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解释,后面会删掉:
查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古代寺庙里也是各种生意,所以就修改了内容。
一般当天写的急,第二天我会修改调整,简单提一下。】
结果被带去的是一处最普通的院落,房间也不大,是一间摆放着4-6人份大通铺的屋子。
屋内光线昏暗,窗棂上糊着粗糙的桑皮纸,透光性极差,阳光只能勉强透过缝隙,洒进几缕微弱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潮气,混合着木头老旧的气味,让人感到几分憋闷。
林向安站在门口,目光扫过这简陋的环境,眉头不由得微微皱起,鼻翼轻动,似乎有些不适。
他虽然有心省钱,但也不想让自己在备考期间过得如此艰苦。
轻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转身看向领路的小和尚,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试探:“小师父小师父,请问可有单独小院的单间?”
小和尚闻言,抬起头来,露出一个机灵的笑容。
双手合十,微微一躬身,声音清脆地回道:“回施主,有的,寺里的文昌院那边就是单独院落,因毗邻文昌阁,供奉科举神只而得名。”
说完,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等着林向安接下来的反应。
见小和尚没有继续说下去,林向安也不傻,闻言立刻捕捉到了小和尚话里的未尽之意。
轻轻点了点头,双手背在身后,目光沉稳地看着小和尚,继续追问道:
“那如何能入住文昌院?”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从容。
小和尚见状,心中暗自掂量了一番。
他打量着林向安,见他气度沉稳,衣衫虽朴素却干净整洁,再加上身后还跟着两个弟弟,想来家境绝非清贫之流。
他咧嘴一笑,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语气变得更加热情。
“各位施主,文昌院是单独院落的,每月只需要捐1两银子的香火钱,方可入住,另外免费供应松油灯。若是不想参加寺里的晨钟课,捐1两银子可免全部佛事,各位也能安心备考。”
林向安听罢,嘴角微微抽动,心中暗想,原本说同乡公所有人情世故,没想到这寺庙也没能免俗。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价格比外面的客栈确实便宜不少,并没有立刻表态,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目光转向一旁的孙文石和杨辉。
小和尚见林向安面上平静,不动声色,便凑近几步,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若是几位施主要住在文昌院,到时候参加乡试,可提前三日获取《考官偏好录》,这是监院私下收集的。”
一边说,一边偷偷瞄了林向安一眼,见他神色微动,便知这话起了作用。
林向安闻言,眉头微微一挑,转头看向孙文石和杨辉,眼中闪过一丝询问之色。
杨辉和孙文石也不是那种清贫的考生。
平日帮着弄学报,是有银钱的,偶尔还会撰稿补贴,并不算拮据。
林向安转过身,朝小和尚摆了摆手,“小师父,你稍等片刻,我们先商议一下。”
小和尚十分识趣,笑着点点头,双手合十,轻声道:“好嘞,几位施主慢慢商量,小僧就在一旁等着。”
说完,他迈着轻快的步伐退开几步,站在院落的槐树下,目光不时瞟向这边,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
林向安转过身,低声对几人说道:“我这边三人,打算一人一间,你俩呢?”
一边说,一边扫了一眼身后的林远和王和信。
还没等杨辉和孙文石开口,林远便抢先一步,拍了拍胸脯,咧嘴笑道:“向安,我与和信又不读书,就住一屋好了,这样能省一间屋子的钱。”
王和信站在一旁,挠了挠后脑勺,跟着附和道:“对啊,我和阿远住一屋,还有个伴呢。”
他嘿嘿一笑,眼角眯成一条缝,露出两颗虎牙,显得格外活泼。
林向安听罢,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浅浅的笑:“行吧,一会儿我问问,要是可以,那就定两间。”
他转头看向杨辉和孙文石,目光温和。
杨辉本就和孙文石在县学时住一屋,此刻听了这话,低头算了算开销,觉得合住能省点银子,便抬头看向孙文石,试探道:“那咱来合租一屋?”
