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正手持鞭子,目光专注地盯着直播画面,突然听到朱祁镇杀了于谦的消息,顿时惊得连手上的鞭子都掉了。
他一脸震惊地看着朱标,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和不可置信:“这朱祁镇杀了谁?咱是听错了吗?”
朱标见状,也是一脸无语,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父皇,你没听错,朱祁镇杀了于谦!”
朱元璋抬头看了看直播画面,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他叹气道:“这朱祁镇真是愚蠢,他不应该杀于谦,至少当下不该杀!想要杀于谦,机会多的是,为何要杀得这么快!”
······
明太宗时空
朱棣看着走进大殿的于谦,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和期待,他笑着问道:“这直播中,你于谦将来有拯救社稷之功,于谦你想要什么赏赐?”
于谦微微一躬身,语气平和而坚定:“直播中所说的乃是景泰年间的兵部尚书于谦,并不是永乐年的于谦,陛下说错了。”
朱棣盯着于谦,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随后转头对朱高炽笑道:“太子,太孙,这是上天赐予我大明的支柱啊!”
然而,就在这时,直播中忽然讲到夺门之变,朱棣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勃然大怒。他怒声说道:“这朝中,看来奸贼甚多!”
······
【这场夺门之变,在好多人眼里,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透着荒唐。
朱祁钰都做了七年皇帝了,居然连自家的家门都掌控不住,而且孙太后居然还能在后宫里下达诏书?
可见这七年,紫禁城压根就没被朱祁钰给收服。
那么由此,咱们来做些阴暗的推测,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真的是病死的吗?
要知道,在这深深的宫闱之中,想让一个孩子消失,机会或者手段那可太多了。
而当看到于谦之死时,青鸟又忍不住感慨,这世上最懂你的人,没准就是你的敌人!
为啥青鸟这么说?
那是因为,在这场夺门之变里,于谦是有足够的能耐和威望去做出改变的。
首先,土木之变后,景泰二年(公元 1451 年),于谦从三大营里挑了十万精兵,分编成十营。
这十团营设了个总兵官,由石亨担任,受兵部尚书于谦节制,朱祁钰还另外派了两名太监当监军。
也就是说,夺门之变的时候,于谦掌控着大明京师最精锐的部队,而且凭着于谦的威望和朱祁钰还在的局势,他要是想跟朱祁镇那伙人争权,估计大明朝廷得乱上好一阵子。
可于谦却乖乖就擒了,原因就像之前青鸟说的,在于谦的纯粹。
而在当时最了解于谦这份纯粹的,就是朱祁钰和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石亨等人。
他们清楚,于谦不会调动军队进城,他们只要把朱祁镇送进大殿登基,这事儿就成了。
那朱祁镇为啥这么着急杀于谦呢?难道他不晓得于谦对大明的重要性?
很明显,他知道!
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把朱祁镇迎回来恢复了帝位,向朝臣宣告之后,马上就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给抓进大牢。
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给定了个谋反的罪名,判处死刑。
奏疏呈上去后,朱祁镇还有点犹豫,说:“于谦是有功的。”
徐有贞进言道:“不杀于谦,这复辟的事儿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朱祁镇这才拿定了主意。
从这个记载就能看出来,朱祁镇明白于谦对大明的重要性,也清楚于谦没犯错。
但朱祁镇为了自己的皇位,为了自己的权势,还是把于谦给杀了。
对于于谦的死,史书上说 “天下冤之”!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跟敌人共存。常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
一直有痰症的毛病,朱祁钰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去探望。
听说他的衣服、用具太过简陋,就下诏书让宫里造了赐给他,赐的东西连醋菜都有。
还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子取汁赐给他。
有人说朱祁钰太宠于谦了,兴安等人说:“他日夜为国家操心,不问自家产业,如果他走了,让朝廷上哪儿再去找这样的人?”
等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锁得严严实实。打开一看,只有朱祁钰赐的蟒袍、剑器。
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觉得他太冤了。
朱祁钰和于谦,算得上是君臣相知。
难怪总有人这么幻想,幻想着朱祁钰和于谦死后的对话。
朱祁钰:于少保,后悔吗?
于谦:不悔!
是啊,于谦应该就是这样的人,
重名节,轻名利;
重成仁,轻杀身;
重社稷,轻君王。
他不会后悔。
他的人生就像他年轻时写的诗那样。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给朱祁镇洗白的人,可能还会说,朱祁镇复辟是拿回属于自己的皇位,朱祁钰和于谦不死,国家不安稳。
但青鸟再瞧瞧朱祁镇复辟后干的那些事儿,只觉得恶心!下贱!】
······
汉高祖时空
刘邦目光专注地盯着画面上的于谦,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与感慨,他轻声说道:“世上还有这样的君子,纯臣,可惜不生在我大汉。”
萧何在一旁微微颔首,开口道:“陛下,于谦此人的品行,正是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不若陛下向天下求才。”
刘邦听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期待:“正当如此,若我大汉能得一于谦,可安稳三代啊!”
······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凝视着画面上从容就义的于谦,眼中闪过一丝哀伤与敬佩,他轻声叹息道:“朕从乱世中走来,见过无数人,但都是追求名利富贵,朕的大宋,若是有这样的人才,何愁收不回燕云十六州。”
(青鸟只想说,赵大哥,能不能帮我保护好红线!!!)
赵普见赵匡胤面露忧虑之色,连忙开口安慰道:“陛下,只待我大宋修养几年,以陛下的能力,定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却依旧皱眉,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之前青鸟所说,我大宋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莫非日后有大事发生。”
赵普见状,连忙劝谏道:“陛下,我大宋安危全在陛下,陛下还需保重龙体!”
赵匡胤本不在意这些事情,但为了不让大宋留下骂名,也开始加强宫廷的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