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什么的,你看着来就行,我倒也不在乎那个。”苏云一脸轻松,“要不也和邓通一样,你直接赏我座铜矿吧,我想造多少钱造多少钱。”
“云哥,大白天的别做梦,我现在可没有铜矿赏给你啊!”
说到钱,刘恒就想起来了。
“哎,云哥,你不喜欢钱吗!
这样吧,以后你再担任着治粟内史,掌管整个大汉的赋税摇役和财政收支。
你看你现在是丞相,掌管着政治;又做过大将军,掌管过军事;再做个治粟内史,帮我管管经济吧。”
苏云:(⊙_◎)??
我给大汉立功,你还想让我当大汉的牛马?
不要不要,我不干!
————————————
任苏云百般推辞,最后还是坐上了治粟内史的位置。
这官职累人得很,每天要掌管朝廷的赋税和财政支出,就像皇帝的“大管家”。
好在刘恒一朝很节俭,工作所需的开支不多,也不用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外患已除,刘恒可以安心的治理内忧了。
不久后,刘恒下诏:列侯太夫人、夫人,刘姓宗室、亲王,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不经朝廷批准,不得擅自征税和批捕百姓。
刘恒之意便是给百姓上一道保护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官员欺压百姓的情况。
四月,刘恒大赦天下。
刘恒做的这一切,都是希望百姓能过得好一些,没想到现实却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
六月,未央宫东厢莫名起火。
古人可是非常迷信的,这种事情一般人们都会相信是上天降下的惩罚。
民间已经有了关于淮南王刘长谣言: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这是民间借着未央宫着火这件事,来嘲讽刘恒不能容忍兄弟。
实际上,大概是有心之人传的谣言。
大概率是功臣集团为了恶心刘恒,先是怂恿刘长造反,挑拨刘长和刘恒之间的关系;
刘长造反失败后,功臣集团又想办法将刘长灭口,避免他将功臣们供出来。
如今,又借助这次未央宫大火事件,在民间散播流言,借民间悠悠之口来攻击刘恒。
苏云甚至怀疑,这次未央宫大火,都有可能是群臣放的。
尽管刘恒根本不信,可民间越传越凶,渐渐地,刘恒心里也变得惴惴不安。
不久后,长沙王吴着去世,由于长沙王没有嫡子,长沙国绝嗣而除。
本来诸侯国里坐得最稳的就是长沙国,因为当年刘邦追杀英布时,长沙王吴臣将英布杀了,将头献给了刘邦。
刘邦当时高兴,立下了祖训,宣布将长沙国世世代代封给吴家。
吴臣高兴的很,本以为能传给子孙万代……
结果吴着没有嫡子,庶子当时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长沙国也就国除了。
其实也是刘恒有意而为之,最后一个异姓诸侯王,就让他彻底消失在尘埃之中吧。
吴着一死,贾谊这长沙王太傅也就干到头了,刘恒借着此机会,将他调回了京城。
最近烦心之事特别多,许多事情还来得很无厘头,刘恒决定祷告上天,希望能从上天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可老天爷怎么可能回答他呢?
恰巧就在刘恒祭祀完的当天晚上,贾谊从长沙国进了京。
贾谊的才华,刘恒是很清楚的,于是当天晚上,刘恒就在宣室召见了贾谊。
贾谊很高兴,以为刘恒想要问他一些治国上的大事,于是他做了充足的准备,来面见刘恒。
……
“臣贾谊,拜见陛下!”
刘恒正在看书,若不是贾谊出声拜见,刘恒根本不会注意到他的到来。
即便不批奏章的时候,刘恒都会看书来丰富自己的阅历。
“贾大夫来了,快坐在朕旁边,朕有要事,想要问问你。”
贾谊上前偷瞄了一眼,发现刘恒看的是关于一些鬼神学说的书。
“陛下,臣从长沙国归来,这些年亲自到地方体验过民生疾苦,将这些年的所见所闻编成了此策,交于陛下。”
贾谊将这些年的心血献上,刘恒接了过来,只是掂了掂,便放到了一旁。
“贾大夫啊,你这些年受苦了啊,希望你能理解朕的良苦用心,朕不是非要把你贬走;
而是你提出的许多政策在朝中得罪的人太多,朕为了保护你,不得不把你贬离京城。”
贾谊眼含热泪,这么多年,能再听到刘恒说一句这样的话,这真的值了。
“时至今日臣才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臣这些年并未吃多大苦,反而是陛下,三年不见,身体已经瘦弱成这个样子。
臣虽远在长沙,却一直在心忧陛下,心忧百姓。
贾谊此生愿肝脑涂地,侍奉陛下!”
贾谊跪在地上,对着刘恒连连磕了三个响头。
刘恒赶紧上前将他扶起,“贾大夫快起来,这么晚叫你来啊,是想问你一些事情。”
“陛下请讲,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知贾大夫,对这鬼神之事了解多少啊?
“鬼…鬼神?”
看着贾谊诧异的表情,刘恒还以为贾谊不清楚,“贾大夫莫非不知?”
“陛下,三年来,臣在长沙国处理的许多政务,有了许多自己的见解……”
刘恒并不想听这些,于是摆手将他打断,“贾大夫,朕问的是关鬼神的事情,你给我扯长沙国的政务干什么?”
贾谊一时无语,不知该如何回答。
“朕想问问你,朕做的不好吗?朕大力发展农业,安抚百姓,大赦天下,可天下的百姓却相信这鬼神之术,而诋毁于朕……”
刘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些天的事情都压在他身上,在此刻彻底爆发了。
偏偏云哥不在京城,被调到代国做任务去了,自己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
“陛下…陛下做得很好,这鬼神之术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他们只会选择自己想看到的,而屏蔽自己不想看到的,这不是陛下的错呀!
陛下的所作所为,堪称一代明君,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做到如陛下这般对待天下百姓,对待社稷黎民!”
听了贾谊的话,刘恒的心才稍稍平复了一下,“可是天下之人,不管信与不信,都在建立庙宇,祭拜神仙。
朕其实也不信鬼神之术,可是其他人都信,不由得朕不信……”
这也难不倒贾谊,很快,他便想好了说辞。
“陛下,人虽为天地万物之主宰,可终有不如意之事,况且更是十有八九之不如意,人一旦有不如意的事情,便会想着另一种寄托,那便是鬼神之术。
这鬼神之术,不过是人们造好的另一个心灵寓所,里面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种种寄托;
人们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希望神明能够保佑一家人,希望鬼差不会找上自己,希望能够延年益寿,仅此而已。
至于陛下该不该信,应不应该信,这就要为政事服务,看这鬼神之术是否能符合皇帝的利益,是否能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这才是一个皇帝,对鬼神之术的正确看法,并非单纯地信或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