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许红芹回来之后,周舟都多了一种家里终于有了主心骨的感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她现在这三寸丁的身体,不管做什么都太不方便了。
然后周舟就主动跟许红芹交代了自己跑去县城里偷偷跟黑市上的人交易了中药的事,这段时间虽然许红芹不在,但她也已经开始了对周平安的治疗。
许红芹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也只能抱着周舟摇了摇:“所以我说,你才是辛苦了呀!”
周平安对于许红芹的归来也表示出强烈的开心,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这边落户,等姚北村的屋子建好,他们就可以拥有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家了!
他就可以出院了!
当然现在还只是想想,美好的愿景而已,姚北村那边的房子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呢!
因此许红芹安顿好家中的一切之后,就牵着周舟去了姚北村,不仅是要看看房子什么样了,更是剩下的手续继续还要去姚北村才行。
姚北村地属这边双河镇下的昌水大队,村口一条昌水河,将昌水大队一分为二,昌水河以北就是姚北村,昌水河以南就是姚南村。
顾名思义,两姚村里,当地姚就是大姓,只不过这些年历史变迁,还有各种灾祸影响,两姚村里人口变化,虽然姚依旧是大姓,可其他姓氏的人也越来越多。
接纳周家三口人,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的事。
两姚村本就英雄辈出,那些年村子里的男人女人大部分都永远留在了战场上,这些年村子里的年轻也有不少都在各地的部队里,两姚村大部分家庭都是军属,所以对于将周平安一家三口安顿在姚北村的事接受十分良好。
周舟也是稍微打听过,两姚村那边民风淳朴,地理环境也不错,地广人稀,又有丰饶的昌水河流过,除了灾年的那些日子,其他时候只要肯劳动,就没有吃不饱肚子的。
而且姚北村后面就是盘龙岭,更是山高林深,物产丰富,即便是在灾年,只要敢冒险,也能在山里找到一口吃的,现在那里面更是村里人丰富餐桌的“自留地”,只是山里危险,大队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大家都能吃得饱点,却也不允许往更深的山里走。
那是要出事的。
周舟看中的就是那片山。
军区出来那片林子,包括潘越带她去过的被当地人称为“小南山”的那片地方,都属于盘龙岭的一部分。
许红芹和周舟是自己过来的,这都是自家事,夏存毅为了帮她们,已经做了很多了,总不能事事都要麻烦到人家,那不合理,夏存毅也是个大忙人,最近已经耽误不少工作了。
虽然没来过姚北村,但知道大概方向,一路上只要肯张嘴问,到处都是热心人,随手指指也就到了地方。
也不得不说运气好,在半路上就正好遇到昌水大队的人,在镇子上接来的新到这边的知青,听说她们母女俩要去姚北村,只认为是来村子上走亲戚的,也没多想,就让她们跟着。
至于牛车,那可是村子里的宝贝,拿来帮知青们驮一下行李已经是他大发慈悲了,人是不可能坐上去的。
就算两姚村还算富裕,可这牛也是农家的宝贝,姚水生就是伺候这头老牛的,自然不乐意让它累着。从镇子上去村里又算不上太远,知青们下乡就是来劳动的,走点路怎么了!
不过许红芹就算了,看着周舟一丁点大的娃娃,跟在母亲身边,黑黢黢的小脸蛋透着黑红,想来母女俩已经走了挺远的路了。
“让孩子坐上来吧,这还有的走呢!”
老牛虽然年纪大了,但他平时照顾得好,还是有一把子力气的,今天这牛车上除了他给大队上运来的化肥之外,也就只有这七个知青的行李,其实也不算多。
让一个小娃娃坐一坐,姚水生觉得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许红芹说了谢谢,就把周舟抱起来放在了牛车上,周舟也笑眯眯地说:“谢谢伯伯!”
姚水生也笑着,皱巴巴的脸上也看着却有些扭曲,“不谢不谢。你们这是去走亲戚?谁家啊?这昌水河上下,还没我不认识的人呢!”
周舟和许红芹对视一眼,这时候许红芹不好搭话,但周舟完全可以“童言无忌”,也是乐呵呵地说:“不是呀!伯伯你不知道哇,我们家就在姚北村呢!娘,是姚北村吧?”
“是。”许红芹笑着,周舟这小模小样,看一次笑一次,“是姚北村。”
“伯伯,我们家就在姚北村哦!”
姚水生不信,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姚北村人,这村里有什么人他不知道?哪儿来的面生的小丫头,居然说是姚北村的人?他才不信呢?
而且也没说村里最近要新添人口啊。
姚水生看一眼许红芹,总不能是谁家要娶的媳妇吧?可他刚刚也听到那个黑丫头喊许红芹“娘”了,这村子里谁要娶的媳妇还是个带崽的,他也不可能不知道呀!
一时间,姚水生脑子里想了很多。
看他的表情,周舟就知道这位伯伯不知道脑补了多少。
“我和我娘今天过来,就是来看我们新修的房子呢!”
新修的房子!
这几个字一下子点到了姚水生的心头上,他突然就明白了这两人的身份:“你们姓周?”
周舟连连点头:“我是姓周呀,不过我娘姓许,她叫许红芹,我叫周舟哇!”
姚水生恍然大悟:“是你们呀!”顿时笑容也加深了几分,“你们怎么今天过来了?”
如果是周家人,那确实是即将在他们姚北村安家的,自家人了。
“家中的事情忙完了?屋子差不多已经好了,再晾几天就能住人了呢!你们来看看也好,也就是屋子里没什么东西,看看还需要添置什么……”
姚水生絮絮叨叨的说着。
最初说要建房子的时候,大家还有些不解,不过大队长应承下来的事,同样也是算工分的,为的又是同样的伤退军人和军属,大家也没什么不乐意。
而且知道这房子不仅是为了那一家人落户,更是为了让伤退的军人有地方养伤,大家建房子的时候就更是卖力。
许红芹对屋子的要求也不难,就是宽敞,方便进出,所以房子起得很快,姚水生就觉得,她们如今过来,就来的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