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君泽忙把顾小竹安顿好,问明归期后又去叫刘氏准备饭食。
向君泽回到房里告诉父亲顾小竹回去的日子,商量着给准备些什么东西一起带回去。
沈墨涵看了眼自己的娘子
“爹,猴头菇今天卖了112两银子,不如这几天我去集市收点鹿茸、灵芝、人参什么的好药材,再加上去年打的几张好皮子,到时让小竹带回去”
“爹,我看行,这些东西在这里便宜,到了京都可是好东西”
脑子灵活的小弟向柏舟附和道
全家都很清楚这样是最妥当的了,到这边后家里打点上下,置办住处和20几亩地后就所剩无多。
家里人都不会种地,只能雇人,交完粮税后也就够家里人吃,所幸还养了些鸡、猪,后院也种了点菜。
虽说农闲时上山打猎采集,却不会有多少钱剩下。
这边山上好的东西多,家里多攒点,回乡后卖个好价钱就够置办些家业了。
下午沈蕸音就赖在外公向承柏家,缠着外公、外婆跟她讲回乡途经的县城和家乡的趣闻。
从外公的回答得知这里地理位置与夏国一样,甚至有些地名都相同,让她严重怀疑这是一个平行世界。
吃过晚饭向承柏把女儿女婿叫来
“音音非常聪明,你们好生培养”
沈蕸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外公的注意,心里还在盘算着接下来干嘛。
到了睡觉的时候,沈蕸音翻来滚去睡不着,她不喜欢这种被命运牵着走的感觉,没有计划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她的风格。
盘腿坐起,深呼吸一口开始整理自己的头绪。
从记忆中获知家里积蓄不多,除了顾家送来的仪程,最大头的是最近卖熊胆、熊掌和猴头菇得的银子。
熊皮过一个月才硝制好,约莫可以得100多两,去掉最近买的牛和马驹还有200多两。
路上花销很大,不想些赚钱的法子,回到家乡也会所剩无几。
她开始罗列所知的信息,发现知道的还是太少了,等想明白要做哪些事情后才躺下休息。
第二天一早军屯来人,带来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文书,村子里被流放的人都喜极而泣。
能回乡的人寥寥无几,多数已经家破人亡,贫穷潦倒,连回乡路费都没有。
但终归是有了希望。
这边沈书逸和沈睿渊跟着村里买了牛的人家去放牛、捞小鱼。
沈蕸银则跑到村头乘凉的地方打探消息去了。
今天比往常热闹了许多,沈蕸音一边跟小孩子玩,一边竖起耳朵听大家在说什么。
这些大婶们掌握着村子里的各种消息,从这家买了头牛,那家上山采了什么好东西,到新皇大赦天下,沈蕸音听了个过瘾。
“沈小娘子,这次大赦你家是不是要回乡”
问话的是跟沈家比较熟的方婶。
向家在流放的人家中算比较富裕的了,一定会回乡,而沈家只剩沈墨涵,做为女婿大约也会跟着岳丈一起走。
“应该是要的,我也不知道”
小孩子不知道很正常,沈蕸音不想多说。
没听啥消息,大家又开始东家长西家短地聊了起来。
听了一上午的八卦,沈蕸音回到家时,脑子里仍想着刚才她们说的事。
“阿娘,听村里的人说今年山里药材和蘑菇丰收,这两天趁着天好我们上山去吧!”
向氏看了看远处的乌云,心里有些犹豫。
最近的天气总是变幻无常,上午还晴空万里,下午却可能突然下起倾盆大雨。
这种时候最适合蘑菇生长,但同时也增加了上山的风险。
“一会儿你爹回来我跟他商量一下吧。”
向羽裳觉得还是需要听听丈夫的意见。
中午吃饭的时候,向羽裳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沈墨涵。
沈墨涵沉思片刻后说道
“村尾的林家也有回乡的打算,他们希望在这里多积攒一些山货,等到来年再离开。”
“要不你明天叫上大嫂、二嫂跟林家一起上山吧?我和大哥他们去山上设置一些陷阱。”
沈蕸音对于林家并不熟悉,只知道他家人口众多,而且家中的孩子们年龄都比她要大。
“逸儿和音音跟我一起去捡蘑菇,睿渊跟村里的人家一起放牛,下午我找大嫂和林家说声”
向羽裳安排着今天的行程。
下午沈蕸音和母亲收拾捞来的鱼仔,沈墨涵则带着从集市收来的药材跑到岳父家,顺便商量上山捕猎的事。
顾小竹正闲着没事做,听说要去山上打猎,表示要一起去。
向家还要备些送给他家老爷的礼物,晚些时日回去也不碍事,反正回程的商队也需要过段时间才出发。
村子里的人们睡的很早,早上也起得早,还没等全收拾好林家的人就来敲门了。
这次打算中午不回来吃饭了,所有人带足了吃食,除了背篓还多带了些装东西的麻袋、绳子。
三家一共二十多人带着六条狗,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男人负责打猎,妇女们则带着孩子们去采摘蘑菇和挖掘药材。
他们所在的地方大约位于夏国的小兴安岭地区,这里有许多珍贵的药材资源。
上次采蘑菇时,沈蕸音就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些草药,但由于背篓空间有限,她只能遗憾地放弃采集。
现在终于有机会再次前往,可以尝试采集一些回来。
沈蕸音能够辨别这些药材,得益于她在夏国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名老中医。
小时候,她常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并学习如何分辨药材以及药性。
尽管她对草药有所了解,但却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父亲虽然没有说什么,遗憾应该是有的。
到达山脚下后,众人开始分头行动,但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便互相照应。
向羽裳领着儿女和来福朝东边前进。
大舅妈刘氏跟大表哥、二表哥带着旺财向南
二舅妈于氏则带着三表哥和四表哥一条狗朝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