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钰璟静静地凝视着禹馨宜恬静的睡颜,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愧疚之情。
他觉得身为丈夫,竟还让自己的爱妻如此疲惫不堪,实在是有些失职。
日子还在一天一天地过着。
而对于潇宇来说,每一天似乎都是那么独特,不同寻常的事情总会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他的身上。
诚然,并非每一天潇宇都能感受到满心欢喜,但总有一些事让人感到开心。
兴武三年六月初六,注定成为了潇宇一生中难以磨灭的重要日子。
就在这一天,他收到了来自潇衕皇帝的召见旨意。
尽管在此之前,已有传闻称其父皇有意册立太子,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之时,潇宇的内心依然抑制不住地激动起来。
怀揣着忐忑与敬畏之心,潇宇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了潇衕皇帝的书房门前。
轻轻叩门后,得到应允的他缓缓步入其中。
进入书房的那一刻,潇宇的神情变得格外庄重肃穆,他恭恭敬敬地向潇衕皇帝行了一个大礼。
然后便垂手而立,静静地站立在一旁,耐心地等待着父皇的指示。
此时的潇衕皇帝正端坐在书桌前,目光如炬地审视着眼前的这个儿子。
他眼中流露出一丝满意之色,心想:这孩子至少还算听话顺从,倒是没有辜负自己多年来的教导。
“你们三个啊,至今都尚未被册封为太子或是获封王位。如今朕这身子骨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每况愈下了。故而趁此机会将这些个要事逐一安排妥当,如此一来,朕也算是了无遗憾啦!”
潇衕皇帝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潇宇,缓声说道。
话锋忽地一转,潇衕皇帝接着言道:“不过呢,这立太子之事可不简单呐,需得经过一番历练方可。只有这样,朕才能寻得更为妥帖的由头来正式册封太子。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其中深意,想必你应当知晓。朕这般煞费苦心地筹谋,皆是望你能早日成才,担得起这江山社稷之重任啊!”
潇宇听闻此言,赶忙拱手作揖,恭恭敬敬地应道:“是的,父皇。儿臣定当全力以赴,绝不辜负您对儿臣的殷切期望。”
这时,潇衕皇帝微微颔首,继续说道:“近日那江南之地遭遇旱灾,水源匮乏,百姓们叫苦不迭。依朕之见,此间定然事出有因。朕欲派你前往江南彻查此事,并妥善处置。待你归来之日,若能将此事圆满解决,朕定会为你举办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册封典礼。”
潇宇心中明了,既然父皇已然如此直言相告,那么此番江南之行已是势在必行,且容不得半分差池。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应承下来,表示定会竭尽所能,不负圣恩。
“你下去吧。”话音刚落,只见那高高在上的身影随意地挥了挥手,仿佛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
潇宇恭敬地行了一礼后,缓缓退出了大殿。
当日潇宇待离去后,潇衕皇帝就在奉天殿宴请了众臣。
随后,潇衕皇帝微笑着环视四周,朗声道:“诸位爱卿,请入席吧!今日朕在此设宴,与诸君共庆太平之世。”
群臣纷纷谢恩入座,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殿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潇衕皇帝放下手中的酒杯,神情变得庄重起来。
他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在座的大臣们,缓声说道:“各位爱卿啊,如今天下承平日久,我朝之内百姓皆能安居乐业,此乃朕之幸事,亦是诸位爱卿共同努力之功。然而,我朝地域广袤无垠,边境线绵延长达万里,若无强大军力守护,何以保国安民?如今朕的几位皇子已然长大成人,此前因朕尚年富力强,故未曾对其进行分封。”
说到此处,潇衕皇帝微微停顿了一下,轻咳两声接着道:“但现今朕的龙体略有小恙,已不复当年之勇。值此之时,正是这些孩子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之际。故而应当赐予他们爵位和封地,使其各尽其责,为江山社稷贡献力量。待潇宇将此事妥善处理完毕归来之后,朕便会择良辰吉日,正式册封皇子。”
潇衕皇帝喝了一口酒,深情的看着大家:“朕不是偏向朕的孩子,不过是遵守了先王的制度,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
此时此刻,能够稳稳当当坐在这宏伟壮丽的天奉殿中的人物,绝对不可能是什么愚笨呆滞、毫无眼色之人。
他们个个都是心思缜密到极致的心眼比那针尖还要细微的精明之辈。
这些人对于宫廷之中的各种规矩和潜规则可谓是心知肚明。
自然清楚明白自己究竟应当如何回应,更不可能犯下那种不知礼数的低级错误。
否则,摆在他们面前的可就绝非什么香醇美味的佳酿美酒,而会变成一杯杯足以致命的剧毒之酒了。
果不其然,面对眼前的情形,众人异口同声地齐声高呼道:“陛下您决定立封诸位皇子为王,并派遣他们去镇守四方以保卫我大潇国的江山社稷,此等决策实在是一项惠及子孙万代之伟大善举啊!”
然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却暗自思忖着:“哼,还能怎么办呢?这偌大的潇家天下,一切还不都是由您们潇家人说了算嘛!”
听到众人如此恭顺的话语,潇衕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紧接着他继续侃侃而谈道:“想当年,前朝那些英明睿智的君主之所以非要安排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担任诸侯王,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本国的黎民百姓。遥想那武朝之时,正是因为推行了封建制度,才得以成功开辟出长达八百年之久的辉煌盛世。再看看后来的姜朝,由于盲目采用郡县制这种统治方式,结果仅仅历经两代便迅速走向了灭亡之路。”
潇衕皇帝边说边看着众位大臣的神色说道:“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皆是如此这般道理,若想要确保这个国家能够长久稳定地繁荣昌盛下去,那就必然少不了诸位皇子挺身而出,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而甘愿作出巨大的牺牲呐!”
潇衕皇帝这个嘴确实会说。
如果有一天他把刀架在这些大臣的脖子上时,可能也会说:“杀你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