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踏弩的威力果然非凡,但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只适合攻坚战!
一旦遇到靠机动性保持优势的遭遇战,踏弩军阵非常容易被冲垮击溃,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击能力。
而这次打金陵城恰恰是攻坚战,踏弩箭阵为此量身定做。
且不说朱辰钰。
多铎派出尼堪,率领两万八旗军,三万仆从军前去阻截自溧阳而来的明军主力部队,这支主力部队由整编后的土司军和部分西蜀军组成。
与杭城的五万土司兵不同,这支部队是见过血的,经过了秦家军的调教,战力与董彦率领的精锐部队不相伯仲。
桃花山一战,缴获了一批战马,这批战马一部分留给了朱辰钰,剩下的部分则装备到了这支部队,约莫2000余,加上土司军原有的战马。这支部队的骑兵队达到了空前的7000人。有新式武器装备,完全有能力跟尼堪的五万人马一决雌雄。
不过,这中路军按照董彦的指示,并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在探明尼堪动向后,在其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
尼堪是一员年轻的将领,不过三十岁左右,比较勇猛。年轻人嘛,有些傲气是难免的,所以他带兵就不那么保守了。
一路直杀向溧阳,他认为明军虽兵力强盛,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毕竟自己这两万骑兵可是精锐,没听说过八旗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吗?况且,仆从军还有五千骑兵呢!有祖传的骑射功夫。何惧之有?
董彦的一万五千精锐也是踩着点儿赶来的。毕竟有即时通讯系统加成。
中路军将战场选在了一处三面环山,一面面向平原的位置,山脚下一处小树林边上,7000多中路军骑兵聚集在这里。
为首的一员将官四十开外,面如冠玉,须髯飘洒;身着暗金色的甲胄,黑漆缨盔,胯下一匹黑色战马,皮毛泛着光泽,一看就是不凡。
这员将官是秦翼明的裨将,别看不是什么出名的战将,那也是跟着秦翼明身经百战的,秦家嫡系。
秦翼明因为秦良玉病重,就请了长假,回石柱侍奉姑母。一切大小事情就交给了他的心腹。
盼望着,盼望着,清军大将尼堪跑来了!轰隆隆的马蹄声震动大地,看上去好一副排山倒海的气势。
若不是玄衣卫的探子,明军也不可能如此精准的守株待兔,这多亏了玄衣卫啊。金甲大将想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不知情的小兵还不明白为何上官笑的如此猥琐,但是很快他就明白了。
就看到对面的骑兵大队,前一刻还气势汹汹,下一秒,就感到马头一沉,地面陷了下去。登时,清军骑兵就像下饺子一样栽倒坑里。
陷马坑,谁挖的陷马坑!
“轰隆,轰隆”,沉闷的爆炸声在远处响起!
啊!娘啊,地雷!谁埋的地雷!
挖坑埋雷的丁壮早已退到后方。这是一个时辰前就准备好的。
清军骑兵攻势迅速衰退下去,这敌人的影子还没看到先中了对方的机关暗算。
还好,陷马坑和雷区很窄,八旗骑兵很快就踩平了,这一波下来就有一千人马丧失了战斗力,另有几百人挂了点小彩!
尼堪看的直皱眉,心中立刻高度警惕起来,敌人一定在不远处!警戒!
金甲大将手捻胡须,满意的点点头:“嗯,就是这样,先把速度降下来!”
尼堪的骑兵队开始绕过那一条“坑雷带”,有陷马坑挡着,两万人马的大队无法全体冲锋,尼堪就感觉有点别扭,当他看到前方横亘的山坡时才惊觉大事不妙!
果然,金甲大将眼看时机成熟,大手一挥:“全军出击!”
哗啦啦,咚咚咚,战鼓擂响,令旗翻飞!明军中路的骑兵大队开始发飙了。
尼堪发现敌兵冲过来,立刻命令全军出击,八旗骑兵也飙了起来!骑兵对冲,这是常用的开局,谁硬谁占便宜!
只要将对方的兵团切开一个口子,就能把对方分割开,再逐一击破就好了。
尼堪的想法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这片战场跟北方的平原完全不同,可供骑兵机动的平地非常有限,八旗兵无法跟敌人拉开距离,而且最要命的是敌方的骑兵装备着两样东西,连臂弩和铁盾。
这两样东西是中短距离作战用的。一旦八旗兵准备弯弓搭箭射杀对方,连臂弩的扳机就会响起来,而且是十连发!
这就有个严重的后果,八旗兵被火力压制,等缓过气来,对面已经短兵相接,长柄马刀一挥,一套带走!
骑射功夫发挥不出来了,那就拼刀吧!骑兵白刃战上演,一时间双方伤亡大增。
有了那一片陷马坑的干扰,尼堪手下的骑兵无法发挥数量优势,被陷马坑稍微阻挡一瞬,却已经失了先机。
看起来就好像是一台绞肉机在不断的吞噬冲过去的八旗骑兵,而这些骑兵浑然不觉的飞蛾扑火。当然如果飞蛾过多,这火也顶不住。
恰在此时,明军神兵天降,董彦来了!
从后方切入,角度十分刁钻。
尼堪边打边退,有亲卫护着,他倒是没受到太多攻击,而对面的主将也很识相,没有杀过来跟他拼命。
忽然,大军后方,一声声呐喊陡然响起,尼堪率领的步军遭到了袭击,一支骑兵冲击了步兵阵型,片刻间就被冲乱了。
腹背受敌,清军立刻军心大乱,井然有序的五万大军乱成了一锅粥。
眼看援兵来了,中路军军心大振,士气高昂。除了骑兵之外,埋伏在山坡上的步兵也开始发起攻击。
一时间旌旗蔽日,向着尼堪的军队杀去。虽然步兵打骑兵很吃亏,但那是在骑兵成建制的冲锋时,而此刻八旗骑兵已被缠住,只能跟步兵短兵相接。
这就没太大优势了。特别是步兵队也配有连臂弩,爆炸箭,拉近了明军步兵与八旗骑兵的差距。
有心算无心,董彦率领的一万五千精锐部队,以弱胜强,把尼堪的仆从军杀的四处逃窜。兵败如山倒,只要战斗意志一垮,再多的人马也是炮灰。
尼堪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他不敢赌明军是否还有增援。
撤退!立刻撤回金陵!
眼见清军有了退意,董彦有意识的指挥部队让出来一条退路。正所谓哀兵必胜,如果尼堪陷入绝境,恐怕会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