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着目前家里的情况得干个什么营生缓解一下。
别的不说起码先过上顿顿吃上肉的日子。
沈老太太对厨房严防死守,每天吃的肉都是有数的。
得亏现在买把锁不便宜,不然高低得整把锁把厨房的柜子锁上。
做吃食是不用想了,每天县城村里两头跑不方便,何况她也得时时查看水稻情况。
再说她这手艺要想见人还得多练,手工什么的她也不会,思来想去便只能向肥皂下手了。
也是受了小说的启发,她最近在空间打发时间看的,这似乎也是穿越的标配套路。
她寻思着去县城的油铺看看,正好家里的饼肥原料就是在油铺买的。
说干就干,上午去田里看过秧苗下午她就拉着沈安信进了城。
县城街道人头攒动,路边摆着满满的摊位摆着各种小玩意儿。
货郎挑着担子叫卖,行商赶着毛驴送货,熙熙攘攘繁忙的很。
街尾还有一处摊子是卖菜的,沈玉姝看着菜摊上一把把鲜菜。
有发好的豆芽、葱、萝卜、白菜、韭菜,萝卜白菜一看就是过了冬的。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居然有人赶早摘了新鲜的野菜来卖。
水芹菜、野菜、荠菜、马兰头...种类还不少呢。
她拐了拐沈安信的胳膊问道:“爹,城里人也吃野菜啊?”
沈安信瞟了一眼走过的菜摊,“这有什么稀奇,城里人开春了照样没菜吃。”
“那咱家那半亩菠菜也能卖钱,不行也拉到城里卖了吧。”
沈安信点头,家里的半亩菠菜味道清甜,确实可以。
“也行,反正家里有了牛,来回也方便。早上送了宁嘉和宁言正好来城里。”
两人越说越觉得可行,决定明天就拉车菠菜来试试。
油铺子在正阳街靠近街尾,油坊设在城郊,是县城唯一一家只卖油的铺子。
父女俩进门掌柜便一眼认出沈安信是几次上门来买豆渣的人。
“客官,您这次来还是买豆渣吗?”
“哦,这回是来看你家铺子里的油。”
趁俩人攀谈,沈玉姝在铺子里四下转开,铺子里有豆油、茶籽油、菜籽油、胡麻油。
角落居然还摆着甜杏仁油,看来这个朝代的榨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嘛。
城里她不清楚,村里的人还是习惯吃猪油,植物油用的很少,多半是家里点油灯用点。
她凑近放胡麻油的罐子闻了闻,是芝麻榨的。
她瞟向一旁色泽清亮的茶籽油,双眼亮晶晶的,茶饼可是个好东西,堆肥杀虫都可以。
沈玉姝看两人寒暄完,凑上前问,“掌柜,你们这茶籽榨油榨剩的茶饼卖吗?”
掌柜微微低头看向对面的小姑娘,“卖,怎么小姑娘也要买?”
沈玉姝点头,“没错,而且我们以后会常买,您看是不是可以便宜一些?”
掌柜拿不准话看向一旁的沈安信,“沈老弟你看这....”
沈玉姝挑眉看了一眼沈安信,俩人才聊了一会儿就称兄道弟了,没看出来她这爹还挺厉害。
“都听我闺女的。”沈安信含笑道。
那掌柜一看沈安信点了头,当即爽快得又让了一文,毕竟像她家这样一买就是几车的很少见。
最后说定了两文一斤,茶饼先买三百斤。
也没忘了今天进城的目的,把店里有的油都买了一小罐回去。
掌柜闻言笑呵呵的又把油钱抹了零头,连着油渣凑整付了二两银。
沈玉姝听着油价暗暗称奇,一斤油最便宜的居然都要六十三文。
难怪村里人都喜欢夜里摸黑,这价钱谁家能点的起油灯。
回去的路上沈玉姝又和沈安信细说了茶饼的诸多妙处。
她先前还为后期水稻可能生虫发愁,要知道古代可没有各式各样的杀虫剂,没想到瞌睡竟送了枕头。
她背靠油渣袋子坐在车辕上,伸手感受风从指尖穿过的快意,一双腿晃呀晃的好不惬意。
慢悠悠的回了沈家正好赶上中饭,留了两个茶饼做洗发皂其他的全部送去堆肥。
沈玉姝特意叮嘱家里,以后只要从厨房出来的垃圾都要攒起来做肥料。
第二天她起了个大早和沈安信去菜地拔了一车菠菜。
她今天要做肥皂,卖菜的事就沈安信一个人去了。
蹭车坐到孙屠户家割了三斤猪板油,一斤十四文比猪肉便宜些。
顺路拐到李郎中家借了一个戥子。
那小说里只写了做肥皂需要些什么东西,至于具体的配比没有描述,她得自己摸索。
做肥皂首要的便是容器了,沈家后院山坡上有一片无主的野竹林。
她拉了沈玉兰一道去,顺便挖些春笋回去。
竹林里有不少人在挖笋,两人刚进竹林就碰上个妇人在哼哧哼哧的撅土。
妇人听到身后有动静扭头看去,看清来人时霎时双眼一亮。
“你们两姊妹也来挖笋啊。”
尤其看到沈玉姝脸上的神色更是热切几分。
拜王翠娥所赐,沈玉姝如今名声大的很。
加之村民知道沈家育苗的事是她一手经办的。
谁见了不是笑脸相迎,不过背地里如何就不知道了。
眼前这位妇人正是当初沈玉姝落水去沈家报信的人。
那事之后顾氏还带着她上门感谢过。
“是啊苏婶子,您也来挖笋啊。”
苏氏点头,给两人指了个地方,沈玉姝和沈玉兰顺着手指的方向上前。
嚯,有不少冒头的嫩笋,她们也不客气蹲下来就是挖。
用小锄头轻轻一撬竹笋便破土而出。
两人没有挖太多够中午吃一顿就行,砍了一颗手腕粗的竹子拖回家。
“你又砍竹子做什么?你说说你,自己不学刺绣就算了还拉上你大姐耽误人家。”
顾氏看她跟个毛猴儿一样便忍不住唠叨两句。
“娘这话说的,女儿怎么耽误大姐了。
这不是大姐天天坐着刺绣对身体不好。
我这才叫她起来活动活动。”
沈玉姝瘪嘴,眨着一双湿漉漉的眼睛看向顾氏。
沈玉兰放完竹笋到后院正听到两人的话,连忙帮着沈玉姝解围。
“二婶,没关系的,刺绣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
这一会儿功夫耽误不了什么。”
“玉兰,你别理她,她那是故意的。”顾氏嗔道。
沈玉姝哈哈一笑,招呼沈玉兰去厨房把她准备好的小炉子和砂锅拿到凉亭里,待会儿熬猪油用。
还有沉淀一夜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的草木灰水,厨房所有的盆碗、木勺、石垩通通搬过去。
她把竹子一头架在凳子上锯成几节,稍稍打磨了一下边缘,拿回厨房用沸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