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时看了下时间,现在刚好8点钟。
拿起手机就给李晓燕打了过去,手机响了但却一直无人接听。
咦?这是怎么回事!
哦!突然想起今天是周四,这个点她应该在上班吧。
算了,先不打了,等她中午下班应该能看到未接电话。
回到家,老妈见我从车上搬下一个大保温箱便问我这是什么。
我放下保温箱揭开盖给她看。
老妈一看又是一箱子鱼,还都是好鱼,什么大黄鱼、鳗鱼、大摆甲鱼都有。
于是又开始唠叨:
“海生,你上次拿回来的鱼冰柜都快装不下了,这次又拿回来这么多鱼干嘛,卖了不好啊!这不得值个千八百块......”
我见她开始唠叨,怕她没完没了,赶紧说:“哎呀,妈!装不下就买个大冰柜,这个小冰柜时间也挺久了,下面都要锈掉底了吧?一会我去电器店看看去。”
果然,听到我要去买个新的冰柜,老妈被转移了注意力。
她问我买个什么牌子的?并说要买就买个质量好的,以前这个琴岛-利勃海尔的就很好用,你看都多少年了还不坏。
我说“好好”,还买个海尔的行了吧!
海尔的前身是叫qd电冰箱厂,由两家快要倒闭的集体工厂合并而来。
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后,逐渐稳住了在青岛的地位。
并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迅速发展起来。
与利勃海尔签定的七年之期到了后,便没有再续签,商标也做了改动。
最早买的电冰箱和电冰柜都是用的进口压缩机,用二十年都不会坏,而且那时用的全是铜管。
虽然贵,但货真价实,用料实足。
现今的冰箱和冰柜哪个厂家敢说保十年,二十年的,也就剩下个节能的噱头了。
当然有些新的技术,比如氟利昂制冷剂的更新换代,让超低温得以实现,这个不可否认是一大进步。
我打开冰柜,好不容易将保温箱里的鱼都塞进去,这下真的满满当当了。
找了把卷尺,量了一下旁边空闲地方的尺寸,决定买个大一点的冰柜。
开车去了卖电器的商场,进门直奔海尔展示区。
看到我走过来,售货员小姐姐笑颜如花的迎了上来。
“大哥买冰柜吗?您可真有眼力,我们家的冰柜质量可是最好的。”
我瞅了她一眼,心说你叫谁大哥呢!怎么看我也比你小六七岁吧。
唉!真是的。
“最大的冰柜是哪个?指给我看看。”我问她。
“最大的吗?我们这里目前现货有个最大的就是长2米2,宽85厘米这个了。”
她指着最边角上的那个大冰柜。
我跟着她走过去看了看。
这是台双掀门的,比我家现在这台冰柜要长一大截,一眼就相中了。
“这台是多少升的?”我问她。
销售员小姐姐指了指标签说:“1020升的,您看够用吗?”
我点头说够用了,再大的话,往屋里拿也费事。
“行,就这台了,给个优惠价打个折吧!”
我瞅了一眼挂着的售价牌上写着3980元。
小姐姐看了我一眼,问我是不是现在就要。
我点头说价格合适的话马上付钱成交。
见旁边还有别的顾客,她靠近我低声说:“我给你个最低价3680块,不能再低了,行的话就给你开票。”
我一听优惠300块,觉得也还行,毕竟这么大的冰柜。
“开票吧,在哪交钱?”我问她。
小姐姐立时高兴了,在前面领着我去交钱。
交完钱后,我找了个货车,司机加上我,还有店里几个人帮着一起抬上了车。
那时可没有售后送到家一说,都是自己找车拉回家。
从我出门到拉回冰柜,一共不到半小时。
听到狗叫声,老妈出来了。
看到我这么快买回了冰柜,她都有些呆住的样子。
直到人家车都走了,她才有些回过神来。
老妈问怎么不插上电试试。
我告诉她新买回来的冰柜要先放置一会,等液压油回位。
咱这个是平放在车上抬下来的,半小时后就可以插电了,先等会别着急。
老妈“哦”了一声,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我跟老妈说这个旧冰柜也不要扔了。
万一这个大冰柜也装满了的话还能顶上去用用。
刚帮着老妈将旧冰柜里的东西全部挪到了新的冰柜,便接到老爸打来的电话。
说是小工们正在将船上的充氧设备及水包笼子等装车拉回家里去,清理干净准备好上坞。
原本我想把这些东西拉到车库去,但老爸非说拉回家里的外院。
看着外院被堆得满满当当,看着也怪不雅观。
两条船的设备还好说,要是四条船的呢?家里肯定是装不下的,就算车库也未必就能装得了。
该怎么办呢?如果说为了以后着想,最好是买一块闲置地或者工业用地。
只是我想了一会,也没想起村里还有哪个地方有这样的闲置地。
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村里管卖房子的张叔。
我翻找了一下电话号码,给他打了过去。
“喂!张叔吗?我是海生。”
“哦,海生啊,怎么找我有事吗?是不是又要买房啊!”
电话那头传来张叔的声音。
“张叔,我哪能天天没事买房啊。这次是有事要麻烦您,向您打听个事。”
“说吧,什么事!”
我组织了一下语言,说:“张叔,您对村里的事情比较熟悉,我想问一下咱村还有没有闲置的地或者厂房要租或出售的?”
“嗯,我想想......”电话那里传来一阵沉默。
过了不到十秒钟,传来张叔的声音:
“海生呐,村里有块地我听主任说想卖,不过因为位置不是太好,一直以来都没人看中。”
听到张叔如此说,我不由眼中一亮,忙问:“张叔,到底是什么情况卖不出去呢?”
张叔说那块地在山脚下,是一块洼地,下雨时经常存水。
靠山的位置有个小房子,那周边没人居住,比较偏僻。
他这一说,我就想起来了,小时候经常去梨树地偷梨吃,就经过那个地方。
确实比较偏,离那个地方不远好像还有片坟地。
在那时的人眼里,可能靠着坟地太近不太吉利吧。
这估计才是大多数人看不中这块地的原因。
想了想,我问张叔那块地有多少亩。
张叔说具体没量过,但少说也得有近十亩地。
“村里是什么意思,想租还是想卖?”我继续问道。
“肯定是租啊,30年期按照山地租的话,每亩是100-300块,那块地差一些,估计也就150块最多了。”
“10亩的话也就是一年1500来块钱。”
“嗯,就是这样。”
“张叔,这块地我租了,你今天有没有时间去帮我量一下,量好了我直接去村里交钱。”
张叔说他去问一下主任,过会给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