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二月。
上庸。
此时上庸仍旧是杨永做主。
县衙内,从成都来的小黄门正满脸堆笑的对杨永说着漂亮话。
杨永面无表情的听着。
过了一会儿,那小黄门觉得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辞。
这一次这小黄门过来,主要是为了告诉杨永他升官了,成了都督府的同知。这个位置有多高呢?跟六部尚书同级别。
没错,都督府同知是从二品,两个都督则是从一品。哪怕是再低一级的佥事都是从三品的官衔。
事实上哪怕是一个百人将,在如今的武将官职体系内,都得是正五品的官衔。
作为刘平的第一任大蜜,杨永很清楚,从二品这个官衔代表着什么。
“明公待我不薄,大王待我不薄啊。”杨永有些感慨的说了一句。
“叔叔,这是喜事儿,为什么不甚开心?”
杨永的旁边,还有一个年轻人,看起来二十出头的样子,长相标致,身高七尺有余,看起来很有风度。
这是弘农杨氏给杨永派来的,算是弘农杨氏给他的助力之一。
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十几个人,这人被杨永带在身边,很显然是能力足够又比较亲近的。
年轻人名叫杨攸。
杨永摇摇头,道:“如果大王要取缔天下世家特权,你觉得如何?”
杨攸闻言一愣,随后笑道:“叔叔这是说什么呢?这天下若是没了我等世家,又该如何运转下去?难不成靠那些泥腿子吗?”
杨永默然。
就在这个时候,有传令兵跑进来,道:“敌军异动!斥候来报,敌军与今日凌晨有多股部队异动,目前方向不明。”
杨永皱了皱眉头:“知道了。”
待那传令兵离开,杨攸有些兴奋的说道:“看样子曹袁联军忍不住了,我等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杨永有些无奈,杨攸什么都好,人品能力都堪称年轻一辈里的上流,但这性格实在跳脱,说句不好听的,只能做个副手,难堪大任。
其实不光杨攸,老杨家下一代里面,那个叫杨修的年轻人他也见过。在杨永看来,那杨修跟杨攸差不多,能力没的说,但是吧.....
缺点太明显了。
对弘农杨氏的未来,杨永确实不是太看好的。世家当中,也就杨家还死守着洛阳小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让各部保持警惕,敌军不一定是要攻打上庸。”杨永对杨攸吩咐了一声。
上庸的防御,其实已经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了。莫说如今曹操和二袁现在只有几万人在,就是三家玩命,把所有部队都拉过来,杨永也有信心支撑到援军的到来。
事实上,在杨永看来,如今曹操和二袁的联军更大的可能是,借道北上长安。之前他收到过贾诩的消息,长安那边的情况他也很清楚。这种等级的情报,如果不是因为他是上庸城的守将,根本不会告诉他的。
究其原因,长安、上庸这两个刘备军东部前线和守备重点,在军事上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
如今曹操与二袁联军有异动,杨永第一个反应是,他们应该跟洛阳小皇帝联系上了。如果是要攻打上庸的话,那没必要这么麻烦。眼下上庸的情况,不值得用什么阴谋诡计之类的,就是纯粹的硬实力的碰撞。
杨永的分析,其实是对的。
曹操和二袁的确是见到了小皇帝的人。来的这位地位很是夸张,是朱儁。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袁术,在朱儁面前那都是臭弟弟。
荀攸之所以让朱儁亲自走一趟,其实就是为了促成三家北上,跟李榷合兵一处。一来可以集中力量确保拿下长安,二来也是想用这三家的人马钳制李榷,省得他首鼠两端,朝秦暮楚。
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洛阳小朝廷不自己出马,让这三家出马,难道曹操和袁绍、袁术像是那种大冤种吗?
他们当然不是,但是荀攸舍得给好处。
实在的东西没有,但是名头给的足。
先是一人一个州牧,随后一人一个彻侯。
彻侯,大汉勋贵的顶点了。虽然这哥仨也不是太在乎,但是有了名头肯定有好处,拿了好处就是要办事儿,至于这事儿能办成什么样,那就不好说了。
甭管怎么说,先动起来。
......
成都。
刘平的班房内,热闹非凡。
“仓禀实而知礼仪.....”
“国库应储九年之蓄.....”
“夫民,以食为天.....”
