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改革是个大事,也是细碎的活。大体框架下可以很快确定出来,但是具体到权责划分的时候,那就是个来回拉扯的事情。再一个,刘平也不能直接把此时的官制一下子推平,全都换成新的。
这样搞,行政体系肯定会混乱好长一段时间。目前的思路就是立下一个大体框架,尤其是中央官制肯定是立下来。往下的具体事务、地方事务、地方官员,暂时可以先不动,有所增减就行。
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停调整。
从刘备那里回去之后,刘平没有立刻就找人商量各部尚书的事情。其实这次定下来的这些高官序列,就是刘备集团的一次蛋糕划分。
不是他刘平和刘备两个人商量一下,然后就可以决定的。在刘备那里,他说让刘备自己选,刘备说让他拟一个大概出来,其实都是在做样子。究其根本,两个人暂时都没有想好,这块蛋糕该怎么分。
现在刘备麾下,既得利益集团包括刘平、关羽这些元从派、以杨永、荀封等人为代表的世家派、还有目前非常弱小但有刘平站台的平民派。
但这只是大致的划分,真要细分,这里面更复杂。元从派且不说,都是自家兄弟。世家派里面又有凉州世家、关东世家、益州世家这三派。这还不算完,他们又因为自身的考量,在刘平刻意针对世家这上面,内部又分裂出两个团体,一派打算跟刘平一条路走到黑,拿家族基业跟刘平置换一些利益,一派则打算展示自己的力量让刘平放弃针对世家。
比方说杨永,在面对元从派和小地主阶级的时候他是站在世家派的,在面对其他世家派系的时候,他就站在关东世家这一派,在面对刘平针对世家的一些政策的时候,他就会跟刘平谈合作。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好弄。但实际上的情况更加复杂。
因为刚入益州,刘备为了维稳,几乎没有处置任何益州的官员,大多数都是直接任用。这就导致这些益州本土官员下意识的抱成团,原本刘备在凉州的这些官员也天然的组了队。
更离谱的是,益州本土官员内部又是割裂的,包括益州土生土长的官员和外来的官员,也就是所谓的东州士。东州士里面的代表人物就是从荆州来打工的李严。
刘平越整理越觉得麻烦,同时心里也对教员说的那一句话,有了深刻的认识。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三大派系内,他和关羽两个人一个是丞相,一个执掌军部,元从派是最大的赢家。世家派系里面,肯定是要分蛋糕的,凉州派、益州派、关东派肯定都要抬一个人上来做尚书的。
凉州派好弄,虞应、闫特、皇甫嶐都行,而且凉州派也大多数都是支持刘平的,随便谁上位都可以。从资历上来说,皇甫嶐最合适,从身份上来说虞应最合适,但要是从功劳来算,那就闫特更合适了。这就得报上去,上刘备自己选了。
益州派这边,有一个很好的人选,就是刘璋。刘平不知道这哥们啥情况,都做好往南打的准备了,结果又放弃了。但是刘备入蜀之后并没有难为刘璋,反而好生养着。抬刘璋做一部尚书,一来可以彰显刘备并非刻薄寡恩之人,二来也更容易刘备集团对益州的渗透和统治。
坏处自然也有,有了刘璋,益州派就有了主心骨,刘备集团内部的不稳定性会增加。
除了刘璋,还比较合适的就是张肃、张松、王累这三人了。但这三人各有各的问题。王累现在还不想投降,刘璋去劝都不行。张肃为人方正,是个好选择,但是他的威望不足。至于张松,本身就是益州别驾,官职上已经足够了,抬一手没问题。但问题这哥们在益州不得人心啊。
想了一会儿,刘平还是敲定了刘璋的名字。
关东派,其实没得选,就一个选择,荀封。杨永之前跟刘德然一起逗比拉一下,最后大败亏输,现在还在上庸那边防备关东诸侯呢,不可能抬上来。刘睿是汉室宗亲,属于元从派了。剩下的人里面,跟刘备最早的,资格最老的,贡献也足够的关东世家子弟,就是荀封了。荀悦和荀彧两个人都年轻,不可能现在就台上来,现在抬上来不服众不说,以后还可能会出现升无可升,赏无可赏的情况。
其实司马防也可以,出身、地位、名望、资历也都足够。这一次入蜀,也是有些功劳的。
“真麻烦。”
嘟囔着,刘平单独铺开一卷,开始写写画画,大概其整了一个框架出来。跟之前只有官名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各部尚书、左右侍郎、员外郎都填上了一些名字,供刘备参考。
弄完了之后,他吩咐下面的人,将荀彧等人都喊了过来。
此时刚刚落户成都,所有人都非常忙,但还是很快就来了刘平的班房。
刘平揣着手,眯着眼睛看着下面这些年轻人,脸上不自觉的流出一丝微笑:“诸位,某与大王商议了一下,要对官制做一些改革,这里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听到这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没觉得有什么意外的。这件事还在南郑的时候刘平就一直在念叨着,按照他的性格,早晚回落到实处的。现在提出来,倒也可以理解。
“官制调整大体是这样的....”刘平拿了一卷卷宗递给了离得最近的荀彧,道:“你们都看一下。”
卷宗上是刘平一开始就做好的那一份官制改革的,并不是刚才写上名字的。
荀彧拿到手之后,直接打开,对着众人朗读起来。
......
