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林海他们为了节省时间,在来时的路上雇了一辆马车。但还是花了两天的功夫,才到达了鑫源秘境的入口。
林海第一个跳下车来。放眼望去,这哪像两座山的连接处?分明像是一座大山,被劈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两边的峭壁如斧劈刀切般整齐、光滑,高耸入云。中间约有五十米宽距离。这是唯一的进出口,除了这里,还真难从其它地方进去。
天渐渐黑了下来,进进出出的人并不多。
听江建涛说,往里面走的人都是去寻找机缘的,一般不会有人拦路打劫。因此,他们打算连夜进入秘境。
第二天清晨,他们来到一个山坡前,看到有四个守卫在那里设卡收费,但凡进去的人都要交费才能通过。
“进入鑫源秘境还要收费?”林海问江建涛。
“这是鑫源镇护卫队的人,他们在这里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维持进出秘境路上的秩序,防止抢劫杀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凡进入秘境的修真者,都愿意交纳这笔费用。起码能够保证入口处两公里内,没有人寻衅滋事。”江建涛回答说。
“这也是一条发财的路子。”林海感慨地说。
既然是得到众人的认可,林海也不再说什么。走上前去,帮每人交了一百颗下品灵石,就顺利过关了。
“从现在起,走半小时路程就进入秘境了。接下来的山路,不在护卫队管理的范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江建涛提醒说,希望林海两人提高警惕。
林海和江立波点点头,三人肩并肩地往前走。
一路上还算顺利。虽然遇到了几拨人,但看到他们是朝里面走的,估计身上没有油水可捞。也就各走各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进入秘境后。在江建涛的带领下,他们向右边走了上百里羊肠小道,才开始踏上登山的路。
因为是直奔江立波父母出事的地方,所以,一路上没有耽搁。即便如此,他们走了一个星期,才爬到了半山腰上。
林海曾经在深山密林中接受过生存的训练,也去国外执行过任务,像这样的大山,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站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山峦迭起,绵延万里,仿佛与天边连接在一起;俯首下看,只见云绵绵,雾蒙蒙,感觉到人是站在云端之上;抬头眺望,山顶雾锁,直冲云霄。大有“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
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山更加陡峭,路更加难行。
幸好江建涛来过一次,否则,靠他们两人漫无目标搜寻,要找到江立波父母出事的地点,恐怕比大海捞针还难上百倍。
又是一上午的艰难攀爬,他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到了极致,江立波正想提出歇息一会。忽然听到爷爷说:“再坚持一下,只要翻过这个山头,就到了我们上次出事的地方。”
两个年轻人听说目的地快到了,仿佛像打过鸡血一样,顿时兴奋起来,你追我赶地朝山上狂奔而去。
俗话说:“望到屋,走到哭。”此话一点不假。虽然看见山头近在咫尺,等他们三人登到山顶时,太阳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上。
微风吹过,耳旁传来一阵阵叮叮咚咚的声音,仿佛有人在这旷野荒山上弹奏着一尊古琴,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琴声伴着云,和着风,穿过密林,流淌在林海他们的心田。
“闻琴守黑不周风,我明白了。”林海兴奋地高喊了一声。
接着,他向江建涛祖孙俩解释了对这句话的理解。
闻琴,指我们听到的叮叮咚咚的声音;守黑,是指等到漆黑的晚上,江爷爷他们上次的事件,不就是在晚上发生的吗?不周风,有一本古书上曾有过记载:立冬,不周风至。说明要等到立冬之后,才能进入到山洞之中。
“我觉得大哥的分析很有道理。家族传下来的寻找秘境的四句诗,并不是空穴来风。”江立波赞同林海说的话。
听到林海的分析推理,一旁的江建涛心中惊讶不已。几代人都没有破解的秘密,被林海在短短的几天里想通了。足见这个年轻人聪明绝伦,是多么的妖孽!
三人翻过山头,往下走了不到五里远的路,就来到了江建涛上次搭帐篷休息的巨石旁边。
林海环视一周,只见到处都是陡峭的岩石,但他们身旁的这块石头特别大。在这块巨石的下方,有一块三十多平方米的草地。
在他们站立的左上方,一股清泉从石缝中飞流直下,落到峭壁下的石坑中,叮叮咚咚的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奇怪的是,落下的水不见从石坑里溢出,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
林海也没有去考究,就与江建涛祖孙俩一起搭起了帐篷。
距立冬这个节气还有两天的时间,林海他们一边做着各种准备,一边商讨进洞探索的方案。
林海的意见是由他一个人进去,留江建涛祖孙俩在外面把风。江立波却坚持要和林海一起下到深渊,方便有个照应。两人争执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双方僵持不下。
“义弟,我明白:你是不想让我一个人去冒险。但你要知道,爷爷在山洞的通道里就中了蛊,你如果下去,中蛊的几率会更大。而我的体质蕴含火属性,且能激发出六级大成的灵火,蛊虫能奈我何?”
