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看着刘金娥带着孩子,此时在自己面前已经哭红了眼睛,求他暂时承认想跟她妹子处对象的事情,让她们在村里好歹有个依靠。
并且一再保证,要是来年自己孩子能大点,有个更好的出路,回头这事就作罢了。
而且她妹子也会体谅,她家也会感谢,更不会死死纠缠着。
张建国不由叹了口气,他是个男人,就算是心底有些不情愿,其实也没啥损失,只是看着人家孤儿寡母着实可怜。
“嫂子,你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我建议你还是自己留心,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合心意的人家,只要人家不嫌弃小宝,是个能过日子的人,哪怕大你几岁也是可以的……”
在农村,寡妇的日子真的不好过。
特别在集体里,没有什么挣钱的渠道,她还舍不得自己的孩子遭罪。
最好的就是找一个男人做靠山,以后家里力气活都有人做不说,关键是以后也不用担心有人爬院墙,或者别人的指指点点。
“嗯,我……”
刘金娥这会欲言又止,但还是对张建国表示感谢。
看着天色不早了,张建国让她把门窗早点关好,早点休息,就转身回家了。
他还没到家,半路上远远的就听见季小四在喊他,说是他家来客人了。
“客人?”
张建国有些奇怪,他家这很久没人上门了,虽然还有一些亲戚,但是这些亲戚最多过年走动一下,平时都难得看见一个人影子。
这还没过年了,怎么会有亲戚上门?
等到张建国快走几步回家,就看到妹妹在门口和杨雄的闺女跳皮筋,嘴里唱着:“一五六一五七,马兰开花二十一……”
“红梅,家里谁来了?”
“大姑来了,妈让我们出来玩!”
张建国一听到大姑来了,眉头皱了一下,其实他父亲不是家里的老大,上面有一个大姐,下面还有一个小叔。
不过大姑嫁到了隔壁乡里,距离这边有点远,一年到头也难得上门一次。
主要是大姑有点抠,记忆中自己曾经带着妹妹上门给大姑拜年,大姑都不留吃顿饭,直接打发回去了,好几十里路了,他们兄妹和父亲是走着回来的。
去的时候,他们还背着糖以及家里收的一瓶芝麻油还有一些蒜头。
回来的时候是饿着肚子回来的,到大半夜才到家,妹妹哭的不行,后来张建国就几乎不去大姑家了,因为他知道去了也没饭吃,关键是人家还看不起他们,觉得穷,有些嫌弃。
这次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大姑居然上门了?
桌子上,放着一包白糖,还有一包炸糕,就是那种裹着白糖的油炸糯米条,也算是小孩子很喜欢的一道零食,过年送礼也很能拿得出手。
一向抠门的大姑,居然给他们家还带了礼物来,这可真是稀奇了。
\"国庆回来了,哎呦,你家国庆都长成大人了,我这都有一两年没看到,你们也是见外了,逢年过节啥的,也不去看一下我这个大姑……\"
张建国的大姑叫张阿秀,这会也好意思说一两年没见过他们。
以前真的去她家,被嫌弃的不行,过年拜年都没混到一顿饭吃。
不过这些张建国也没说出口,只是喊了一声大姑,打算去看看笑笑,却被何玉芳喊住了,让他在这里陪着大姑说话,自己去张罗做饭。
毕竟贵客上门,吃喝还是要招待好的。
而且张阿秀距他家还有点远,估摸着今天不会回去了,还得给她安排住的地方。
张阿秀也没说来有啥事,只是一双眼睛到处瞅,越看脸上的笑意就越明显。
屋檐下他们家一人多高的木柴堆满了,烧火的上面还吊着烟熏的三块腊肉,虽然有一大块是猪头肉,但是过年能准备几块熏肉,已经是特别殷实的人家了。
看来,那人真的没骗她。
“元顺呀,你家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都快忘记我这个大姐了,也不给我捎口信,让我回来玩一下!”
“啊,这,你家不是很忙呀,以前总是喊你,你不乐意来,我也没法子!”
张元顺有些纳闷,自己这个大姐嫁的有点远,以前也不大乐意和他们走动,主要是因为他家穷,怕找她借钱啥的。
只是这次,眼看快要过年了,怎么自己上门了?
张建国冷眼看着自己这个大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抱着笑笑逗她咯咯的笑。
一边的张阿秀看着笑笑就埋怨起来,说他家不会过日子,自己都吃不饱,还捡一个孩子,偏偏还是女孩子,真是脑壳有病啥的。
这话,张建国就不爱听的。
“一条命放在眼前,哪能不救了,女孩子不是人呀,咱家笑笑是个小福星,她来了咱家,日子就好过了,这么大一家子,每人少吃一口,也够她吃了!”
张建国捡笑笑,其实很多人都在笑话他家傻。
他也知道捡这样小孩子吃力不讨好,养大很费时间和功夫,可是,这是一条命。
周芷兰一个姑娘家,都知道顾着孩子,自己一个大男人难道能见死不救?
自己家里养孩子,总比人家一个姑娘养孩子方便。
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顺手做点好事,也算是给自己和家里人积德了。
毕竟前世没笑笑,他父亲这会早死了。
“这,我倒是听赵家的老三说,你家发财了,打了两头野猪上千斤呀,都在乡里出名了,听说卖了五六百块钱,我看着你家那自行车都买了,这日子可不就越来越好?”
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张阿秀这次被张建国怼了一下,居然没发脾气。
反而自己找台阶下,还提到了有人告诉她,张建国打到两头野猪,只是这猎到野猪的重量和卖的钱有些夸张了。
张建国眉头一皱。
“大姑,你说的赵家老三是赵诚的三儿子赵元家吗?咱们赵家村距离你家怕还有大几十里路吧,他这怎么跑到你家那边去了?还跟你说这些?”
赵家村的人赶集一般喜欢去乡里,很少去隔壁乡里,也就是张阿秀那边。
而且还故意提到自己家里这些事情,张建国总有一种不妙的感觉,他觉得大姑这是来者不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