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在兴和待了整整十二天,风雪终于过去,诸军次第往北开拔。
至开平时,天气逐渐晴好,大军这才全力动员起来,加速往北面行去。(此开平不是辽宁省那个开平,这个是开平卫,大概在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大军一直行进了大概有一千五百里,到达了阔滦海子,即今天的呼伦湖。那里离俄罗斯、蒙古国都已经不远了,离最近的中俄边境,只有三十公里。
朱棣把阔滦海子北面的草原命名为杀胡原,令人尴尬地是,根据俘虏所说,阿鲁台听闻朱棣提大军追杀而来,丢弃了马驼牛羊辎重,已经于几日前提前跑路,目前不知去向。
朱棣命前锋朱荣往北追击,搜索无果,朱荣只得悻悻返回。
好了,现在尴尬的是朱棣了。他驳回了群臣的劝谏,一意孤行非要北征,结果连敌人也没遇到一个。
这次动员各地官军总计三十万,驴子三十四万头、车十七万辆、征发北直隶、山东、山西挽车民夫二十三万人,运送粮草三十七万石。
如此大费国力,竟然敌人的皮毛都没打掉一根?
面对一营帐的文武群臣,朱棣的脸已经黑得跟包公差不多了。
为了挽尊,朱棣大声道:“福馀朵颜泰宁三卫(即兀良哈),乃高皇帝所设立,当年他们被鞑靼剽掠无处容身,这才来投了我朝,太祖高皇帝设卫封官安抚之,可他们不思报恩,如今又叛附阿鲁台。现在阿鲁台跑了,兀良哈还在啊,我们还师的时候,把他们给灭了!”
诸将纷纷大声赞同,毕竟不打仗他们就没功劳可立,至于打的是不是自己人,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自己盟友,那就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了。
赵辉心道:“好家伙,兀良哈这是遭了池鱼之殃啊。”
大军开始回师,途中,朱棣拣选了两万精锐,兵分五路,绕道从西北面杀奔兀良哈。
朱棣算准了兀良哈被袭击后,一定会往西面逃跑,所以亲率大军在西面堵住兀良哈的必经之路。
赵辉无奈,只好命民夫跟随大军往兀良哈而去。
好在此时已是七月,草原上草长莺飞,满眼都是绿油油的草地。
赵辉不由得觉得心旷神怡,祖国大好河山,真是壮丽非凡。
江南与草原很是不同,所见都较为逼仄,南京虽然有山,但也立于田亩之间。
而草原就大不一样了,绿色的草地一眼望不到边,从脚下一直绵延到远处的山丘之上。
草地上间或开满了红的黄的的鲜花,恍惚之间,赵辉甚至觉得自己又回到了21世纪,此刻只是来内蒙旅游罢了。
“吁……”一声嘶鸣,一匹骏马在赵辉面前停下,马上的骑士拿着马鞭,对赵辉道:“姑爷爷,走,随我行猎去。”
不是朱瞻基还有谁?
赵辉呲牙道:“太孙有命,岂敢不从?”随即翻身上马,跟上朱瞻基的快马。
看着英武的朱瞻基在前面策马奔驰,赵辉也拿出了最大的勇气,拼命策动胯下的马匹,奈何赵辉骑术终归不如朱瞻基,始终追赶不上他。
看着这个和自己同岁的太孙殿下,赵辉不由得想起了一首很老的歌。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不久的将来,他就会登基为帝,铸就一代“仁宣之治”。
两人就在草原上行猎,恣意奔驰,天地之宽大,仿佛能让这两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肆意闹腾。
“赵辉。”
“嗯?”
“我总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论君臣,我是君你是臣,可心底里,你却总把我当平辈,是不是这样?”
