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欣沅在这个小世界里经历了漫长而充实的人生旅程,最终活到了九十五岁高龄。
在这期间,她送走了太多人。先是太皇太后与世长辞,而后是太上皇也相继离去,最后就连君临都先她一步离开了这个尘世。然而,冉欣沅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孤独和绝望,因为她身边始终围绕着孝顺的儿孙们。
当年,年仅十四岁的冉皓宸继承了皇位,成为了一国之主。从那时起,冉欣沅和君临便放下了肩上的重担,开始尽情享受起了游山玩水的生活。他们时常带着太上皇和太皇太后一同外出游山玩水,领略大自然的壮丽美景。
有时候,俩人甚至会让玄冥和红妤悄悄带着他们溜出皇宫,去体验民间的风土人情。对于这些小小的“叛逆”行为,冉欣沅从不加以拘束,只要确保安全无虞,就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玩耍。毕竟,人生在世,如果不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该是多么遗憾啊!
冉欣沅和君临这一生共育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冉皓宸和君悦然。几十年来,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恩爱如初,始终坚守着彼此,真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不仅令旁人艳羡不已,更是成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除了冉欣沅和君临之外,还有李晴晴夫妇以及方知意夫妇,他们同样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直到白头偕老依然不离不弃,始终保持着一夫一妻的美满婚姻。这样真挚纯粹的爱情故事,在古代无疑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秉持着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君悦然同样被冉欣沅与君临挽留了下来,协助冉皓宸处理朝廷政务。每当他们出宫游历的时候,便会留下这二人在宫中彼此照应、相互扶持。
冉欣沅也言出必行,果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在她掌权执政期间,始终未曾对南临和北临发动任何军事进攻行动。
在冉欣沅和君临的共同精心治理之下,东临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国力日益强盛。然而反观南临和北临,情况则大相径庭。由于两国皇帝明令禁止与东临开展贸易往来,致使许多高产农作物无法引入本国。众多百姓因此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难以维持温饱生计。
眼瞅着东邻百姓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越过越好,可本国百姓却仍挣扎在饥饿线上,连口饱饭都吃不上。更糟糕的是,南临和北临内部还接连爆发了为数不少的起义活动。尽管没有来自外部的威胁,但层出不穷的内乱着实令两国统治者头疼不已。
待冉欣沅将皇位传给冉皓宸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将军政大权全部移交到他手中。冉皓宸即位后的次年,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已然万事俱备。此时的东临国库充盈,财力雄厚程度较往昔增长数倍有余。如此一来,全然具备足够实力支持冉皓宸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冉皓宸在东临可谓权倾朝野,牢牢把控着国家的财政大权。而他的弟弟君悦然则被封为护国大将军,肩负着征讨南临与北临的重任。这对兄弟分工明确,一个负责内政事务,确保国内经济繁荣稳定;另一个则驰骋沙场,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疆土完整。
君悦然自幼便跟随冉欣沅夫妇学习武艺,经过多年的刻苦修炼,其武功造诣已然登峰造极。虽说未能将师傅所传授的技艺全部精通,但至少也掌握了八九成之多。而且,冉欣沅时常会给这两个孩子饮用一些稀释过后的灵泉水。要知道,这灵泉水可是极为珍贵之物,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够大大提升习武之人的修炼速度。因此,君悦然练武之时往往事半功倍,进步神速。
此次出征之前,君悦然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大军刚刚抵达南临边境时,守城的将领竟然二话不说就打开了城门,表示愿意投降。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君悦然不禁心生疑虑,怀疑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巨大的阴谋。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率领部下进入城中。
一进城,眼前所见的景象令所有人都大为震惊。只见街道两旁满目疮痍,一片荒凉破败,到处都是饿得面黄肌瘦的百姓,甚至还有不少尸体横陈街头。此情此景,实在是触目惊心!
