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
- 尚书:正二品。为吏部之首,总揽吏部事务,如官员铨选(包括科举中式后的初次授官、官员的升迁、平调等)、考课(定期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评估)、封授(爵位、勋位、散官等的授予)等诸多事务。例如,决定地方知县、中央各部主事等各级官员的人选安排。
- 左右侍郎:正三品。左侍郎偏重文选(文官的选拔任用等事务),右侍郎侧重考功(考核官员的功绩等)。他们辅助尚书,参与官员任免决策,在尚书不能履职时可代行其职。如在大规模官员考核时期,协助尚书组织考课事宜。
- 郎中:正五品。吏部下设文选司、考功司、验封司、稽勋司四个司。文选司郎中主管文官的铨选,考功司郎中负责考核官员的功过,验封司郎中处理官员的封爵、世荫等事务,稽勋司郎中掌管官员的勋级、名籍等事务。以文选司郎中为例,要详细审查官员的出身、资历、才能等信息来确定其任职资格。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具体办事,如在文选司,主事可能负责整理官员履历档案、核对科举成绩等细节工作;考功司主事则负责记录官员日常政绩、过错等具体事项,为考课提供原始材料。
—户部
- 尚书:正二品。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包括田赋的征收标准制定、各地户口的统计核查、国家财政预算与决算等大事。例如,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肥沃程度和农作物产量来调整田赋额度。
- 左右侍郎:正三品。协助尚书管理户部事务,如左侍郎负责北方地区的钱粮事务,右侍郎负责南方地区的钱粮事务(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分工)。在组织大规模赋税征收时,他们监督各地赋税上缴情况。
- 郎中:正五品。户部按地域分为十三司,每个司的郎中主管相应地区的财政事务。如浙江司郎中负责浙江地区的田赋、盐课、关税等财政收入的核算和管理,还要处理该地区的财政支出事务,如官俸、军费等。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协助郎中工作。在田赋征收季节,主事可能深入基层,核实土地面积和产量,监督赋税的登记和上缴流程;在财政支出方面,负责核对各项开支的账目和票据等。
—礼部
- 尚书:正二品。主管国家典礼、祭祀、科举、学校、外交等事务。像皇帝登基、大婚、郊祀等重大典礼都由礼部尚书统筹安排。在科举方面,确定考试科目、时间、规则等。
- 左右侍郎:正三品。左侍郎可能侧重于礼仪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如修订祭祀礼仪规范;右侍郎则可能重点在科举事务和教育机构管理上。在举办大型祭祀活动时,他们协助尚书调配人员、物资。
- 郎中:正五品。礼部下设仪制司、祠祭司、主客司、精膳司四个司。仪制司郎中负责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和仪式流程,祠祭司郎中主管祭祀仪式的具体安排和神只祭祀事务,主客司郎中处理外国使节接待和朝贡事务,精膳司郎中负责宴会等餐饮礼仪事务。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具体落实事务。如仪制司主事负责记录礼仪执行情况,祠祭司主事准备祭祀用品清单并监督采购,主客司主事安排外国使节的起居行程,精膳司主事筹备宴会菜品和餐具等细节。
—兵部
- 尚书:正二品。掌管全国军政事务,包括武官选授、军队训练、兵器制造管理、马政等,但军令权主要在五军都督府。例如,负责选拔卫所武官,组织军队春、秋两季的训练等事务。
- 左右侍郎:正三品。左侍郎可能侧重武官人事管理,如考核武官的武艺、品德等;右侍郎可能更关注军事后勤和装备,如兵器的制造质量、军队粮草供应等。在战争时期,协助尚书调配军事资源。
- 郎中:正五品。兵部设有武选司、职方司、车驾司、武库司四个司。武选司郎中主管武官的选拔任用,职方司郎中负责军事地图绘制、边防要塞的规划和管理,车驾司郎中管理驿站、邮传和宫廷车马,武库司郎中负责兵器的储备和发放。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具体办事。武选司主事可能负责武官选拔考试的具体组织,职方司主事更新和保管军事地图资料,车驾司主事安排驿站的人员和物资,武库司主事盘点兵器库存等。
—刑部
- 尚书:正二品。负责全国刑名司法事务,包括案件审判、法律制定与解释、监狱管理等。如复核地方重大刑事案件,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指导司法实践。
- 左右侍郎:正三品。左侍郎可能侧重于案件的初审和地方司法机构的监督,右侍郎重点在案件的复审和法律的修订建议。在处理重大案件时,他们协助尚书进行审判。
- 郎中:正五品。刑部按地域也分为十三司,各司郎中负责相应地区刑事案件的审理。如山东司郎中审理山东地区的人命、盗窃等刑事案件,同时还要审查地方司法判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协助郎中工作。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主事负责记录口供、收集证据、整理案件卷宗等事务;在监狱管理方面,主事可能负责检查监狱设施和囚犯生活状况。
—工部
- 尚书:正二品。管理全国工程建设、水利、交通、屯田、工匠等事务。例如,负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工程的规划和修建,组织水利设施的兴修和维护。
- 左右侍郎:正三品。左侍郎可能侧重于土木工程,如城市城墙的修建、官署房屋的建设等;右侍郎可能重点在水利和交通工程,如河道疏浚、桥梁建造等。在工程建设期间,他们协助尚书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
- 郎中:正五品。工部设有营缮司、虞衡司、都水司、屯田司四个司。营缮司郎中主管宫殿、庙宇、城郭等建筑工程的营造,虞衡司郎中负责山林川泽的开发利用、矿冶及度量衡事务,都水司郎中管理水利工程、航道疏浚等事务,屯田司郎中负责屯田事务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具体落实事务。营缮司主事负责建筑工程的材料采购和施工现场管理,虞衡司主事监管矿山开采和度量衡器具的制作,都水司主事组织水利工程的劳工和物资调配,屯田司主事规划屯田区域和分配农具种子等。
