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欢喜若狂,立马高兴应声。
俘虏们站在人群末尾看着这一切,心内五味杂陈。
清溪村村民团结,心齐,里正是个真心实意为村民着想的好里正,还有如明家这般大义之人,实是让人羡慕。
背井离乡,失去亲人,借居破庙、上街乞讨,除去自然灾害的原因,也有官府的冷漠、一村里正不作为。
同村人也不如人家清溪村村民这般团结,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大打出手,更不要说遇到危险各个都往后面躲。
一村之人同逃难出来,如今只剩下不足一成。
他们本就羡慕清溪村村民,老天垂帘他们,给他们这里降了雨,让他们不用像自己一样背井离乡。
如今遇上新的问题,大家心往一处使,极力去预防危机,解决事情,简直让他们自愧不如。
这些时日,十几人被打散后编入巡逻队伍。
有村民看着,毒药控制着,他们果真没敢生出半点儿逃跑的心思。
反而生出些安逸的感觉来。
不管怎么说,村里给他们安排了住处。
虽地方又破又小,但好在安稳。
他们自己竟抽空割来的野草,和着泥巴,将那茅草屋翻修了一遍。
有了属于他们的屋子,只要好好听话,也不用担心被赶出村子,心里这归属感便油然而生。
那些逃荒的日子,连夜里睡觉都生怕被摘了脑袋去。
运气不好的话,或许还会成为野兽或是别人锅里的食物。
现如今,他们甚至有人半夜做梦都会笑醒。
家中亲人已故,外面已无牵挂。
这清溪村内安全不说,他们在后山山脚扒拉点儿野菜、草根也能充饥。
运气好的时候,他们还在清溪里抓到巴掌大的鱼,掺着野菜炖锅鱼汤,都能鲜掉舌头去。
怎不比他们当难民时幸福的多?
虽然每日除了巡逻,还要帮着村民干活。
那也比在破庙与那些乞丐日日抢食、抢地盘好过多了。
如今还能跟着村民一同学点拳脚功夫,他们心内其实比村民更开心。
悦宝趴在大嫂肩膀吐着口水泡泡,看到俘虏们也是一脸的兴奋激动。
想不到他们还挺上进。
听爹爹和哥哥们说,他们最近表现还不错,话少干活也尽心。
自家的牛棚和鸡圈如今都是他们来收拾。
还有那些家里只有老弱妇孺的,也都是他们帮忙挑水、砍柴。
悦宝唇角勾了勾,不错不错,表现不错,继续保持。
见大家群情激昂,训练当即开始。
夏季的清晨,天气舒爽,村民们热情高涨。
田里的庄稼在晨光中悄然苏醒。
红薯藤枝繁叶茂,人们看不到的泥土下,已有手指粗细的果实正蓬勃生长。
大豆田内郁郁葱葱,一串串豆荚已经形成,可以看到豆荚内的果实日益滚圆。
村口的老槐树绿叶成荫,青翠欲滴。
清晨的微风吹来,枝叶微摆,远远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时间紧迫,谁也不知道流民会不会来,哪日来,是以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留给大家慢慢练。
明朗教授大家的是技巧套路,通过练习这些来勤惯四肢,以此提高自身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晨光熹微,悦宝躺在自己的小摇篮里,望着头顶湛蓝天空透过斑驳树影洒下,小手开心地挥舞着。
耳旁是村民们精神饱满,士气高涨地训练声。
大黄站在摇篮旁,活像悦宝的专属侍卫。
大家时不时看向这边,小家伙儿乖乖地竟不哭也不闹。
明家老小,除了悦宝,都在队列中。
白氏虽然才出月子不久,但有了悦宝灵泉水的加持,她只觉自己身体底子好的不得了。
一说要训练,她迫不及待便加入了队伍。
既能锻炼身体,还能学些保命的功夫。
其实年轻时,她也曾跟着相公练了些拳脚的。
毕竟,前半生的经历都吃亏在自己手无缚鸡之力。
否则绝不会被迫害至此。
但后来日子渐渐安稳,接连有了几个孩子,她便没再坚持。
看着人群中依然明艳的妻子,明朗好似看到当年那个求着自己教她功夫的小姑娘。
二十年过去,他们儿孙满堂,还打破了明家几百年以来不能生女的传言。
他们的悦宝如此聪明可爱,非同一般。
明烨见他爹嘴角都是向上的,可想他爹心情确实不错。
平常只能带着他们这几个小兵上山打猎,如今全村老小都受他教授,爹他定然有种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吧!
