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失望了。
蒸汽机还是任重道远,说起来宋瑜和田行两个人偷偷摸摸搞了十来年了。眼下这个玩意虽然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是刘平光看材料就知道,这玩意不能行。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两个人总是失败了。
材料不行啊。
从机器本身的设计来看,刘平是看不出来什么问题的。但是这用料实在是不行,就是普通的铁,看样子还应该是工部用的边角料。
但其实就算是最好的铁也不行。
想要弄出来切实可用的蒸汽机,需要的前置条件可太多了。
比方说理论方面,必须得对热力学理论和力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技术方面则需要更进一步的金属加工技术,要能够制造出精确的汽缸、活塞等部件,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以保证部件的强度、密封性和耐磨性。
现在这个生产条件达不到的。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机械制造技术:需要掌握机械传动、连接等技术,以便将各个部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能够协同工作的机器,如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等的制造和安装。
还需要锅炉技术、阀门装置等等。
现在宋瑜和田行用的这个时候,太粗放了,就是个大茶壶,虽然也有一定的机械设施和传动、链接等技术,但是一看就知道这是田行之前弄的那些机关技术,改良来的。
刘平深吸一口气,打算将自己还记得的那一点可怜的理工科知识都无脑塞给田行和宋瑜两个人。
“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蒸汽机吧。”
刘平在格物司的时候,刘备也见到了关羽,拿到了筹建水师的方案。
“水师?”刘备拿着方案仔细看完了之后,道:“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咱们现在用得上水师吗?”
刘备一遍问着,一边将自己的汉王大印给盖了上去。
关羽闻言笑了笑说道:“目前是用不上,但是再过几年就用得上了啊。如今不将水师打造好,等到用的时候就麻烦了。”
“也是。”刘备点点头。将盖好自己大印的方案又递给了关羽,笑着说道;“倒是要辛苦云长了。”
“这有什么辛苦的。”关羽摆摆手:“倒是德安,某看他最近都开始掉头发了,有用您也劝劝,让他少操劳一些。某看他班房里的那些年轻人,都挺不错的,培养起来就让他们分担分担。”
关羽哪里知道,这已经分担过的结果了。刘备势力的事情太多了。就目前这个情况,还是因为有六部具体执行,丞相班房统筹监察就行。
归根结底还是人手不足。
刘备是知道这个情况的,听到关羽这话,便哭笑着说道:“没办法啊,人手不足啊。不过德安昨天说来着,明年再开一次科举。以后就固定下来,每三年开一次科举。”
“每年一开多好?”关羽不理解。
刘备一摊手:“哪有这么多读书人啊。按照德安的说话,培养读书人就跟种庄稼一样,心急是收不到好粮食的,而且产粮也低。”
“三年一考正好合适。”
关羽不插手政务,所以他也不清楚,但是呢关羽知道这事儿听刘平的建议准没错。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水师建设的具体安排,随后关羽便离开了汉王王府。
刘备对水师还是做了一些调整的。提督和将军这三个人选,他没动。但是下面的校尉,刘备替换了两个人。他将关索和刘维放到了水师校尉的位置上。
关索前些日子已经成亲了,眼下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二爷为了避险,把关索送进了执金吾当个大头兵。这一把直接被刘备抬了一手,成了中层军官。
至于刘维,是老刘家在刘信、刘昀之后,老刘家又一位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今年二十五岁,弓马娴熟,文武兼备。性格刚毅,有百折不挠的恒心与毅力,深受刘备的欣赏。如今刘维在汉王府当卫队长,也是被刘备抬了一手,进了水师,当个校尉。
这一点改动无伤大雅,水师方案就这么转给了丞相班房,丞相班房则明发六部,让他们按照计划开始做准备。
成都新兵训练营,刘德然找到了胡轸:“老胡,我可要恭喜你了啊。”
正在吃面的胡轸听到这话,眼睛一亮:“定下来了?”
“你瞅瞅这人,这就要抛弃咱们兄弟了。”刘德然指着胡轸,装作不满的样子,对一旁的徐荣说道。
徐荣不爱说话,只是笑了一下,算是配合了刘德然。
胡轸嘿嘿一笑,道:“哪有什么办法嘛,谁能想到会游泳就行啊。”
刘德然做到胡轸跟前,道:“你可是咱们北人的脸面,去了可别丢份儿。现在虽然你只是顶着某得名头去的,但是你放心,大王这个人你是知道的,只要你在江州干一段时间,那水师将军非你莫属了。”
“某晓得的。”胡轸乐呵呵的说道:“那某就去收拾一下了啊,命令上不是说了嘛,三日之内,去都督府报到。”
刘德然点点头:“某陪你一起去一趟。”
“好!”
