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法学院,院长办公室。
韩彦祖正在熟悉纺织机的讲义,视频资料已经准备好了。
第二天,韩彦祖开新课了。教室里,学生坐的坐,站的站,在学院内的都来了。
十份讲义给了前两排的学生,后面的学生用脑子听。
竹帘拉下,遮住光,投影仪上的画面更加清晰。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是纺织技术……”韩彦祖缓缓道来。
下午实验课,池青等人开始着手制作纺织机。
公主赢惠曼在一旁打下手。姐姐在水泥厂做管理层,我也要努力。
老师说了,纺织厂建成后,会大量招收女工。纺织厂将是我展现能力的舞台。
在仙法学院学习后,两位公主有了更远大的志向。女子不只嫁人生子,困在家庭操持家事。
女子也能进入工厂工作,创造价值。
纺织机能大大提高织布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织布时间。
纺织厂建成后,黔首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到布。贫苦的黔首也能穿上新衣。
纺织机正在研究中。韩彦祖让其他学生研究羊毛线。
羊肉是秦朝广泛食用的肉之一,羊毛不能浪费了。
韩彦祖顺便想到了鸭绒、鹅绒。冬天穿羽绒服暖和。现在是夏天,虽然不用穿羽绒服,但可以先放着。
服装厂一般都是反季生产,当季生产时间不够。加班加夜生产到大量上市,最好卖的时间已经过了。
学院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韩彦祖提供的讲义研究。
夏季,城外实验田,土豆、南瓜、四季豆、黄瓜、辣椒、蛇瓜等开始收获。
第一批果实送到皇宫。
嬴政吃过后,决定出宫巡视实验田。
辒辌车停在道路上,嬴政下车,与韩彦祖、百官步行到实验田。护卫眼观四方,保护皇帝安全。
嬴政看到西红柿挂着一串果,青色多红色少。四季豆架子开花,细小的四季豆正在生长。土豆埋在地底下,一挖一大串。南瓜躲在大叶子下面。
“国师,朕该如何感谢你对大秦的恩赐?”嬴政道。
“陛下,我奉仙人之命前来大秦,这是我的使命。”韩彦祖道。
李斯道:“陛下,每年祭祀天地,要准备礼器、牛羊、酒、米、果品等物。臣以为,可为国师修建铜像,供在太庙,与祖宗、神灵同等,每年受祭拜大礼。在各郡建国师庙,让百姓知道国师的恩德,享受百姓的祭拜。”
韩彦祖连忙摆手,“不可!不可!我还没死呢!而且劳民伤财,不是仙人本意。”
嬴政见状,思考后说道:“国师,你不要铜像供在太庙,不要庙宇。可否收下礼器?这是大秦对你的敬意和感谢。”
韩彦祖在脑海中迅速问009,“礼器可以带走吗?这是秦始皇硬要送的。”
009:“可以的,主人。”
确定可以带走后,韩彦祖心安了。要是收下不能带走,离开的时候该有多心痛。
韩彦祖道:“陛下,礼器可以收下。待我使命完成,礼器会跟着我回到仙界。”
嬴政听到后,心中安定了。国师来到大秦后,开办仙法学院传授仙法,给大秦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发明。
如此大的恩德,嬴政一直想着怎么感谢。今日李斯提的建议,嬴政也曾想过,只是未找到时机提。
但,仙人和国师不喜劳民伤财。于,是嬴政敬上礼器。
回到皇宫,嬴政、李斯、冯去疾开高层会议。
嬴政先开口:“国师奉仙人之命,前来助大秦,意在造福万民,筑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
“朕一统天下以来,儒家说秦国法律严苛,六国百姓对秦律抵触。难道秦律真的太过严苛?”
李斯道:“陛下,国师学识渊博,知晓古今未来之事。不如请国师进宫议事?”
“这……朕倒是从未想过!好主意!”嬴政命赵高去请国师。
不久,韩彦祖来了。
对于秦律,韩彦祖不熟悉。但,她知道连坐制度。一人犯罪,他的家族、邻里会被牵连。
韩彦祖从空间掏出现代法律译本,由全能管家机器人小白熊翻译、打印成册。
“陛下,这是仙界的法律。仙人每年增多,仙界需要建立秩序管理仙界。陛下可参考借鉴仙界法律,根据大秦实际情况,修改秦律。”
嬴政、李斯、冯去疾眼睛发光,紧盯着仙界的法律。
嬴政接过译本,开始翻阅。李斯、冯去疾站在嬴政身后,一同阅读。
韩彦祖道:“陛下,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秦朝因变法而强大。如今天下一统,今非昔日,秦律应有所变化,应对新环境。”
嬴政抬头说道,“国师所言,朕定会记在心中。国师,既然仙界需要管理,肯定有仙官。不知道仙官如何选拔?”
韩彦祖也有准备,她来大秦之前就已经开始想这件事了。要在大秦开始官员考试制度,行测和申论安排上,报名考试费安排上。
“陛下,这是仙官录取和考试的法条。”
嬴政又收到译本,“国师,朕会仔细研习。”
韩彦祖离开皇宫。
嬴政命三公九卿进宫学习仙界法律。仙官考试制度引起了百官的争议。
赞同的一方:“陛下,若是公平公开考试,有利于打破世袭制,给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当官吏的机会,推动百姓读书识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反对的一方:“陛下,仅通过考试,不能考察人才的真实情况。考试作弊、泄题不无可能。”
嬴政道:“朕心意已决。从明年开始,各郡新任官吏需经过两轮考试,第一名才能任职。”
“李斯,朕命你负责官吏考试,今年底,考试题库要完成。考试制度分发到各郡,宣读给百姓。”
“只要是我大秦的百姓,年满二十岁,拥护大秦,未曾犯过秦律,具备相应的文化,皆可报名参加考试。”
“明年一月,各郡开始统计报名数,然后上报。随机抽取试题,都城印刷总厂印刷成卷。监考官和军队从咸阳护送封印的试卷和答案,送往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