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护,冀州侯,站在冀州城的城楼上,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忧虑。他身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那是代表着冀州的旗帜,上面绣着一只威风凛凛的白虎。他身旁站着他的儿子苏全忠,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
“父亲,如今纣王无道,我们冀州该何去何从?”苏全忠皱着眉头问道。
苏护叹了口气,抚摸着城墙说:“纣王昏庸,对我冀州也是百般刁难,我实在不愿再臣服于这样的暴君。可是,若不归顺,冀州又将面临战火的洗礼。”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来报:“侯爷,姜子牙率领周军已到冀州边境。”
苏护心中一惊,他深知姜子牙的大名,也知道周军的威名。他赶忙带着苏全忠下了城楼,整顿军队,准备迎敌。
周军的营帐内,姜子牙正和周武王商议军情。姜子牙说:“陛下,苏护此人素有忠义之名,若能劝他归周,对我们大业必有好处。”
周武王点头说:“姜先生所言极是,只是不知苏护心意如何。”
姜子牙微微一笑:“陛下放心,我自有办法。”
姜子牙骑着他的四不像,来到冀州城下。他对着城楼上的苏护喊道:“苏侯爷,我姜子牙前来拜会。”
苏护站在城楼上回应道:“姜子牙,你率周军前来,是要攻打我冀州吗?”
姜子牙摇头说:“侯爷误会了。如今纣王倒行逆施,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我周军旨在推翻纣王,建立一个太平盛世。侯爷您乃忠义之士,为何还要为纣王守护这摇摇欲坠的江山?”
苏护心中一动,他说:“姜子牙,你所说虽有道理,但我苏护若轻易归周,岂不是落得个叛国之名?”
姜子牙大笑道:“侯爷此言差矣。纣王已失民心,他才是真正的叛国者。侯爷归周,是顺应天命,拯救苍生。”
苏护陷入了沉思,他的儿子苏全忠在一旁说:“父亲,我看姜子牙说得有道理。我们冀州百姓也不想再受纣王的压迫了。”
苏护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城下的姜子牙,他说:“姜子牙,你且让我考虑一晚。”
姜子牙点头说:“侯爷请便,明日我再来听侯爷的答复。”
回到城中,苏护召集了冀州的文武官员商议此事。文臣之首的林伯说:“侯爷,姜子牙所言句句在理。如今周军势力强大,且以仁义为本,我们归周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武将郑雄却反对道:“侯爷,我们若归周,就怕纣王派兵来攻打,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
苏护听着众人的意见,心中犹豫不决。这一晚,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天,姜子牙又来到城下。苏护走上城楼,对姜子牙说:“姜子牙,我苏护愿意归周,但有一个条件。”
姜子牙说:“侯爷请说。”
苏护说:“我归周后,希望周军能善待我冀州的百姓,不得有丝毫侵犯。”
姜子牙郑重地说:“侯爷放心,周军向来以仁义为本,定会遵守约定。”
苏护听了,终于下定决心。他打开城门,率领冀州的军队和百姓,归顺了周军。
周武王亲自迎接苏护,他高兴地说:“苏侯爷能归周,实乃大周之幸。”
苏护恭敬地行礼说:“陛下英明,苏护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从此,苏护成为了周军的一员得力战将。他带着冀州的勇士们,跟随周武王和姜子牙,踏上了讨伐纣王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苏护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屡立战功,为周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当初归周的决定,也成为了冀州百姓走向幸福生活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