君悦然并非没有到过东临的边关城镇,尽管那里的百姓生活水平无法与富庶之地相媲美,但起码能够填饱肚子,维持基本的生计。可如今这南临的状况,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一般凄惨。
在东临,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拥有一份足以谋生的生计。即便是那些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老年人,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自食其力,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相比之下,这南临的情况让没什么经历的君悦然唏嘘不已。
他知道东临能有如今这么好的日子全都是他母皇和父君做的努力,每次他出去玩都能听到一些东临以前的状况,当然听的最多的是百姓对他母皇的爱戴之情。
当君悦然缓缓地踏入南临边关,一股悲凉之感扑面而来。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那一幕幕令人心碎的场景。越往里走越是凄凉。
一群饿得瘦骨嶙峋的老人和孩子们,他们面容憔悴,眼神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不仅如此,整个边关地区的人们无一不是呈现出一副难民般凄惨的模样。那些士兵们虽然比普通百姓看起来稍微强壮一些,但与东临那边的普通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他们身上破旧的盔甲勉强遮盖着身躯,手中握着的兵器也是锈迹斑斑。
而此时,南临守边关的那位将领正目光凝重地注视着东临方向。当他看到东临之地的人们个个都是膀大腰圆、体魄强健之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苦涩。
然而,正是因为目睹了这般鲜明的对比,他越发坚定了自己之前所做的那个艰难决定——即便这个决定可能会让他背上千古骂名,他也在所不惜,只为保住这座城池里所有百姓的性命。
突然,从那位将领口中传来一声声悲切的哀求:“大将军!求求您救救他们吧!”
“您睁开眼看看这些可怜人啊!他们都快要被活活饿死了,请大将军发发慈悲啊!”
“我愿以我的项上人头担保,恳请大将军能为他们网开一面,法外施恩呐!” 这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如泣如诉地道出了南临边关百姓内心深处无尽的悲哀。幸运的是,这里还有这样一位心系民众的好官,否则真不知这些苦难中的人们将会面临怎样悲惨的命运。
那些百姓亲眼目睹他们的将领竟然能够为了保护他们而做到这般地步,心中原本就充满了对将领的感恩之情。此刻,这份恩情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瞬间淹没了他们的内心。于是乎,所有的百姓不约而同地纷纷双膝跪地,齐声恳求君悦然高抬贵手,放过他们敬爱的将领。
人群之中,一位年岁略长、面容沧桑的老者奋力挤出人群,声嘶力竭地向着君悦然大喊道:“大将军啊,请您发发慈悲吧!我们真的不能没有程将军啊!请您不要取走程将军的性命啊!我们愿意任凭您发落,只求您千万别将程将军刚才所说的话放在心上呀!”
君临静静地站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眼前这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眼看着越来越多的人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为程将军苦苦哀求,他不禁对这位将领心生更多的敬意。
能够令这些百姓在面临如此巨大恐惧之时,依然义无反顾地为其求情,足见这位将领平日里深得民心,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想到此处,君悦然猛地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地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然后运足中气,大声说道:“好了!都给本将军起来吧!本将军何时说过要砍掉他的脑袋啦?既然你们已经选择了投降,那么从今往后,你们便是我东临国的子民。
本将军向来赏罚分明,定会对你们负责,会和对东临子民一样对待你们,本将军替我东临的皇上承诺会对你们一视同仁!”
听到君悦然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程卫瞪大了双眼,满脸惊愕地望着她。他原以为今日自己必死无疑,甚至已经做好了慷慨赴义的准备。
然而,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君悦然不仅饶恕了他的性命,而且还大度地接纳了所有投降之人。这一刻,程卫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般,从绝望的深渊一下子跃上了希望的巅峰。
当君悦然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传入众人耳中的瞬间,在场的每一个百姓都像是被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弦一般,情绪如决堤的洪水般喷涌而出,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下。一时间,悲恸的哭声此起彼伏,似乎响彻了整个城池。这些饱受苦难折磨的百姓,心中积压已久的痛苦、绝望和无助在此刻化作了滚滚热泪尽情流淌。
而在人群之中,程卫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抑。他噗通一声双膝跪地,朝着君悦然大磕响头,口中高呼:“多谢大将军!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若不是您大发慈悲给了我们这一条活路,只怕我等早已死无葬身之地了。”说到动情之处,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也不禁哽咽起来。
其实,即便日子过得再艰难困苦,哪怕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程卫原本也从未有过直接投降的念头。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直以来他们所依仗的南临皇竟然如此绝情绝义,就这样轻易地将他们弃之不顾。
正当所有人都准备好赴死的时候,君悦然宛如从天而降的救星出现在他们面前,带来了生的希望与曙光。
此时此刻,其余的百姓们也如梦初醒,纷纷效仿程卫向着君悦然下跪磕头,并齐声高喊:“多谢大将军救命之恩!多谢大将军……”感激之声不绝于耳,回荡在城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