林海不让江立波插话,继续说:“况且,我只是去查探伯父、伯母的情况。如果他们幸免于难,我会尽力把他们救出来。要是你中了蛊,岂不是又增添了我的麻烦?”
说完,林海把求助的眼光望向了江建涛。
江建涛又喜又忧,喜的是两个年轻人情深义重,互相爱护;忧的是林海一个人下去,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危险?如果出了事,别说自己心里过不去,就连孙儿都不会原谅自己。
但林海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
“波儿,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好孙儿,手掌手背都是肉。让林海一个人下去我也很担心,但他说得有道理。你和他一起下去,不但帮助不大,反而会给他增加负担。我以为我们尽量在外面把好关,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林海也不是夭折之相,应该没有生命之忧。”江建涛道出了肺腑之言。
其实,江立波也明白,林海的想法是对的。
但作为兄弟,他不想让林海一个人为自己一家去冒险。即便是帮不上忙,也要与兄弟一起同生死,共患难。
可现在爷爷也发话了,他只能祈祷兄弟平安了。
两天后的晚上,天非常黑,三个人都无法入眠。如果林海的推断正确,午夜后就会有所动静。
他们都没有说话,默默地坐等那一刻的到来。
午夜时分,在三人焦急不安的期待中,一阵轰隆隆的声响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帐篷里的三人感到了脚下的岩石也在颤动。
“出去!”话声未落,林海率先冲出帐篷,来到石壁前。
正如江建涛说的那样,巨石自动移向了左边,露出了一个宽约两米、高近三米的洞口。
洞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东西也看不到。
江立波和爷爷拿着准备好的东西,也来到了洞口,林海同他们按照事前的约定,一起进入到洞里。
一直走到尽头,看见洞中的右边有一扇石门。门是开着的,说明在江建涛离开的这三年里,没有人来过。
林海接过江立波递来的绳索,把它扎在腰间,抬起头来对两人说:“爷爷,波弟,我下去了,你们多加小心。”
“大哥多保重,一切以安全为前提。”江立波说着慢慢放松手中的绳索,看着林海穿过石门,一步一步向里面走去。
走在平整光滑的石板上,林海运转体内五行之火属性,手指上激出一束灵火。顿时,洞内的温度高得灼人。
快要临近深渊时,正如江建涛所说的那样。一股吸力突然而至,洞外的气流一个劲往里钻,化作狂风,吹得林海东倒西歪。好在他腰上扎着的绳子被攥在江建涛祖孙手上,因此,未被风刮倒。走到深渊的边沿后,他用双手抓紧绳索,毫不犹豫地纵身而下。
在石门外的江立波与爷爷,感觉到手中的绳索一紧,知道林海的身子开始下坠了,便一寸一寸地放松绳索。
刚开始时,林海的双手握着绳索,双脚有峭壁为支撑,每荡开一次,就往下坠落好几米。大概下行了三、四十米之后,峭壁收缩进山体里,林海悬在了空中。
林海心里清楚:上面峭壁上的石头,应该是凸出来的。现在的他,完全身不由己,全凭着绳索一寸一寸地往下放。
江建涛和江立波俩人的心,随着绳索越放越长,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们这次共准备了十条绳索,每条长五百米,现在已经放到了第八条绳索,还剩下最后两条。如果全部放完,林海还是没有到达底部,那样就有危险了。
除了担心林海,江建涛也在为自己的儿女担忧。从这么高的悬崖摔下去,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手中的第八条绳索还剩下不到十米,两人正准备连接第九条时。突然感到绳索上的重量轻了,他们立刻想到林海着地了。
祖孙俩终于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要看林海的表现了,他们想帮也有心无力,只能在焦急中等待。
林海在黑暗中悬空了两个多小时,突然感到脚下一凉,知道自己掉进了一个水池中。他解开身上的绳索,飞身跃到了水池边上。
借着晨曦的亮光,林海环视了一眼周围。他的身旁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天然水池,面积大约有一百多个平方。水池中的水清澈透明,又一眼望不到底,说明池中的水很深。
林海心里顿时明白过来:难怪不见山顶上石坑中的水往外溢,原来是通过暗洞流到这里来了。
林海转过身来,面对着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草木葱郁,绿浪滚滚,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漫步在绿色的海洋里,眼前的景象让林海感到无比震撼:这里竟然是一个巨大的灵药园。
沐浴在晨光下的药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绿树环绕,繁花似锦,药香扑鼻。林海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这么多的稀世灵药,万年以上的也随处可见。
林海没有急着采药,他的神识感应到了前方有空气波动。
“很可能是江立波的父母及亲人,难道他们还真的活着?”林海心里一边想,一边加快脚步朝前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