益州初定,接下来就是发展。刘平还是跟之前一样,先让班房里这些小年轻讨论一下,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到底都是精挑细选的精英,不管是什么样的出身,在这件事上,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先发展农业!
这跟刘平的想法不谋而合。修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做一直做下去,在整个过程中其他的政务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农业。
人得先吃饱了,才能讲其他的。
尤其是现在刘备集团,靠着凉州和半个雍州的粮食产量,其实是负担不起现在的消耗的。
看数据就知道了。
凉州、西域加上半个雍州,刚刚拿下的益州。如今刘备治下人口大概在一千五百万左右。
这是明面上的数字,益州内部的人口并没有厘清呢。如今这个数字,只是根据刘璋留下来的资料统计出来的。
按照之前的经验,益州世家肯定会藏匿一部分人口,益州南部的那些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基本上也不会记录在册。
所以按照刘平的估计,刘备现在治下大概其应该有个一千六到一千八百万人口之间。
那么耕地面积呢?
整体耕地面积不到一亿亩,准确的说,是八千多万亩。这还是有了益州的加持之后。
八千多万亩地多吗?
实话说,很多。如果不是这些年的发展,这些地盘加一起大概也就六千万亩的样子。也就是说,这么多年下来,刘备集团在刘平的刻意推动下,在格物司的技术发展之下,在强行汉化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的情况下。
给大汉新增了两千万亩的耕地。
就光这一项,刘平明天就死了,一千多年之后凉州老百姓都得记刘平的好。
但这不够。
主要是还是生产力不行,八千多万亩地,靠着如今格物司的技术,平均亩产三石半,年产量闭着眼睛都能算出来。
再加上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减产,总量再去掉个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保守估计,刘备集团如今的粮食年产量是多少呢?
两亿石左右。
这听着很夸张是吧?但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呢?大概每个人能分到十三石一年,也就是不到两千斤。
肯定是能吃饱了。
但账肯定不能这么算。按照如今刘备集团施行的人口政策,人口的增长速度肯定是指数级的,但是耕地不会指数级增长。
再一个,眼下毕竟不是太平年景,说句不好听的,不管是上庸还是长安,又或者南下平定蛮族,所消耗的钱粮又岂是一个小数目?
更重要的是,这里面还有不少是各地的军屯,真要开战了,这些耕地很难正常产粮的。按照刘平的估计,如果想要保证刘备集团技能让老百姓吃饱,又能供应作战,大概需要一点五亿亩耕地。
但是这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的。
生产力不足。
地盘是肯定足够的,如果放开了开垦,一点五亿亩地而已,肯定能开垦出来。但是没有足够的人来耕种,开垦了也是浪费人力财力物力。
在格物司技术发展、人口厘清的情况下,如今刘备集团时控地区,大概其能支撑起一亿亩的工作量。
一亿亩听起来不少了是吧?
但是刘平知道,别说整个益州了,就是后世四川一省之地,便保有将近八千多万亩耕地。这还是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之后,不少耕地被占用的情况下。
而像河南、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保有的耕地面积,更是八千万亩起步,高峰期都能达到一亿两千万亩。
这是因为生产力足够。
如今刘备集团,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力不足。
当然这是刘平这么感觉的,真要拿到整个大汉,放眼整个地球,恐怕此时的刘备治下,才是真正的世界灯塔,人间天堂了。
刘平之所以觉得耕地面积不够,只不过他想要所有人都能吃饱罢了。
消除饥荒,说白了就不是一个封建专制政权该考虑的事情,也是如今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做不到的。
他又不像其他穿越者那样,自带土豆苗、玉米种子这种。
晃了晃脑袋,将纷乱思绪收回,刘平对着正在讨论的众人拍了拍手,道:“如今六部齐备,农耕一事需要各部门鼎力支持。你们自己分一下,分成六个小团队跟各部对接。随后咱们研究一下具体的方略,然后划分到六部让他们去执行,尔等既要参与也要监督。”
“喏!”
众人应喏。
“那就先从益州开始说起吧。”刘平摊开一张益州的地图,道:“文若,报一下如今益州的情况,农事相关的。”
“喏!”
荀彧堪称人肉照相机,之前看过了益州的资料,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益州下辖十二郡,其中以梓潼、成都最为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