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教体系全,隐患暗伏间
李明站在窗边,望着城外星星点点的灯火,心中却一片清明。
热闹的开学景象固然令人欣喜,但繁华背后,暗流涌动。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如同潜伏的毒瘤,迟早会爆发。
他深吸一口气,下令对全国教育资源进行普查。
“各地学堂数量、师资力量、生源分布……事无巨细,朕都要知道!”李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眉头紧锁,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
薄唇紧抿,下颌线绷得紧紧的,整个人散发出一股凛冽的气势。
消息传到梅殷耳中,他先是一愣,随即冷笑一声。
“我还以为这小子会被眼前的虚假繁荣冲昏头脑,没想到还挺警觉的。”梅殷原本计划,等李明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后,再利用资源不足的问题大做文章,煽动百姓不满情绪,从中渔利。
现在李明却先一步关注资源分配,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他狠狠地咬了咬牙,拳头攥得咯咯作响,“哼,你小子坏我好事,咱们走着瞧!”
解缙和方孝孺奉命协助李明进行普查工作。
解缙做事雷厉风行,效率极高,很快就将各地学堂的情况摸了个清楚。
而方孝孺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始终认为,教育应该优先注重儒家经典的学习,对李明推行的科学知识教育颇有微词。
“大人,各地学堂的初步统计已经出来了。”解缙将厚厚的一沓资料呈给李明。
李明接过资料,快速翻阅起来,脸色也逐渐变得凝重。
数据显示,各地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衡,富庶地区学堂林立,师资力量雄厚,而贫困地区却连一座像样的学堂都没有,孩子们只能在破庙里上课,甚至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老师。
“这……这差距也太大了!”李明放下资料,语气沉重。
“启禀大人,”解缙拱手道,“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将富庶地区的教育资源调配一部分到贫困地区,以平衡各地教育水平。”
方孝孺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大人,臣以为,与其将资源分散到贫困地区,不如集中力量办好重点学堂,培养出一批精英人才,方能更好地造福国家。”
李明揉了揉眉心,这两人说的都有道理,但他隐隐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此事容后再议,明日早朝,朕要听取各位大臣的意见。”
散朝后,李明独自一人来到御花园,望着满园盛开的牡丹,心中却如同这夜色一般深沉。
“看来,这平静的表面下,还隐藏着许多朕不知道的事情啊……”李明低声自语道,目光投向远处,那里,是梅殷府邸的方向……
李明紧盯普查报告,太阳穴突突直跳。
好家伙,这哪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简直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真实写照!
早朝之上,果然炸开了锅。
“皇上,臣以为江南乃是税赋重地,教育资源理应优先保障!”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率先跳出来,满脸油光,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家底殷实。
“放屁!”户部尚书吴沉也不是吃素的,立马怼了回去,“西北边陲的将士们戍守边疆,流血牺牲,他们的子弟难道就不配读书识字吗?要我说,必须优先西北!”
“呵呵,说得好听,吴大人,你家祖籍可是江南啊!”那肥官阴阳怪气地回敬道。
“你!”吴沉气得吹胡子瞪眼,差点没撸袖子上去干架。
李明看着下面吵成一锅粥的文武百官,简直想扶额。
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个个都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实则心里想的都是自家那点破事儿。
“肃静!”李明一拍龙椅,威严的声音瞬间盖过了所有的争吵。
他早就料到会是这种局面,要是不来点真格的,这群老油条能吵到天荒地老。
“朕已经拟好了一份资源分配方案。”李明顿了顿,扫视着下方鸦雀无声的群臣,缓缓道,“各地教育经费,按照贫困程度划分等级,一等贫困地区,朝廷全额拨款;二等贫困地区,朝廷补助八成;三等……”
还没等他说完,一个老臣就跳出来反对:“皇上,这样是不是太过于平均主义了?岂不是养懒汉?”
李明冷笑一声,直接怼了回去:“朕就是要养懒汉!怎么,你有意见?有意见的,拿出更好的方案来,不然就给朕闭嘴!”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带着一股“老子就是要这么干,不服憋着”的霸气。
台下顿时一片寂静,谁也不敢再触霉头。
“就这么定了!”李明一锤定音,“谁敢阳奉阴违,贪污克扣,朕绝不轻饶!”
散朝后,李明回到御书房,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
这时,贴身太监来报:“皇上,解缙求见。”
李明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让他进来。”
解缙简直就是个工作狂魔,自从接了普查教育资源的任务,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用。
李明看着解缙忙得脚不沾地,眼圈都熬黑了,心里又是感动又是好笑。
这小子,真是个实诚人啊!
得亏自己身边有这么个得力干将,不然还真搞不定这摊子烂事儿。
随着李明的大力推动,教育资源开始向贫困地区倾斜。
以前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现在也建起了崭新的学堂。
孩子们穿着新衣裳,背着新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学堂,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看到这一幕,李明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这才是他想要的盛世景象啊!
消息传到梅殷耳朵里,他气得差点吐血。
“这小子,居然真的把资源调过去了!坏了我的好事!”他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脸色阴沉得可怕。
“看来,得想点别的办法了……”
好景不长,一股暗流开始涌动。
一些顽固的酸腐文人,对李明推行的新式教育体系嗤之以鼻,觉得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他们暗中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抵制新的考核方式,说什么“奇技淫巧,惑乱人心”。
“启禀皇上,民间出现了一些反对新考核方式的声音。”一个侍卫单膝跪地,禀报道。
李明放下手中的奏折,眉头紧锁,他早就料到会有阻力,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看来,有些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摆驾,朕要微服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