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青霉素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阻力,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资金问题。这段时间以来,为了制作青霉素,耗费了大量的钱财。
小吴公公忍不住抱怨道:“娘娘,您这到底是在制作什么稀罕物件啊?又是发霉的东西,又是从南方运来的橘子,还有那些昂贵的玻璃器皿。这不算人工费用,就已经花了六七万两银子啦!”
张嫣听闻,不禁一惊:“什么?竟花了这么多?”
小吴公公苦着脸说道:“娘娘,这还没算上那些帮忙的宫女和小太监们的工钱呢,要是都算上,那花费可就更多了。”
张嫣却笑了笑,宽慰道:“莫要担忧,小吴公公。等这青霉素研制成功,那对于百姓和大明可是有莫大的益处。”
小吴公公无奈地摇摇头,也只能笑了笑,不再多说什么。
与此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医学知识,尤其是中医方面的精髓,张嫣专程前往了太医院。
太医院中,弥漫着浓郁的草药香气。张嫣见到了太医院的院首宫大人,宫大人乃是中医领域的权威,对中医之理了如指掌。
张嫣恭敬地说道:“宫大人,本宫此次前来,是想与您探讨一些医学之事。”
宫大人微微躬身行礼:“娘娘折煞老臣了,不知娘娘所为何事?”
张嫣面色凝重地说道:“宫大人,本宫深知宫中不乏医术高明的大夫,无论是何种病症,都能得到妥善医治。然而,民间的百姓却大多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往往在病痛中苦苦挣扎。倘若遇上传染性的瘟疫,对于大明而言,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甚至可能动摇国之根本。不知宫大人对此有何见解?”
宫大人捋了捋胡须,长叹一声道:“娘娘所言极是。百姓之苦,老臣亦心知肚明。中医之术虽源远流长,然诸多良药方剂,因价格昂贵,百姓难以承受。且瘟疫一旦爆发,传播迅速,难以控制。”
在与宫大人的深入谈论期间,张嫣的思绪不禁飘回前世。前世的她主要学习的是西医,在手术室里操刀动手术还算拿手,而对于中医只是一知半解。回想起前世那场惊心动魄的新冠疫情,中西医结合发挥了显着作用,中医的价值更是凸显无疑。像板蓝根和连花清瘟这类药物,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嫣心想,如果能在这里收集大量板蓝根,制作成板蓝根冲剂便宜卖给百姓,想必能预防许多疾病。于是,她向宫大人请教道:“宫大人,不知这板蓝根冲剂和连花清瘟该如何制作?”
宫大人微微一愣,随即说道:“娘娘,我不清楚这板蓝根冲剂的制作,张嫣就把制作板蓝根冲剂的方法说给宫大人听,首先需选取优质、干燥的板蓝根药材。将其洗净后,进行适当的切段或破碎处理。而后以水煎煮多次,合并煎液并浓缩。接着,加入适量的糖粉或糊精等辅料,搅拌均匀,制成适宜的颗粒,干燥后即可得板蓝根冲剂。”
宫大人听得认真,频频点头。
张嫣继续说道:“至于这连花清瘟颗粒,其成分较为复杂,包含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等多味药材。制作时,需分别对这些药材进行炮制和处理。比如,连翘、金银花等花类药材多需阴干或低温烘干,以保留其有效成分。麻黄需蜜炙,杏仁需炒制。然后将各味药材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加水煎煮提取。提取液经过滤、浓缩,再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颗粒,
张嫣边一说一边在太医院的纸笔上快速记录,其实这些内容都是她在脑海的手机里快速搜索到的。
宫大人看着张嫣写下的药方,不禁赞叹道:“太子妃,您这药方妙呀。”
张嫣微笑着说道:“宫大人过奖了,本宫也是希望能为百姓的健康尽一份力。”
宫大人郑重说道:“听闻娘娘也在研究新药,那我们一起努力,定能为大明的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张嫣应道:“那就有劳宫大人了,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百姓受益。”
随后,张嫣与宫大人又就药材的选取、炮制的细节以及方剂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他们深知,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药效的发挥和百姓的安康,丝毫不敢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