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急召宋应星。
却见宋应星急得满头大汗,手里捧着一兜子土豆。
“宋爱卿,何故着急成这样子?”
朱由校对宋应星还是极好的,这宋应星纯粹是一个农业技术官员,与政治无关,而宋应星本人沉醉于农学,对权利也不感兴趣。
这样一个当代神农,朱由校恨不得把他供起来,对他的要求从无反驳。
这宋应星倒也争气,在通州和宣城种植了大量的土豆,只消再等数月,便可收获大量的粮食。
“启禀陛下,臣,臣搞砸了!”
宋应星哭丧着脸,拿出一个土豆切成两半,道:“这个土豆是从大棚里采摘的,只是土豆内里变成了乳黄色或者黑色,呈环状腐烂状。”
“这是遭病了?”
朱由校虽然不懂农业,但眼见这个土豆显然不是正常的土豆啊!
“臣无能之极,不知何故,大棚里的土豆十之二三变成了这模样。”
宋应星脸上满是焦急之色:“臣遍访农户,可他们之前都没有大规模种植过土豆,所以大家都是束手无策。”
“通州和宣城已经大量种植,万一这些土地种植出来的土豆都是这般模样,那我宋应星就是一个罪人了。春季播种的农民将会一无所获。以后再推广新式作物,恐怕就不会这么容易了!”
朱由校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北方本就缺粮,若是因为土豆病害导致大量减产,那整个北方将于陷于无穷无尽的杀戮当中。
“宋大人,这个病还没有办法吗?”
朱由校盯着宋应星,道:“不管什么办法,朕都允诺!”
宋应星都快哭出来了,“陛下,这种新式作物需要时间熟悉它的性状。或许有对应之法,不过需要时间啊!”
朱由校急了,他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土豆若是大规模遭遇病害,那他也是罪人了。
怎么办??
朱由校只能借助于后世人的见识。
“行了,把土豆放在这里。你们先行退下吧,容朕安静一下!”
众人退去,朱由校打开了直播。
旅长恭喜你发财:“哟哟哟,这是什么啊!土豆吗?”
朱由校迅速将所发生的事情简略地写了一下。
旅长恭喜你发财:“我早就说了,你不能大规模的推广土豆,土豆这玩意种植的时候要很小心。若是不消菌,很容易发生病害的。”
朱由校眼睛一亮,急忙提笔写道:“这方面你懂吗?”
旅长恭喜你发财:“哈哈哈!老子就是搞土豆种植的啊!”
“我和你说,土豆一般有环腐病、青枯病和软腐病,运气不好还会碰到早疫病,晚疫病和病毒病。你这土豆一看就是环腐病啊!”
“你别告诉我,你随便将土豆丢进土里什么都不处理,就开始种植了!”
朱由校呆了一呆,他自然不懂农业,但是这个粉丝说得头头是道的,很显然宋应星就是随便将土豆丢进地里了事。
“那有什么防治的办法吗?”
朱由校心急之下,字也写得很潦草。
旅长恭喜你发财:“看你这个土豆的情况,基本算是没用了。要挖出来重新种植,种植之前,选用无菌种源播种前用百分之五十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五百倍液浸种一个小时。及时清除病株和病种。”
朱由校瞪大了眼睛,弹幕上的每一个字他都认识,可连在一起他就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了!
“那个,兄弟,朕现在可是明朝,没有什么多菌灵啊!”
旅长恭喜你发财:“别闹了,你真以为我傻啊!明朝?那是几百年前的朝代,难道我连接上了几百年前的天启皇帝?博主,你玩角色扮演也别这么认真啊!”
朱由校一时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说自己真是天启皇帝?
哪怕真的承认了,别人也不会相信啊!
这就像自己联上了秦始皇,打死自己也不会相信这种事情。
“行吧!你就当是角色扮演,认真一点,以明朝的手段,应该如何防治这些病害啊!”
旅长恭喜你发财:“呃―――,行吧,我去查下资料。”
年糕儿老公:“不是吧!真正的明朝能种好土豆吗?博主,你这么有钱,直接买粮食就行了吧,现在粮食这么便宜的。何苦自己种土豆玩呢?再说了,没有化肥,土豆的产量提不上来的。”
朱由校急忙提笔道:“什么化肥?”
年糕儿老公:“开什么玩笑?算了,你是已经入魔了。化肥就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化工品,一袋化肥一袋粮。正因为有了化肥,才能养活十四亿中国人!”
朱由校看到这里又羡慕起后世发达的科技。
后世好像解决了粮食问题,解决了衣食住行的各种问题。
旅长恭喜你发财:“博主,我找到几个方法了。先是选种,挑选表皮光滑无损伤和病斑、无腐烂的种源,降低病害的危险。”
“在种植前,将选好的种源放在通风良好、阳光不强烈的地方晒个几个几天,鉴于你在明朝,选种方面也只能这样了。当然,要清洗干净。”
“选地,优先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不要积水。生长过程中及时清理病枝,烂种……”
“储存倒和普通作物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注意通风、干燥就行了。”
朱由校的笔写得飞快,生怕错过一个字。
“感谢大家的支持!”
朱由校再次询问了一下,可众多粉丝没有人再发言了。
看来,后世懂种植的人很少啊!
朱由校关了直播,叫回宋应星,将一沓墨迹未干的纸递给了他。
“依照此法种植吧!现在才二月份,应该还来及重新种植!”
宋应星不可置信地看着朱由校―――没听说过陛下还懂农业啊!
“去吧!”
朱由校挥挥手,写了这么多字还真是有点手酸了。
“爱卿还有事情?”
见宋应星迟迟不退,朱由校好奇问道:“有事直说!”
宋应星抿了抿嘴,道:“民以食为天。这次大规模推广新作物,陛下的本意是好的。可是,这次的病害让臣明白了,农业是容不得一点差池的。还好这次提前在大棚里试种。及时发现了问题。若是没有试种,一下子大规模推广。那一旦发生病害,千万农民该如何活下去啊!”
此话一此,朱由校的脸上火辣辣的――他现在终于明白什么叫担万民于一身了,自己的一个决定,直接影响万千百姓。
这次,确实是有点激进了。
“陛下,不若这样,宣城和通州依旧种植新作物。大同就按照往年的习惯。这样一来,哪怕宣城和通州产不了多少粮食,那有大同兜着,再配合存粮,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宋应星看了一眼朱由校,见他没有反对,道:“陛下心意是好的。臣等经过一年的种植,肯定能摸索出各种种植方法。待到熟悉之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陛下,意下如何!?”
朱由校有点生气,被人拐弯批评总不是件好受的事情。
旋即朱由校大笑一声;“宋爱卿果真是沉稳之人,是朕心急了。就依爱卿所言吧!”
此时,已经是天启七年二月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