刘备的寝宫内,此时正在举行一场小型的宴会。
没有歌舞,也无音乐,只有几个人分桌而坐,默默吃着东西。
刘备坐在上首,一口一口的吃着羊肉。下面分列左右,左边是陈留王刘辨,右边是刘璋。
此时刘辨吃的满嘴流油,刘璋则是食不下咽。
刘辨已经躺平了,都不打算去陈留就番了,甚至希望刘备能跟洛阳自己那个倒霉弟弟商量一下,干脆给他在益州选个地方吧,别陈留王了,梓潼王、建安王都行。
刘璋则是想不明白。
自己坐拥地利,带甲十万,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还有张任、严颜、吴懿这种当世一流战将,怎么就这么容易就被打败了呢?
吃完了最后一丝肉,刘备将羊骨头放下,顺手拿起帕子擦了擦手,看向刘璋笑道:“季玉,怎么不吃啊?是不是味道不行?今天是太忙,等忙完这段儿,孤带你去德安那里,他是个会吃的。”
刘璋听到刘备的话,连忙大口吃了两口,咽下去之后才道:“好吃的好吃的,只是刚才有些走神了,还望大王勿怪。”
刘备摆摆手:“你我同宗兄弟,进番入蜀也是听闻季玉你受奸人蛊惑,所以不得已而为之,还望季玉莫怪。这益州还是你的,你且放心便是。”
刘璋听了,心里苦笑一声,嘴上却说道:“是璋识人不明,差一点便葬送了祖宗基业,天幸有大王在,不然璋愧对列祖列宗。益州之事休要再提,大王更适合为祖宗牧狩益州,保祖宗基业万世不易。”
“这.....”刘备面露难色。
刘辨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什么这一次要喊自己这个吉祥物过来,见状连忙说道:“皇叔何必纠结,我刘汉如今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为了祖宗基业,还望不要推辞。”
“陈留王所言正是!”刘璋跟着说道。
“哎,你们害苦我也!”刘备一拍大腿,随后道:“左右,再上一只羊!”
同时心里也在吐槽刘平。
这都出的什么馊主意,若不是他从小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会儿肯定要尴尬的说不出话来。昨日刘平离开的时候,刘备便问刘平自己等人如今打下益州已成既定事实,但是这种事情好做不好说,好说也不好听,有没有什么办法。
刘平给他的办法就是,让刘璋自己说益州是给咱们的就行。
甚至于他都懒得给刘备编一个借口,刚才刘备所说的什么受人蛊惑,那都是刘备自己编的。
“不需要理由,你表达这个想法的时候,刘璋若是聪明,会自己给你足够的理由的。”
想着刘平的话,又看向下面赔笑的刘璋。
刘璋注意到他的目光之后,连忙道:“大王莫不是忘了,璋之前给你写过信的,邀您入蜀。”
刘备闻言一愣,他怎么不知道这茬?不过出于天生的政治敏感性,他还是顺着刘璋的话说道:“终究是你我兄弟私谊......”
“益州别驾张松、还有法正等官员都有所了解。”刘璋打算把这事儿给刘备做实了。
眼瞎都这样了,还是让刘备顺心才行。他可是听说了,刘备是仁义之辈,但是那个刘平是个绝对的杀星。关羽、张飞这等绝世猛将连年征战才能杀几个人啊?刘平那可是从武都杀到长安,从长安杀到南郑的。
如今这天下对刘平的评价,是割裂的。认可其能力,当世萧何也不过如此了。但同时又认为他嗜杀成性,不似常人。简单地说,这些人觉得刘平不是个人,可能是什么披着人皮的怪物。
但传这些话的都是那些世家,如果你去田间地头问问就知道了,刘平,那是大大的好人。
但是刘璋不知道啊,赵湜曾经跟他说过,刘平每到一地就会杀光当地的官员、读书人,不是好相与的。
“先把这事儿搞定,省的让那刘平来寻我。刘备顾忌同宗情谊,那刘平恐怕不会。估摸着那位眼里,连同为人这一点的情谊都没有。”
刘璋如是想着。
流言也堪称可怕,不怪乎,人们忌惮三人成虎,人言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