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眉飞色舞,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得意劲儿,冲袁妈笑嘻嘻地说道:“嘿嘿嘿!老妈,您就放一百个心,等着大开眼界吧!我给大哥喝的,那可是能让他脑袋瓜里的智慧彻底开窍的‘神仙药’哟!”
袁妈一听,眉头微微一挑,满脸写着怀疑,心里想着这小丫头又在搞什么鬼。
不过,她还是顺着袁宝的话,温和地应道:“好好好!我呀,就等着瞧你这‘神仙药’的神奇效果。
你们兄妹俩现在都长大了,也懂事了,确实让你爸和我少操了不少心。
只要你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我们做父母的就心满意足,比啥都高兴。”
保国满脸兴奋,眼睛亮晶晶的,一拍大腿,高声说道:“嗯嗯,妥了!我刚‘吃’下这提升学习劲头的‘波菜’,现在感觉自己就像要变身成学习界的大力水手,浑身充满劲儿,得趁着这热乎劲儿,赶紧刷题去!”
话音还在客厅里回荡,他人已经像一阵风似的,“嗖” 地钻进了自己房间。
袁妈瞧着这一幕,脸上的笑意愈发浓郁,眼神里满是欣慰,轻轻摇了摇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袁宝见状,也脆生生地说道:“妈,那我也回房学习去啦!”说罢,转身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自己的房间。
后面传来袁妈的声音:“好,好!去吧去吧!”
进入空间后,坐在书桌前,目光落在书架上,心里盘算着高中物理课程已然自学完成,是时候开启新的征程了。
略作思索,她伸手抽出化学课本,决定从基础章节入手。
袁宝深知构建知识框架的重要性,她先将教材目录仔细研读了一遍,在笔记本上按照章节顺序,梳理出化学知识的大致脉络。
从物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到化学反应原理,每个板块都标注得清晰明了。
接着,她针对每一个章节,巧用思维导图来加深理解。
比如在学习 “氧化还原反应” 这一章节时,她以 “氧化还原反应” 为核心主题,从概念、特征、本质、相关概念辨析等方面展开分支,每个分支上又详细记录关键知识点和典型例子。
像在 “特征” 分支下,她写下 “元素化合价升降”,并在旁边标注了铁与硫酸铜反应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实例。
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袁宝采用实验联想的方法。
学到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她闭上眼睛,在脑海中生动地模拟实验场景:钠块投入水中,瞬间浮在水面上,剧烈反应,四处游动,发出 “嘶嘶” 的声响,还产生了气体。
通过这样的联想,她不仅轻松记住了化学方程式,还对反应现象和物质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遇到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比如 “化学键”,袁宝会借助空间里的资源,观看相关的动画演示视频,将微观世界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直观地展现出来。
同时,她还会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学术文章,拓展知识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袁宝还会定期进行自我检测。
每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她就从辅导资料中挑选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做完后认真对照答案批改,分析错题原因,将易错知识点整理到错题本上,注明错误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就这样,房间里安静下来,只听见书页翻动的沙沙声、笔尖在纸上摩挲的刷刷声,袁宝已然沉浸其中,一头扎进了化学知识的奇妙海洋,开启了忘我的学习模式 。
此时,空间的好处再次显现出来,袁宝看到兴起的时候,无需繁琐准备,眨眼间就能置身于实验台前,可以随时上手做实验,试问这个优势上哪找去。
袁宝此前看过不少古今穿越题材的剧集,剧中主角凭借粗盐提纯技术,在古代大赚一笔的情节令她印象深刻。
此刻,她心中涌起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想着:“剧里的法子真有那么神奇?我倒要亲手验证一番。”当下,便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
袁宝先从空间里取出适量粗盐,那粗盐颗粒大小不一,色泽暗沉,还夹杂着些许泥沙等杂质。
她拿起一个洁净的玻璃烧杯,将粗盐缓缓倒入其中,接着用量筒量取了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
随后,她拿起玻璃棒,开始匀速搅拌。
随着玻璃棒的转动,水花在烧杯中翻腾,粗盐颗粒逐渐在水中分散,慢慢溶解。
袁宝一边搅拌,一边仔细观察,她发现有些较大的颗粒溶解速度较慢,便稍稍加大了搅拌力度,确保每一粒粗盐都能充分与水接触。
待粗盐完全溶解,溶液变得浑浊不堪,袁宝知道,接下来要进行过滤操作了。
她从实验工具中找出滤纸,小心地将滤纸对折两次,形成一个四层的小扇形,然后将其放入漏斗中,用少量蒸馏水湿润滤纸,让滤纸紧紧贴合漏斗内壁,不留一丝缝隙。
她把漏斗架在铁架台上,下方放置一个干净的烧杯,准备承接滤液。
袁宝手持玻璃棒,将其一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然后缓缓倾斜盛有粗盐水的烧杯,让浑浊的液体沿着玻璃棒缓缓流下。
在滤纸的过滤作用下,不溶性杂质被拦截在滤纸上,清澈的液体则一滴滴落入下方的烧杯中,原本浑浊的溶液逐渐变得澄清透明。
完成过滤后,袁宝看着那杯澄清的滤液,心中满是期待。
她将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火焰舔舐着蒸发皿底部,滤液中的水分开始逐渐蒸发。
袁宝手持玻璃棒,不停地在蒸发皿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随着水分的不断减少,溶液变得越来越浓稠,渐渐有白色晶体析出。
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袁宝关闭了酒精灯,利用余热继续加热,让剩余的水分完全蒸干。
最终,蒸发皿中留下了洁白细腻的精盐,与最初的粗盐形成了鲜明对比。
袁宝看着自己的成果,脸上露出满意笑容,心中不禁感叹:“原来粗盐提纯真的能让盐的品质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那些穿越剧里的情节还真有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