赵辉打了个哈哈,避开了这个话题。
赵辉和朱瞻基在后方摸鱼,朱棣却正率领着大军与兀良哈激战。
果如朱棣所料,兀良哈被明军突袭后,拖家带口的往西面奔逃,就撞上了以逸待劳的朱棣主力。兀良哈只得派兵前出,邀击明军于前。
明军的中军是数万步军,其中坚便是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
两翼是频繁往来驰突的大队骑兵。
朱棣这回的骑兵抽调了几乎北方的全部精锐,明初对北元的胜利,使得大明也拥有了大量的战马,郑和下西洋后,也带回来了优良的马种,中亚阿尔金马、印度的马瓦里马甚至西亚的阿拉伯马。
这使得明军精锐骑兵的马甚至要优于蒙古人。
明军的轻骑兵往来疾驰,与同样疾驰的兀良哈骑兵展开弓箭对射。
双方各自抛洒完几轮箭雨,然后持刀劈砍厮杀。
这时明军的重骑兵见兀良哈的骑兵已经被缠住,开始缓缓动了。
骑兵们先是让马儿开始缓缓向前踱步,走了几十步,开始以小碎步缓缓加速,这时马蹄踏在草地上的声音越来越大,重骑兵的速度已经在缓缓提升。
震耳欲聋地马蹄声在大地上响起,整个天地之间仿佛都被马蹄声掩盖,喊杀声、刀刃相击声,在这隆隆的马蹄声面前,顿时如同蚊蝇鸣叫一般。
这时,明军重骑兵已经冲到离兀良哈骑兵只有五十步了,领头的将领猛地踢了一下马刺,马儿吃痛,顿时爆发出最大的力气全力疾驰。
“轰隆隆”,如同滚雷一般,明军重骑兵直冲兀良哈骑兵群中,刹那间撞飞一大片的马匹与士卒,明军重骑兵直接将兀良哈骑兵撞了个对穿,然后远远地跑开,到一处山丘后面缓缓的绕了个圈子,又兜了回来。
明军的骑矛柄长七尺,加上矛头,长度足有八尺。矛锋用两脊两刃,形稍扁,至锋稍薄。士卒们都管它叫透甲枪,就是因为这种骑矛最利于马上突击直戳。哪怕穿着甲胄,也能撞个对穿。
兀良哈的轻骑兵在明军重骑兵的往来冲突之下损失惨重,但蒙古人最不缺的就是骑兵,四面都有兀良哈骑兵赶来拦截明军的重骑兵。
正在骑兵拼杀之际,明军的中军也动了,神机营竟然翻身上马,开始往兀良哈军后机动。
在骑兵吸引了兀良哈主力的情况下,神机营成功地钻到了兀良哈大军的背后。
如今的神机营可不是纯粹的火器部队,朱棣吸取了忽兰忽失温之战的经验。整个神机营分为三层结构,第一层是神机队,主要是火铳手。第二层是弓箭队,第三层是马队,马队中除了两成兵卒携带火器以外,其余大部都用冷兵器,如盾牌、长枪、长刀等。
神机营如同神兵天降,绕到了兀良哈大军的后背,紧接着步卒便下马,开始展开阵型。
首先是盾牌居前,盾牌左右两侧是刀手。盾牌之后才是火铳手,分为三行。第一行分奇偶数分开放铳,放完铳后,将火铳传给第二行,再交给第三行的人装填。装填完由第二行的兵传给第一行。
这样轮流放铳,可以保证枪声不绝。
兀良哈骑兵见神机营居然跑到了自己的身后,也是吓了一跳,很快就有骑兵朝着神机营杀来。
神机营也不慌,有弓箭队与马队负责抵挡。
神机营缓缓前行,铳声不绝于耳,烟雾之中,兀良哈的骑兵接二连三的被击中,坠下马来。
整个阵后,不断地腾起一阵阵的烟雾。
原本明军的蓝袄红甲在人群中很显眼,但很快火药的浓烟就渐渐掩盖了他们的身形。
朱棣竖着耳朵听着前方战场上连连的火铳声,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来。
“驸马造的火器果然不错。”
很快,火铳渐渐停止,浓烟逐渐散去,整个兀良哈的阵后已经是一片尸横遍野,神机营的马队欢呼一声,率先杀入兀良哈大阵之中。
这时两翼的轻重骑兵也已经解决了对手,纷纷发起最后的冲锋,消灭眼前所见到的所有敌人。
此役,明军大胜!阵斩无数,残敌见大势已去,纷纷跪地请降。
明军焚烧了兀良哈的辎重,夺走其牛马部众。
朱棣心怀大畅,这时武安侯郑亨来报,兀良哈三卫之一的朵颜卫跑得太快,竟然被他们给溜了,现在不知去往。
朱棣连忙命骑兵四散,去追寻朵颜卫的下落。
他会去哪里呢?乖孙还在后方呢,不会有事吧?应该不会这么巧。朱棣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