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这样想法的不奇怪,只是历史比他猜测的更加残忍。
五口通商,是被强迫打开的。
雍正帝胤禛抬眸看向水幕,眸色深邃,半是自言自语半是理清自己的思绪,轻声说道:“我朝既然关闭了口岸,为何又要行这‘五口通商’之举?可是有何好处?”
胤祥听了笑着说了一声:“后辈这样做,想来也是有他们的道理在的。”
胤禛眉头皱得更深了,“更改的命令不是这么容易下的,我担心的是后来会不会是发生了什么。”
胤祥看着他,认真地想了一会儿,也说道:“确实有这个可能。”
他看回水幕,看着玉不识笑容缓缓,神色不变的结束这次直播,回过头来说道:“说不定可以先放一放是否要关闭通商口岸的决定,等等天女的意见,毕竟她是后世之人,知道的肯定更多。”
雍正赞赏地看了自己的十三弟一眼,声音:“也是。”
天女最开始说了这次要介绍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指南针和前面出现的航海,一下子就让他想到了明朝的三保太监七下西洋的事情,港口通商,应该会带到清朝的吧?
他看天女对表现,好像对通商没什么意见?
当他仔细盯着水幕的一部分时,那一部分在他眼中会自然地放大,他仔细端详玉不识的神情,好像没什么变化?
那些外邦人,是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对于近代史,不仅仅是历史学,而是所有华夏儿女都应该铭记的。
清朝的闭关锁国,在当时的他们看来,是保了一时的安宁,但后世的他们知道,这一举动却让大清逐渐落后于世界,最后被外来的坚船炮火强硬地轰开了国门,开启了屈辱的百年历史。
雍正微微皱眉,心中心思不定,确实应该等等看天女的说法。
【历史长河流淌,泛黄的史书中记载了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些都依托在“纸”上。
岁月悠悠,一切都在变。而纸业千年,匠心是唯一的。】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乾隆看着“五口通商”自然也有自己的思考。
后世子孙就这样罔顾祖宗之法,又开了海贸?他是不会去想还有被迫打开这种可能的,在他的观念里,他大清是天朝上国,哪里是那些外邦国家能比的。
他按捺下心中的不安,沉迷在康乾盛世之中,不是很想去改变刚定下的政令。
朝令夕改,正是大忌。他这样说服自己。
众臣见皇上这般无动于衷的模样,虽心中疑惑,但也不敢多问。
这时,一位老臣站出,恭敬地说:“陛下,这天女所讲之事颇为神奇,而且关乎国家大事也需谨慎对待,这海禁一事是否再议?”
乾隆听了老臣的话,脸上飞快地闪过一丝不悦,但他想了想,又收回了之前的想法,顺着他的话说道:“此事先缓一缓,再议吧。”
老臣低头称是,退回队列。
海禁与否,牵涉颇大,还是暂且再看看吧。
******
“天女好像很注重底层百姓。”
虽然没有明说,但言辞间的那份重视依旧被他们捕捉到了。
李世民先是微一皱眉,而后很快松开。
百姓的重要,他也是知道的。
隋炀帝那般造作,他也是见过黔首的惨状,加上文武百官离心离德,隋文帝留下的基业都被造没了,隋朝的颠覆也是可以预见的。
他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少年郎,有了隋朝的前车之鉴,他夜里也会担心唐朝能不能走的长远,带着这份隐隐的担忧,他就想要做的更好,也想让唐朝过的更好。
李世民抬眼看向众人,缓缓开口:“这天女所说之事,先安排下去吧。”
能来殿内一起看的,都是他的心腹重臣,双方的心思哪怕不一致也都是知晓认可的。对于李世民的话他们也便纷纷应是。
造纸一业,确实有可为,他也是看世家门阀不爽很久了。
等天女全部讲完,他相信,整个唐朝,都能有个新气象。
什么世家门阀,都得给他乖乖听话。
众臣退下后,李世民独自坐在龙椅上沉思。天女这次叫做“直播”的内容,带来的既是旧事物也是新奇的事物,造纸术不少见,一代代都有改良,但这些技术更多的还是掌握在世家手中。她的话,也是打破朝堂平衡的一股力量。
对百姓的重视和尊重吗?
他反复咀嚼着“匠心”这个词,能对工匠这般赞扬和尊重,她的立场,又是站在哪里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确实应该好好想一想。
******
玉不识关上直播间,然后伸了个懒腰,她看着眼前的模拟屏化为一道蓝光消失,默不作声地听着系统的播报。
系统:【累计观看值……】
【系统三次充能进度已解锁,正在充能中。】
玉不识看着脑海中颤颤巍巍开始往前爬的进度条,松了一口气。
好歹开始最后一次充能了。等这次充能完成,就能解锁人物了。
她看着系统一条条地播报完,最后留下一句【请宿主认真利用所学,精进直播内容】后也安静了下去。
玉不识理了理放在直播间之外的资料,起身离开书房。
这次讲完了“造纸术”,接下来还有三个呢,加上她打算把农桑一事也放在这个模块,接下来她也得好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