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保红将织布厂的事务悉数交付给她二姐,且厂子的建设也逐步迈入正轨之后,她期盼已久的升职通知终于下达了。
她由采购科的科长,升至了供销社副经理一职。
行政级别也从股级干部调整到了副科级,基础工资也涨到了 68 元/月。
然而,这一次可不光光只是她升级了,整个供销社就像是被大洗牌了一样,有不少的人被调离了县供销社。
只是有的人是高升,去往更重要的岗位肩负更大的责任,有的人则是被下放到基层锻炼去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积累经验。
然而张奇自有他老爸在后边儿为他博弈,张彪现在在县商业局采购科也算得上是站稳了脚跟,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的。
但张奇也明白,自己这辈子不能仅仅依靠父亲的庇护,他的内心深处也渴望凭借自身的能力证明价值,获得他人真正的认可。
王保红得知了自己升职有望的时候,就巧妙地说了几句话点了点张奇。
她深知张奇有潜力,只是有时缺乏一些果敢和担当,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张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次对咱们来说都是一个新起点,得好好把握,做出个样子来。”
就目前看来,张奇也不是那个榆木脑袋,他将王保红的话听进了心里。
要不然与王保红升职通知一起下达的,就不是张奇接任供销社采购科科长一职位的任命了。
同王保红升职任命一同下达的还有两张调令,常悦和祁玦也正是被这一纸调令给带回了省里。
钱军,也就是张奇之前带的那个徒弟,在张奇的大力举荐下,顺利地接替了他师傅那个副科长的位置。
至于剩下还有一个副科长的位置,目前还在博弈当中,毕竟……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老员工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深厚的人脉,认为自己能够稳重地把控科室的各项事务;而一些年轻的员工则觉得自己充满活力和创新思维,能够为采购科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方式。
在这个关键时期,整个科室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起来,大家在工作之余,都会有意无意地谈论起副科长的人选问题,各自的支持者也在私下里交流着想法和策略。
当然了,这也少不了那些牛鬼蛇神的手笔,现在敢跳出来争上一争的,有几个是后面没人的?
……
……
……
20 世纪 70 年代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仍占据主导地位,供销社作为物资供应的关键环节,在城乡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一时期所能生产出的物资相对匮乏,供销社的采购和供应工作对于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支持地方生产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看似平静却又暗潮涌动的供销社里,张奇走马上任采购科科长一职,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晋升的机会,更因为王保红对他寄予的期望以及他内心想要证明自己的渴望。
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张奇便召集了所有的科室成员开会开了一个简单的会议。
当然了,对于他们这个‘裙带关系’上任的科长也有人相当的不服气,其中就不乏有三个老油条直接甩了张奇的脸。
“大清早的开什么会,你看老娘搭理你吗?一天到晚的屁事……”
“啧,齐姐你家儿媳妇不天天在家闹着让你帮带孙子吗?我看你要不然去办个手续回家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吧!反正你在单位带着啥也干不了,不是腰痛就是腿痛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肯定是先把这些个不听话的老油条烧了。
至于第二把火,张奇目前也还没有想好要烧哪里。
处理完了那几个老油条,他正了正神色道:“我不管剩下的那个副科长的位置,最终会花落谁家,但是我不希望看到你们把科室搞得乌烟瘴气的。”
“我们采购科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供销社物资的优质采购和供应,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我希望大家在这段时间里,都能专注于工作,用实力说话。”他的话语在科室里回荡,让原本有些浮躁的氛围稍稍安定了些。
钱军也感受到了压力与动力并存,作为新任副科长,他一方面感激师傅张奇的举荐,另一方面也明白自己需要快速成长,才能服众。
然而,被调回来省城的两人则是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岗位,本来还以为可以一起共事的
常悦被分配到了省供销社下属的一个物资调配中心,这里承担着整个省城及周边地区重要物资的统筹与分发工作,任务艰巨且繁杂。
初来乍到的常悦,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数据,没有丝毫退缩。
她每日早早来到办公室,仔细研究各类物资的库存报表、需求预测以及运输线路安排。
凭借着在基层供销社积累的对物资特性和供需关系的敏锐洞察力,她很快发现了现行调配流程中的一些低效环节。
例如,部分物资的存储位置不合理,导致出库时间过长,影响了整体的配送效率。
常悦主动向上级提出了优化仓库布局的建议,并详细阐述了其可能带来的效益提升。
经过一番论证与筹备,她的方案得以实施,使得物资调配中心的工作效率在短短几个月内显着提高,她也因此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上级的赏识。
而她这副科长的位置也是顺利的坐稳了。
祁玦则进入了省供销社的管理层培训序列,接触到了更宏观的供销社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
他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着新知识,同时也将自己在基层看到的实际问题和情况融入到思考中,试图找到一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供销社发展瓶颈的方法。
在一次次的培训讨论中,他的见解逐渐独到而深刻,引起了不少高层领导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