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录取通知书的发放,韩春明和丫丫的婚事也是立马提上日程。
两天过后,大家都聚集在了正阳门下韩母的家里,喝起了喜酒。
在这里,何雨柱看见了许多电视剧《正阳门下》里的好多人。
苏萌、程建军、韩家的众弟兄,还有杨华健、毛地图等人。
此时的苏萌和韩春明远没有电视剧那么亲密无间,最多也就是要好的邻居关系。
程建军也因为这一世韩春明没有和苏萌纠缠在一起,而开始算计韩春明,最多就是有点嫉妒吧。
要说在韩春明这个大杂院里,条件最好的就是程建军了。
他的父亲是国家干部,好像官职还不小,毕竟韩春明的那几个工作都是程建军他爸帮忙搞来的。
程建军确切说起来就是有点见不得自己院里的人过的比自己好。
有点小孩子气,但要说他有多坏,也不见得,只能说有点不择手段。
毕竟在那个年代,敢用工作来换取爱情的傻子估计真的没几个,面包厂、五金公司,那在当时可是顶好顶好的工作,就白白送给了韩春明。
有几个人会为了所谓爱情这么做,程建军也算是为了苏萌费尽心机了。
有人这时候就会拿造假古董说事了,造出假古董骗了苏萌六千万。
了解古董行业的都知道,这算什么,你买我卖,在古玩这一行当里,这就叫打眼,这是常有的事,只不过这事落在了电视剧里,让人不齿。
商战不就是尔虞我诈嘛,不用点灰色手段怎么立足。
想垄断市场、搞垮竞争对手,谁不用点商业手段。
程建军为什么去研究假古董,不就是为了报复韩春明和苏萌嘛。
《正阳门下》这部电视剧里有多少好人,苏萌好吗?估计没人会认为她好。
破烂侯好吗?从那些不识货的农村人手里低价买了大量古董。
欺负农村人不识货,这就是好人!他敢报高价收古董吗!
低价买进来真古董,那是本事,高价卖出去假古董,那就是诈骗。
那些卖了真古董的人意识到后,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找他们要回东西的,真来要了,那些人会给吗?
古玩这一行当,不就是这样,买定离手!哪来这么多道德绑架。
也就是程建军生在了这满是假道德的世道,才会让这么多的正义之人来批判。
何雨柱表示自己要有程建军这造假手艺,他也想拿出去骗骗外国人,赚点钱多好。
就该让苏萌买了六千万真古董,让她和她大舅把这些真古董卖给外国人,才算是对的是吗?真的是奇了怪了。
只能苏萌拿着这批真古董赚笔差价才是对的?
能再双标一点吗!
别说不是卖给外国人,国内谁吃的下这笔钱,六千万!什么概念!
也别说什么收藏,这六千万可是苏萌、苏萌她大舅、还有侯素娥三人的全部身家,没了这笔钱,她的公司都开不下去。
还有那什么关父、关母,什么玩意,两个白眼狼!
关小关,她又算什么,没韩春明和关老爷子,她算个屁啊,小白眼狼一个。
贪图关老爷子的那点古董,立马和韩春明翻脸,整个酒店都是韩春明给的,答应借的钱硬不给,恶心谁都不知道。
还有脸告韩春明,就她也配!只是占了一个好身份罢了,恶心的不行。
还有什么侯素娥,非要和自己父亲仇人的孩子谈对象,怎么,在她眼里父亲的分量就这么低,就这么让她分不清轻重!
还说什么结婚还抱怨破烂侯没给嫁妆!简直了。
彩礼没收到一分,倒想起要嫁妆了,越不让嫁,她就越要嫁!
生活落魄了,又想起自己这个老父亲了!
还有什么小杏、李跃进之流,哪个又是什么好货色。
这全员恶人的电视剧,还非搞什么好坏程度,别人都能迷途知返,程建军只能患癌死去,好让这些弃恶从善的人有个美满的结局。
韩春明和丫丫能够结婚,看样子众人都挺满意的。
尤其是程建军这小子,在韩春明过来敬酒的时候,都举着酒杯站起来了。
“春明!没想到你小子倒成了我们大院里第一个结婚的,恭喜你啊!”
程建军笑道。
“谢谢,谢谢,建军帮我照顾一下同学。”韩春明和程建军喝了一个,说道。
“和我还客气什么,我们可是发小!这点事肯定给你办好咯。”
“行,行,有你在,我就安心多了。”
韩春明又敬了一圈,就往杨华健那一桌走去。
“春明,你小子不厚道啊,当初说好一起下乡的,你也不下,现在媳妇都娶进门,才告诉我们,你自己说,罚几杯。”
杨华健笑道。
运动的时候,杨华健父母都下台了,下乡或者当兵那是必然的事。
“行,行,我认罚!我认罚,只求你们高抬贵手。”
韩春明赶紧赔笑道。
很快韩春明就被他们摁在那,开始了喝酒。
更有意思的是何大清和关老爷子,俩人已经开始聊族谱了,看看两家人都是是哪一辈的亲人。
可惜两人终是没搭上什么边,毕竟何大清的祖父只是谭家里一个小小的厨子,说是奴仆都可以。
而关老爷子就不同了,他可是九门提督的后人,那家世可不小,说是家财万贯都不为过,毕竟“关”姓在当时可是满族大姓!
想当初关老爷子的那两位大不敬带着财物出国,还能混成商人,那年代在漂亮国能混成商人的,没点钱财怎么行,就关父、关母这两位败家子,要是不靠老祖宗的那点东西,估计就他们那点眼光和智商,混日子都难。
不过俩人还是有共同语言的,关老爷子爱喝酒尝美食,何大清刚好是个大厨,对酒的研究肯定也有自己的见解。
“来,尝尝我这葫芦里的酒,看您能不能尝出来。”
何大清解下腰上的酒葫芦,往关老爷子的酒杯里倒了一杯,笑道。
\"瞅瞅,醉仙居地窖刨出来的老白干,说是民国廿六年埋的。\"何大清搓着手,眼角的褶子堆得像刚出锅的菊花酥,\"当年我在鸿宾楼那会儿,掌柜的就拿这酒吊高汤...\"
关老爷子端起酒杯,鼻头抽动两下,琥珀色的酒液刚沾唇,喉头便滚出串闷雷:“五十二度半,槐花蜜打底,高粱里掺了二成糯米——可惜啊!”
“您老这舌头是装了戥子秤?您是真行家!我服了!”
何大清一巴掌拍在大腿,随后举起大拇指道,“这是五三年公私合营那阵,醉仙居的老师傅被分到昌平酒厂后,新徒弟图省事,改了三蒸三酿的老方子。”
关老爷子拈起一颗炸花生米,指尖一搓,红衣纷落:“就像这红衣,去了反倒败了香气,还行,勉强凑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