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的宫女和普通的宫女是两回事。
普通宫女并不需要经过选秀流程,只要相貌和身体过关就行。
都是普通平民家的女孩。
十岁以下入宫,二十五岁左右出宫。
由于在宫中多年,学习诸多礼仪,肯定是要比普通人家的女孩抢手。
虽然年龄大些,但并不愁嫁。
也有极少数平民宫女被皇帝看中,纳为后妃,但可以说是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机率。
更多的机会,是给选秀宫女。
都是出身高贵的贵女。
报名之后,会经过内府初选,然后进宫复选,通过复选之后就算是过了选秀,成为正式的秀女。
这些秀女会成为宫女的一部分,学礼仪规矩。
过一段时间之后,或是留用宫中,以备皇帝宠幸。
或是指给某皇子为侧妃。
又或是指给某个亲王,郡王,国公,郡公。
宗室中,除了皇子,亲王的正妃是直接相中勋贵之女,指定为婚外,大量的侧妃基本上都是从秀女中指定。
薛家的想法和打算便是,要么如元春那样,选中秀女留在宫中等机会。
要么就直接指给某皇子或亲郡王。
虽是皇子和诸王侧妃,以宝钗的容貌和才情,不难得到宠爱。
这样一来,薛家就和皇家重新搭上了关系。
很有可能再成为皇商。
皇帝是垄断经营,哪怕薛家的人经营不善,掌柜和伙计们浪费贪污,皇商生意仍然是能赚钱。
最少能维持薛家现在的基本盘,不至于再往下走。
对此,宝钗本人当然无有选择。
生在薛家,长在薛家,享受着家族给予的一切,当然也是要为家族做自己的一份贡献。
宝钗可不是宝玉那等人。
明明享受家族给的一切,转脸却瞧不起禄蠹之流。
这一次北上之行,对宝钗来说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段轻松惬意的时光。
先坐船,后坐车。
一路喝茶,看风景,看书。
特别是射雕和神雕两本书,还有收集的书局日报的报纸,可以说是替宝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只能说,看小说,惊心动魄,又能代入其中。
看小品文,口齿留香。
看诗词,得益颇多。
看贾芸的两篇论文,唯有折服。
这一次北上,宝钗自己也是觉得,会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以薛蟠大呼小叫,宝钗其实不恼。
耐心解说,也是在说着自己看小说的体悟。
薛蟠却怎么也不明白。
挠了挠头,看看妹子和香菱。
“俺怎么也不明白,女孩子家家的小心思太难懂了。嗯,待俺见了那贾芸,当面问他!”
薛蟠当然有更俗更难听的话,只是当着妹子却是说不出口来。
这家伙年龄不大,其实是花从老手了。
薛姨妈把他带到京城,原是要约束于他,但王子腾离京,薛家寄居贾家,薛蟠原本是蛮霸,和贾家一伙子呆在一起后,学的越发坏了。
玩出花来了。
此时的薛蟠还有些憨傻气,就是个夯货。
到了京城,不从东便门,崇文门入城。
而是要绕道一圈,从永定门进城,到正阳门,来看一看贾记书局和贾芸。
好在现在做这样选择的人还真不少。
薛家的马车并不突兀。
甚至四周全是人。
而且多是骑马,坐车,身份不菲。
书局门前,不少头戴方巾的人群最多。
简直是奇观。
连薛蟠看了也是摇头道:“这帮穷措大最烦人!”
春闱在即,最后一批举人也纷纷抵京。
这都是来的晚的了。
多半就是河南,山东,北直一带的举子,他们赶路几天就到,所以提前个十天半月来就行。
南方的举子,云贵地方的,真的是必得提前两三个月前来,甚至提前半年都不在话下。
赶路是一方面,早些来寻住处,另外是要防止在路上生病之类。
要是因为一场病,误了科考,那就得再等三年。
这一误可误不起。
这些举子对贾记书局和贾芸更是仰慕,甚至带着敬畏。
薛蟠是因为话本小说。
这些举子就纯粹因为天时人口论。
此论一出,很多人感慨,此后百年不必再谈“学问”二字。
这一篇文章已经写尽了世间学问!
很多举子甚至都自发刻了闲章:贾芸门下走狗。
刻的人还不少。
都是以贾芸门生自居。
这一件事不知道是谁带的头,但一时居然成了风潮。
甚至很多人确定,此后几十年乃至百年,只要贾芸能系统的,更详细的阐述自己的学问,形成一门学派不难。
自儒学圣人先哲之后,能成立学派的不少。
比如张载的关学,二程的程学,还有朱熹等人,统合为理学。
理学之后,真正开宗立派的是王阳明,心学大宗师。
王阳明死前,心学才刚启蒙,其后几十年心学也被打压,但压是压不住的,明朝中后期心学大放异彩,到明末清初时成了显学之一。
心学之后,就没有新的学派诞生了。
现在就是理学为主,心学其次的局面。
很多人认为,贾芸若是能把学问细化,系统化,成为新学派的开山宗师不难。
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后,大家会目睹一位足够进入文庙的新哲的诞生。
……
薛蟠再呆傻夯愣,也不敢惹这些成群的举子。
这帮人要是激愤起来,国公都得避开三舍地去。
春闱前后,应试举子最大,考完后,新科进士最大。
薛家的马车,老老实实的排队向前。
及至近一些,薛蟠下车,步向书局之前。
天气转为和暖,阳光之下,无数举子,士绅,生员,乃至商人,百姓,如朝圣一般从街中转向街西,然后再转回来。
众人都明白,贾芸又不是什么戏子,不可能出现在书局前方等着被众人观看。
对很多人来看,亲眼看一眼贾记书局,看看小说写成和印刷的地方,就已经是相当满足了。
薛蟠至此才知道自己终究是浅薄了。
金陵虽是大府,和京师比,自己还是小地方来的土豹子了。
到书局拜会,以薛家嫡长子身份,请书局东主贾芸一会,喝茶聊天……
还真的是想多了。
他的身份,远不如这些赴京赶考的举子。
这其中没准就有出过好几个大学士,若干尚书和官员的官绅大世家的文官世家子。
论家世和实际的影响力,潜在的权势,薛家和这些大官绅家族的子弟差远了。
更不要说别人自身还有举人功名,薛蟠只是个花花公子。
薛蟠是有呆霸王之名,他又不是真傻。
只是在金陵很少有事需要他动脑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