其他几个小子也无比认真,就连三小只也与村里其他孩子凑在一堆儿,像模像样地跟着大人学,‘哼哼哈哈’的小奶音简直萌翻众人。
年纪大的老者,除了走不动路的,也都参与其中。
就算到时干不过那些坏人,活动活动,没准儿到时能多拖坏人一时半会儿,给家里子孙争取一些时间。
只有悦宝,跟个监军似的听着大家训练。
没办法,这个小监军她只能躺着,连坐起来都还做不到。
不过她也没闲着,小手小脚胡乱挥舞着,‘咿咿呀呀’地喊口号,应景嘛!
要不显得自己懒不是?
大黄见悦宝如此,在一旁又跳又扭,急得狗子都想直立了。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纵是各个练地满身大汗,大家却意犹未尽。
这跟平常干农活那种挥汗如雨压根不是一回事,是带着新奇和成就感的。
大家觉着,此时的悦宝她爹就跟个大将军似的,气势威严无比。
光是听他的声音,便已觉周身气温低了不少。
“好,今日就到这里,回去闲来多练练,学功夫并非一朝一夕能成,更不能一蹴而就。”
大家回应的声音震耳欲聋,“是。”
还真有那么点儿士兵的意思了。
悦宝小手小脚也消停下来,张开小嘴打了个哈欠。
她今日的运动量应该达标了吧?
人人见了她都夸她白胖白胖的,女孩子最怕别人说胖了好吧?
她要从小便开始锻炼,瘦成一道闪电,到时候大家见了自己,只会说一句:这孩子白瘦白瘦的,多可爱呀!
待明家人走近来抱她时,小家伙儿已经睡了过去。
要不是这场面热闹,只怕她早就撑不住眼皮了。
悦宝这一觉,直接睡到黄昏。
一醒来,小家伙就轻轻叹了口气,运动减肥是真累人呐!
一觉睡醒,又见到星星了。
接下来的日子,清溪村的老鼠屎清楚的清楚,老实的老实,小山村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祥和。
不,如今村子里氛围比之前好了太多,连鸡零狗碎的事都少了不少。
里正十天半月也不见谁家有官司要断,甚至还有些不太习惯。
哪有功夫啊?
每日晨起训练一个时辰,剩下时间还要换班巡逻、侍弄田地、挖野菜……
每日事情一大堆,就连婆媳、夫妻间的矛盾都少了不少。
俘虏们被悦宝的‘三朝碎’彻底拿捏。
没错,这是悦宝为自己所配制的毒药取出的霸气名字。
每到发放解药的日子,俘虏们还要做三日报来总结,顺便再制定一下之后三日的计划。
尽管心内在哭,但不得不做。
悦宝在旁‘咯咯咯’地笑,又是她的鬼点子。
她发现自己虽然啥都不会,但只要意识沉入空间,她想干嘛就干嘛。
发现这一神奇现象的悦宝,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在空间内写出来,给爹娘看,就像上次那样。
经历过几次以后,夫妻俩对小闺女这一手缺胳膊少腿的字体认起来也算游刃有余了。
悦宝就是要给俘虏们多点磨炼压力,免得他们日子太好过,认不清自己的身份。
悦宝还在空间查阅到红薯的高产方法,并将之记录下来,给爹娘看。
夫妻俩这才知道,原来种植红薯还需要给它掐尖、提秧,并修剪去多余叉苗。
明朗立马将这一方法告诉给里正,让他通知大家规范管理。
如今,明朗说什么他便听什么。
一听此消息,他立马让杨深挨家挨户去通知。
杨深这个给他爹打杂的也是没谁了。
“爹,到底你是里正还是我是里正?”
“臭小子反了天了,敢跟你老子这么说话!”
