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王府
书房
周晓钟正襟危坐于书案前,眼神凝视着远方,仿佛陷入了沉思。
周沐申轻手轻脚地走进门来,拱手施礼道:
“王爷,您唤我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周晓钟缓缓将目光移至周沐申,神情严肃地说道:
“胡道凌向我透露,他实则是平王的人。”
“他当初,乃是奉命来到我身旁的。”
“而且……胡道凌说……平王起初认为……先皇会立他为太子……”
“岂料,最终只封他为平王。”
“如此看来……平王对皇位……早有觊觎之心……”
“那么……他们究竟……还做了些什么勾当?”
周沐申的思绪,随着周晓钟的话语,而飞速运转。
周沐申沉思片刻后说道:
“王爷,您现今贵为王爷,不妨前往侍卫营。”
“亲自挑选一两位,武艺高强之人。”
“有些事情……若是心存疑虑,还是彻查一番,更为妥当。”
周晓钟聆听着,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嗯……”
他心念一动,脸上泛起一丝笑容说道:
“沐申,其实我今日找你来,是有一事相问。”
“若是我将你举荐给皇上,你可愿入朝为官?”
周沐申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容,轻轻摇了摇头道:
“不愿!”
周晓钟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
“为何不愿?”
“你不是一直心怀,为百姓和穷国效力之志吗?”
“当年你进京赶考,便是怀揣着这样的理想。”
“你当初的试卷,已然得到证实。”
“乃是被马雉邦窃取,拿去给其子,谋得了一个中书侍郎的高位。”
“马雉邦已伏法,他的儿子也受到牵连。”
“我已向皇上证明,马雉邦之子,是凭借你的试卷,才获得了状元之名。”
“若我将你引荐给皇上,必能使你获重用。”
周沐申面上挂着一抹感激的笑,缓声道:
“想当年,我因之落榜,心中满是愤懑与绝望。”
“又不慎染病,贫病交加,走投无路。”
“终是倒于路旁,不省人事。”
“那时,你亦为寒门之子,却能慷慨解囊。”
“不仅带我就医,还自此源源不断,接济于我。”
“我闻你高中状元,心中着实为你欢喜。”
“自那时起,我便立誓,此生定当,誓死追随于你。”
“故而……我再不想奢求,任何官职。”
周晓钟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感慨的笑容,轻声叹息道:
“哎!……以你之才能,若在我这,岂不是被埋没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况且……我如今已贵为皇家王爷,你效忠于皇上,不就等同于效忠于我吗?”
“此间……并无分别。”
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沐申!……现今……平王对皇位虎视眈眈……”
他的声音略微低沉,透露出一丝忧虑:
“或许在暗中……正策划着什么阴谋……”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
“你若能坐上丞相之位,或许……可以与他周旋一番。”
周晓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望:
“但……这其中的风险,亦是不言而喻……”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显示出内心的纠结:
“如果你有所顾虑……我……便不再勉强……”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无论如何……最终的决定,还是由你自己来做吧!”
说完,他轻轻地拍了拍,周沐申的肩膀。
似乎在给予他,一种无形的支持。
周沐申凝视着周晓钟,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的父母,本是贫苦的庄稼人,生活艰难。
然而,村里来了一位告老还乡的官家。
开办了一家私塾,为了让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能有学可上,收费极低。
父母听闻此事,便毅然决然地,将周沐申送去私塾。
期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周沐申深知父母的辛勤付出,省吃俭用,只为供他读书。
终于,到了上京赶考的日子。
父母想尽办法,凑足了钱粮,送他踏上了赶考之路。
然而,离家十载。
如今已年至四十的他,始终不敢给家里写一封信。
因为自己的遭遇,和如今的处境,实在不忍让父母失望。
此刻,周晓钟给予了周沐申一个机会。
一个既能满足父母心愿,又能帮助周晓钟,对抗平王的机会。
周沐申心中,暗自思忖。
这个机会实在难得,或许是命运的眷顾。
想到此处,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应道:
“好!……既然如此……那我……当仁不让了!”
声音坚定,而有力。
周沐申说完,躬身行礼,深深一拜,以表谢意。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决然和坚定。
仿佛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