——————
三公三孤:
三公
- 太师:正一品。在洪武朝,太师多为开国元勋或皇帝特别信任的大臣担任,如李善长在洪武三年被任命为太师。太师虽为正一品高官,但在洪武时期更多是一种荣誉性的加官或赠官,并无实际的具体职权和固定的事务管辖范围,主要是作为皇帝对大臣功绩和地位的一种高度肯定,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和地位。
- 太傅:正一品。徐达在洪武三年被任命为太傅。其职责名义上是辅佐皇帝、教导太子,但实际上在洪武朝也多是一种荣誉性的职位,没有明确具体的行政事务需要处理,更多是凭借其地位和影响力在政治上发挥一定的作用,为皇帝提供建议和支持等。
- 太保:正一品。常遇春被追赠为太保。太保在洪武时期同样是一种地位崇高的虚衔,常作为对大臣的加官或赠官,以表彰其功绩和忠诚等,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和具体职责范围,主要是在政治上起到一种象征作用,显示受封者的尊贵地位和皇帝对其的信任。
三孤
- 少师:从一品。在洪武朝主要是作为一种荣誉官衔,没有实际的职责和具体的工作内容,通常是授予那些在政治、军事或其他方面有卓越成就和重要贡献的大臣,以表示皇帝对他们的格外恩宠和高度评价,作为一种政治上的荣誉象征和地位的体现。
- 少傅:从一品。同样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在洪武时期并无实际的具体事务需要履行,主要是对受封大臣的一种褒奖和肯定,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显示受封者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皇帝对其的赏识。
- 少保:从一品。是对大臣功绩和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表彰,在洪武朝没有实际的职权和固定的工作任务,更多是作为一种荣誉加官或赠官存在,体现皇帝对大臣的信任和恩宠,以及受封者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
——————
太子三师三少:
太子三师
- 官职名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 品级:从一品。
- 职责:
- 太子太师: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通常会通过讲授经典、传授礼仪和讲解历史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太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 太子太傅:侧重于教授太子政治和治国的知识,会向太子讲授儒家经典,如《尚书》《春秋》等,以及历代的政治得失,帮助太子了解国家治理的原则和方法,还会通过分析历史案例,教授太子如何识别人才、处理政务,以及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
- 太子太保:着重于太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会教授太子宫廷礼仪、行为举止和言谈应对,确保太子能够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体,符合储君的身份,还负责监督太子的生活作息,确保太子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 任职情况:
- 李善长:在洪武元年兼任太子少师,后升为太子太师。李善长在明朝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太子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太子朱标的成长和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其传授了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知识。
- 徐达:兼任太子少傅,他是明朝开国名将,为明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赫赫战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对太子朱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能在军事知识和忠诚品德方面给予了太子诸多教导。
太子三少
- 官职名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 品级:正二品。
- 职责:侍奉太子,观察三公的道德行为,并据此对太子进行教导。具体而言,需要辅助太子三师对太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查漏补缺,在太子的品德修养、学业进展、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监督和引导,确保太子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储君。
- 任职情况:
- 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名将,以勇猛善战着称,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其兼任太子少保,虽可能因战事繁忙无法全身心投入太子教育,但也以其英勇忠诚的形象为太子树立了榜样,对太子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 文原吉和范显祖:在洪武元年兼任太子宾客,协助太子三师和三少处理礼仪事务等,并规劝太子的过失,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太子的教育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