杨深屁股上挨自家老子一脚,还是得颠颠儿地去干活。
明朗摇头失笑,看来天下的臭小子都一般欠揍。
大家得了消息,说干就干,当即拿着镰刀下了地。
生长旺盛的秧藤光是看着都觉得喜庆。
可里正却让他们剪掉,这扒拉来扒拉去地,哪一根都不舍得剪呀!
可大家又觉着实在不该质疑里正的决定,一咬牙一狠心,咔咔就是一顿剪。
剪下来的秧藤,大家自是不舍得扔,纷纷拖回家当菜吃。
这一尝,还挺好吃。
当初不屑于种薯的那几家当即傻眼了。
本来这阵子见着大家田里的红薯秧繁茂葱郁,他们就已经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
如今看着大家修剪下来的藤蔓还能当菜吃,肠子就更是乌青乌青的了。
“都怪你!当初非不让种那红薯,这下好了,人家吃菜你吃糠,到时候人家吃红薯你就等着闻屁吧!”
游氏被大布这么一数落,当即脸色就垮了下来。
她扑上去对着大布就是一顿撕打,“狗日的,你他娘的还有脸说我?当初不也是你附和的吗?我整日里是除了扫街还是扫街,你不帮我也就算了,竟还拿这事儿来戳我心窝子……”
“我哪句说错了?若不是你当初非要出那馊主意,我也不至于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你扫街能怨得着我?还不都是你自己作的?”
游氏简直要被气炸了,对着跟自己丝毫没留轻手的大布就是一阵手挠脚踢,打不过了就上嘴咬、拽头发,二人在孩子面前便上演全武行。
愣是将最近学到的那点儿功夫都用在了彼此身上。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当初你就是奔着抛弃我们母子几人而去的,若非我跑的够快,在溪里追到你,恐怕你早就抛妻弃子远走高飞了!”
此刻的大布丝毫心虚都没有,“你个蠢笨如猪娘们儿,若不是你我早跑掉了!”也不用待在村里人人压自己一头了。
他家几个孩子早都已经习惯这个阵仗。
爹娘本来就总是打架,这段时间以来倒是好了些许。
见别家修剪红薯秧藤,二人又受了刺激,再次大打出手。
大丫吓得忙拉着弟弟躲到一边,又默默收起野菜糊糊,尽量避开爹娘的视线。
生怕他们再将怒火转移到自己身上,更怕好不容易找来的吃食被打翻。
毕竟,当初是自己告诉爹去了溪边洗澡。
当天爹娘回来,她本以为自己会如往常做错事一般少不了要挨一顿毒打,竟破天荒地没有。
小姑娘感叹逃过一劫的同时讶异不已。
爹娘被分别安排去巡逻和扫街,这不但让二人打架少了,就连自己也得了救赎。
他们很少像以往那般一不顺心就打骂自己。
村里的长辈每次见到自己,还会问自己是否又挨了爹娘打骂,若是有,便告到里正那里,他会为自己主持公道。
可她根本就不敢,那样的话,爹娘只会打得更狠。
好在如今自己相较之前,真的已经很少挨打。
她先前还不知里正为何会罚爹娘,经过二人这段时间的对骂,她终于知道,合着是她爹娘又想了什么坏点子,没坑着别人反倒害了自己。
小姑娘说不上自己该幸灾乐祸还是应该同情他们了。
待夫妻俩消停下来,大丫这才将野菜糊糊重新端上桌,怯生生地喊了爹娘吃饭。
二人谁也不看谁,端了碗呼噜呼噜就灌下去,各自干活去。
翌日一早训练完,除去今日要巡逻的明诚明武,明家几父子再次进山打猎。
这次收获颇丰,他们打到一头大野猪还有一只傻狍子并两只野鸡、三只野兔,还抓着一条五步蛇。
明文还差点被它咬了,幸亏明朗反应够快。
回家取了牛车,明诚刚好换完班回来,便由他和明武二人前往镇上卖野物。
明文自从脑子好了以后,便又重拾书本,平时无事时,他大都会待在屋里看书。
见状,他提出能否也一同前往镇上,买些笔墨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