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这是我的名片,以后要是再弄到了物品,想出售,还可以联系我!老刘,我还有事,先走了。”
老沈见他俩也完成了交易,递了一张名片到常顺的手里,然后就提着东西离开了。
常顺看了一下名片,上面写的是“某某建材有限公司”——沈瑞喜,地址、联系电话、手机、经营范围等信息。
简单看了会儿,他就把名片收了起来。
“我也给你留张名片吧,要是有东西出售,也可以卖给我!”
刘老板同样从他荷包的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名片递给了他。
上面的信息写的是收购各类古玩:瓷器、钱币、玉石、明清老家具、邮票、杂件等,留有手机号。
在他向那排平房走去时,常顺跟了上去。
现在时间还早,他打算在这边的古玩店铺都看看,认识一下这里的“同行”,跟大家照个面。
“一回生,二回熟”。
等多来几次,相信别人都会知道自己也是搞收藏的。
刘老板的店铺,在靠近中间的位置,上面的招牌写着“聚宝阁”。
这个年代,古玩店的名字基本上差不多,什么“藏宝斋”,“万宝楼”,“古宝斋”等,很俗,但也很通俗。
(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干啥的。)
他的店铺,有不少木头材质的收藏品。
常顺在看着的时候,重点向他咨询了几种名贵木材的表面特征。
在看见实物时,果然跟他想象的一样,好木料都不一般。
比如说紫檀木,木材的表面“金星点点”,或有众多的“牛毛纹”。
金丝楠木,颜色金黄,在阳光照射下,能发出丝丝金光。
黄花梨木,颜色紫红,表面花纹奇特,有“虎皮纹”,“狐狸脸”,“鬼脸”,“山水纹”,“蜘蛛纹”,“蟹爪纹”,“闪电纹”,“x形纹”等。
拆迁区的木头很多,知道这些,以后寻找时,他都会好好的留意。
跟前世的收藏环境不景气、各类藏品被“腰斩”不同,现在正是收藏类物品的上升期。
看完木料,他又看了其它瓷器、玉石、钱币、邮票、杂件等,同时打听了价格。
对于价格,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古玩,每件藏品都不一样,它们的品相不同,类别不同,价值也都不同。
举个例子,就拿古币“康熙通宝”来说,虽然都是“康熙通宝”,但制作它的钱局不同、版别不同(比如罗汉钱、普通钱),品相不一样,价值差别很大。
有的可能只值2块钱,但有的能值好几百甚至千元以上。
在刘老板的店铺看完,他又去其他人的店里看了看。
当看见一些人的店里有古玩收藏方面的书籍,一番讨价还价,他顺便买了几本。
自己目前的认知,除了实践,还要抽空闲时间,多看点理论知识,从理论上进行学习。
当然,理论代表不了现实,不过多学点,了解下,对以后的发展,总是有用的。
期间除了他,也有别人逛这里的古玩店铺。
他们要么是购买物品,要么是出售一些物品。
这些人出售或者购买的东西,年份看上去比较早。
比如说一个人拿了个佛像过来售卖。
这个佛像很小,高度只有七八公分,它的造型很奇特,不是坐像,而是四角方形,支撑在佛像下面的腿脚像凳子。
听古玩店的老板说,是啥“板凳佛”,年份大概唐朝左右。
这件物品,两人议价时,涉及到私密性,老板把店里的人暂时请了出去。
还有一人买东西,看中了一样“道教”的印章。
印章是铜铸的,长方形的,很薄,有一个长钮。
上面刻着一些篆书字,常顺看不懂。
买东西的人跟老板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花了两百块钱把它买了下来。
这家古玩店的老板,倒是没有把店里的客人请出去。
卖东西,可能跟收东西不一样,常顺只能这样理解。
逛到十点半,把这边的古玩店看完,他就离开了。
上午过来,收获不小,除了东西售卖完了,他还学习、打听到了很多古玩、收藏方面的知识、情况。
关键是对目前一些物品的价格有了不少的了解。
这个对于以后去拆迁区寻找或者购买古玩类藏品,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目前“虹乔”这边的古玩市场,并非纯粹的古玩市场,有三分之一的店铺是售卖花鸟的。
问了那些开店的人收不收花盆,他们都说收购。
拆迁区那些搬迁户留下的花盆不少,他打算回去之后,顺手牵羊,把能捡的花盆也都捡了。)
租的单间房肯定不够用,常顺打算再租一间,不过不会租到他现在居住的位置,准备重新选择一处地点。
手里有钱,虽然不算多,但一路上,他还是时刻保持着“警觉”,不去人多的地方,不跟任何人挤。
没办法,人穷志短。
没有银行卡,路过一处农业银行,常顺直接走了进去,排队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办了一张卡。
他往卡里只存了200块钱。
不是不想多存,主要是手里的钱,带回去后,估计用不了多久,又会花完。
离开银行,路过一处卖手机的店铺,他很想买个手机,不过仔细想了想,手里的钱不多,就忍住了购买的冲动。
手机肯定会买,但还是要再等等。
走到一处卖五金电器的店铺门口,他走进去又买了一个头灯,一个小号的手电筒,两把不大不小的锤子。
这些以后去拆迁区光线暗的地方或者晚上去渣土场捡铁都要用。
之前回收废旧的朱老板那里其实也有锤子,不过他问过价格,对方说工具要5块钱一斤,这个把他吓到了。
五金店卖的新的都没那么贵,最多3元一斤就很高了。
当然,要是买手钳、小扳手、螺丝刀那样的工具,称重应该还是很划算的。
(也可能是他没有单独问锤子的价格,估计真要是问了,这工具肯定会比其它工具便宜些,毕竟账,谁都会算。)
买完东西,走到返回的公交车站台,已经过了十一点半。
这个时间点,早不早晚不晚的,坐车的人不多。
不过这样刚刚好,小偷必然会少很多。
等了不久,车就来了。
没人挤车,车上还有座位,常顺直接找了个空位坐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