
家中那些一同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也是托了沈蕸音所制药丸的福,走出考场时皆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模样。
沈蕸音见此情形,灵机一动,给这神奇的药丸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大力丸,并制作了一批放置在自家药铺售卖。
没想到这大力丸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顾客络绎不绝,一时之间竟成为了药铺中的抢手货。
待到众人返回家中,稍作休整之后,便立刻投入到对考试卷子的默写之中。
陈夫子认真地翻阅着他们默写出来的卷子,越看越是喜笑颜开,不住地点头称赞。
最后更是毫不吝啬地夸赞道:“以你们此番作答之水准,此次科举定然能够金榜题名啊!”
这番话无疑如同一针强心剂,让在场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数日之后,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揭榜时刻。
沈蕸音特地预定了距离榜单最近的一家酒楼,还特意挑选了一间位于楼上的包厢。
站在包厢的窗前,便能将楼下放榜处的情景尽收眼底。
“出来了,放榜啦!”伴随着一声高呼,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只见官府负责放榜的衙役缓缓走了出来,手中捧着那张象征着无数人命运转折的榜单。
人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纷纷如潮水般涌向放榜之处。
衙役们见状,连忙手忙脚乱地护住贴榜之人,试图将围拢过来的人群驱赶至一旁。
此时的人们已然被金榜题名的渴望冲昏了头脑,根本不顾衙役们的阻拦,依旧拼命地向前拥挤着。
场面一度混乱不堪,尽管衙役们使出浑身解数,却依然难以控制住局面。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衙役们只得纷纷拿起手中的棍棒,用力地将拥挤不堪的人群缓缓推开。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开辟出了一条通道,得以顺利地将榜单张贴上去。
随着榜单的张贴完毕,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那张纸。
负责唱榜的人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院试第一名:岳阳-陈重;第二名:咸宁-陆寻;第三名:潭州-沈书逸……”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名字被大声念出来,每念到一个名字,人群中都会爆发出一阵欢呼或者叹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