孙文石爽快地点点头,拍了拍杨辉的肩膀,笑道。
“行啊,两人住也挺好的。那晨钟课咱们参加吗?”
他眉毛一扬,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杨辉犹豫了一下,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的钱袋,眉头微皱。
一两银子也不少,他有些心疼,便低声道:“先去看看,若是费时间,后面再交钱免去也不迟。”
商议好了后,五个人最终决定要三间厢房。
林向安转过身,朝小和尚招了招手,语气平稳地说道:“小师父,我们要三间厢房,能在一个院落,你看有合适的地方吗?”
小和尚闻言,脸上笑容更盛,他快步走过来,双手合十,微微一礼:“你们来得早,倒是有一处院子,这就带你们去。”
说着,他转身在前引路,步伐轻快,僧袍下摆随风微微摆动。
一行人跟着小和尚来到一处安静的院落,四周的竹林轻轻摇曳,空气清新,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
院内有三间简朴的厢房。
院子中央一株老槐树枝繁叶茂,树下落满了几片枯黄的树叶,显得静谧而安宁。
屋内陈设极为简朴。
木榻摆放在屋角,床上铺着简单的草席,床前有张书案。
墙角立着一只灰色的水缸,水面微波荡漾,映照着屋内的光线。
窗棂半掩,光线透过薄薄的纸窗洒进屋内,空气清新,带着丝丝凉意,正是适合夏季住宿的好地方。
杨辉走进屋内,四下打量了一圈,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表情,轻叹道:“倒是比我想的要好,虽简陋,但胜在清净。能有这样的地方住,实属难得。”
孙文石微笑着附和道:“清静就好,最适合我们安心备考。没太多杂事,正好能专心读书。”
林向安走到窗前,轻轻推开窗棂,竹林的清风迎面而来,伴随着窗外的竹影随风摆动。
他微微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份宁静与舒适,轻声道:“这地方是不错,环境清幽。”
转身对小和尚说道:“有劳小师父,必然遵守寺规,不会扰乱寺中清净。”
孙文石和杨辉各自掏出200文银子,加上之前预付的300文,正好凑齐一两银子。
之前就付了一两,林向安这边补了一两,不过他又多给了一点给小和尚,毕竟人生地不熟,给人一点好处,或许能让日子过得更加顺心。
既然花钱能豁免佛事,那肯定有别的门道。
给小和尚一些额外的银子,也是为了日后能更顺利地接触到寺里的各种信息。
“阿弥陀佛,几位施主请随意安顿。”小和尚双手合十,微笑着收下了银子,他的表情愈发和善,似乎对林向安等人的慷慨给予十分感激。
林向安又环视了一下屋内的环境,觉得确实简洁、安静,却又舒适。
唯独就剩下吃食问题了。
“小师父,想请教一下,这小院中可有单独可用的灶台?”
“寺里木质结构的房屋,不能单独开火。寺里每天两次供斋,若施主们不习惯,倒是可以到山下集市,和摊贩们协商可包月送餐。”
林向安点点头,但心里早已有了打算,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小和尚,你就说直说,怎么能用灶台?”
小和尚见状,略一思索,笑着说道,“这独院后面角房倒是有个小灶台,若要使用需交防火押金2两,若用灶台每月需付50文,若是包月,柴火费要300文。”
这寺庙倒是明码标价啊!
别的不说,总要烧热水的,这灶台能用便好,一个月350文,也行。
在古代,柴米酱醋茶,柴是放在第一位的,有专门靠卖柴为生的普通百姓,一个月300文柴火费倒也不贵。
林向安听了,略微点头道,“那我租下了。”
小和尚看着林向安如此大方,显得越发客气,继续补充道:“山下集市每日热闹,日常所需的物品都能买到,不过酒肉不可带上山来,若被查到,轻则罚钱,重则被赶出去。”
“嗯,我们知道了,多谢小师父提醒。”林向安礼貌地答道。
小和尚见话已谈妥,便笑着双手合十。
“日后若有事,可来前院寻我,几位施主,小僧先告退了!”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