“大荣,你在这里看家啊。”刘德然又对徐荣说道。
徐荣沉默的点点头,相较于去成都,他还是觉得在军营里待着更舒服一些。自从加入刘备阵营之后,徐荣和胡轸两个人第一次体会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
尤其是徐荣,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职业军人,他从军的原始驱动力,其实就是为了对付胡人。只不过最近这十来年,被大势裹挟着打了不少糊涂仗。
对徐荣本人来说,很多都是不义之战,但他没得选。
现在就不一样了,法理上来说,刘备是大汉宗亲,打的也基本上都是外族。而且徐荣也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战。
有了信仰,这干劲就十足多了。
至于这信仰哪来的呢?当然是刘平搞出来的咯。
“伟长啊,最近工作做的不错嘛。”刘平对徐干非常满意。
虽然徐干在实务上的能力很一般,估摸着也就刘德然那个水平。甚至不如刘德然,毕竟刘德然经验丰富。
但是这年轻人文章写得好,宣传工作搞得很是不错。尤其是在读书人当中,影响很大。就是在下层民众那边不太好使,文章写的太好了,老百姓不光是看不明白,听都听不明白。
“只是写了几篇文章罢了。”徐干躬身回道。
徐干从来了这丞相班房之后,就被刘平疯狂洗脑了一个多月,然后就让他专门负责写文章,文章内容就三个方向,一是刘备的正统性;二是刘备集团是为了天下百姓、汉室兴盛在战斗;三是如今刘备治下过的有多好,其他地方有多水深火热。
徐干还是有读书人的气节的,并没有无脑狂吹,而是在中立的立场上,客观的描述了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但是这对刘平来说也就足够了。
“伟长啊,你看最近呢某有一个想法,你帮我整理整理,写出来呢?”刘平笑眯眯的看着徐干。
徐干听了之后道:“还请丞相示下。”
“别这么严肃。”刘平继续笑着说道:“来,咱俩好好商量商量。”
门外,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鬼头鬼脑的想要偷听,可惜的是什么也听不到。
“孔明,你说丞相找徐伟长是要干什么?”司马懿小声对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一听,笑着回道:“徐伟长之前一直在搞宣传工作,估摸着这一次还是这方面的事儿呗。”
“某不明白,这宣传工作到底有什么用。”司马懿不理解。当然也是他太年轻,也没有太多经验,不然的话肯定不会问出这种问题。
“嘿嘿,你来得晚,没听过这部分内容。”诸葛亮笑眯眯的说道:“丞相说了,宣传工作不比内政、军事的重要性低。”
“怎么说?”司马懿来了兴趣,这东西他没学过,他嫉妒啊。
“这会儿忙着,下班再说。”诸葛亮回了一句。
“现在说吧,吾等都听听。”荀彧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笑眯眯的看着诸葛亮说道。
“啊文若先生。”
“没事儿,说说看吧。”荀彧脸上依旧保持着微笑:“某也想知道丞相为什么这么重视宣传工作,虽然某也有些心得体会,但还是想听听丞相是怎么认识宣传工作的。”
荀彧比诸葛亮大十八岁,比司马懿大十六岁。如今又是刘平的副手,这两个人对荀彧都是以礼相待,甚至亦师亦友的感觉。
诸葛亮听荀彧这么说了,也就没有再藏着掖着,道:“其实之前丞相说过宣传工作,古已有之。远的不说,就说咱们大王,一直挂在嘴边的汉室宗亲四个字,就是一种宣传。”
诸葛亮开口就把众人给整沉默了。
就这种话,这种例子,你们师徒二人自己关上门聊不行吗?这里是丞相班房啊,不用等他们下班,这句话就能被简雍送到刘备的手上。
“不用举例子了,直接说就行。”荀彧仍然笑眯眯的,然后说扫视了一眼在场所有人。
诸葛亮再聪明,也就是个半大小子,政治敏感性还没有培养出来。而且他被刘平保护的太好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刚才那句话有什么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