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一也知道钱能买东西,学得那个认真。
看到票都认识,写纸上就一个字都不认识了。
不过单位食堂用的都是自己印刷的餐票,大家先就用钱和票兑换好餐票,这样吃的时候就只要带餐票就行了,金额也是跟菜色啥的搭配的。
就是对每个人的数额有限制,傅明晖只能兑一个人的餐票,但是家里有三个人全天吃食堂,夏黎早上和晚上基本也在这边食堂吃,所以每个月都要想办法跟同事兑换食堂餐券。
食堂虽然便宜但怎么都没自己做的省,单位大部分结婚了的都是自己家做,傅明晖找了几个固定能兑换食堂票的同事,给他们多一点的钱就兑换出自己家需要的。
现在依旧是正常情况下还是吃食堂,下厨影响休息。
盛明珠快要生的时候亲家那边的小孙子又出了事得回盛家照顾孩子,只能让姚兰去照顾儿媳。
婆婆和儿媳的感情谁也说不好,更何况婆婆一直还是跟小姑子生活在一起。
盛母是个真心疼女儿的,舍不得女儿受气一直都亲力亲为的照顾她,想着帮她把孩子带到三岁也就可以放手了。
这事也是突然,儿子那边是孙子无人照看,女儿这边还有亲家能照顾,自然只能请姚兰来。
对姚兰说了不少客套话,感激什么的,就想在亲家面前帮女儿多说点好话,实在有什么事情,等她孙子那边稳定了她还能再来接手。
姚兰也是直言道:“我照顾明珠不是为了明珠,那是为了我那儿子,她怀的是你外孙也是我孙子,只是我家曦曦是个男人不用受怀孕的苦,不是你家明珠占了我便宜,所以亲家,这什么感谢不感谢的话,是真不用说的。”
这话盛母是真有点窘迫,她做母亲怕女儿被人欺负了,做婆婆不说亏待了儿媳,但一直都觉得是媳妇不能干,她是帮媳妇带孩子。
从来没觉得她是帮儿子带孩子,因为儿媳带孩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他人,哪怕是她儿子都是在“帮”儿媳带孩子。
她自己这辈子倒是要强,几个孩子都是她咬着牙拉扯大的,没让公婆父母帮忙,她只觉得自己能干,真没觉得是夫妻共同义务。
亲家说的这些,让她觉得女儿确实有眼光,选了个好对象。
不但人好,家庭环境也好。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亲家母她已经很满意了,女儿的小姑子更……好。
夏黎是那种,你想怎么过日子我不干预的,但有什么想法都能给你超额实现的。
直接给她预定了一个月嫂。
虽说这时候有条件好的人请阿姨带小孩,但多是凭经验。
她以前就跟表嫂说过可以弄个新手父母教程,计划生育已经全国推行开了,大部分的新手父母可能一辈子就一个孩子了,所以怎么带孩子肯定是现代家长必学的。
顺便弄个月嫂培训班,有条件的或者孩子出生需要特殊护理的,可以请专业的人帮忙度过最开始的一个月,也可以带久点。
姚兰想想有左婶在的时候,女儿月子坐得好,一一小朋友也没遭罪,她自己也不吃亏,自然是支持的。
盛明珠也表示:“黎黎你就给我弄最好的,我有钱。”
夏黎当初生孩子选的是离家最近的医院,盛明珠也如此,就选在陶爱华所在的医院。
生之前发誓不是女儿就不要,生之后发现是个男孩也很快接受了现实:“男孩也好,打起来不心疼。”
众人……
盛家人小心的看了看姚兰,又看了看夏曦,还好,表情正常。
总之,姚兰带孙子去了,夏黎和傅明晖正式开始一家三口的随意生活。
或者说放飞自我。
夏黎都喝上可乐配清凉了,再来只手撕酱板鸭,甚至还能整几个预制菜,哇哇哇……洗衣机换全自动,微波炉加热更方便……
人生啊,果然不用自己动手的更快乐。
时隔多年,傅明晖也再吃上弯弯曲曲的面条了,不过他现在知道这东西叫方便面,有的百货商店里面也有卖,他也悄悄买过,但是味道不如夏黎做的好吃。
饭菜不好吃那是原料问题,饭菜好吃那必须是厨艺好。
对傅明晖夏黎不用解释出处,女儿问统一回答:“这是爸爸买回来的。”
夏一一觉得自己有一个万能的爸爸。
以前有姚兰在,两口子有点偷懒,都是姚兰带一一出去玩,现在每天夫妻俩轮流去遛娃,偶尔两人一起带。
现在家属院的人基本都认识一一了。
别的不说,就这名字就能让家属院的人记忆深刻。
就是夏黎说的,她小时候会写自己名字的年纪可比女儿会写自己名字的年纪大多了。
有段时间她还写夏明。
没想到原主居然也有跟她一样的享福,黎明晨曦,显然明比黎更简单,晨比曦更容易,也不知道她爸怎么想的。
他哥也觉得,既然是黎明晨曦,那也该他是夏黎,妹妹是夏曦才对。
再怎么算,曦也比黎要难写,他才是吃亏的那个。
现在叫一一,啥问题都没有了。
出来了自然要混八卦圈,她虽然不是那种很会交际的人,但是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啊。
有人说起供销社的工作没以前舒服了,客人们的要求变多了,不像以前。
又有人说现在外面做生意的人多了,好多东西种类外面摊贩的更多。
“对了,一一妈,你家孩子的衣服是哪里买的?我瞧着友谊商场都没有。”
一一现在穿的这身衣服是粉红色的,后面还有一对小翅膀,很可爱的那种。
她瞧着也想给自己女儿弄一身,开始跟夏黎不熟,也没打听,就去可能有卖的地方找了找居然都没有。
今天这人送上门了,自然是要问问的。
衣服是从系统买的,但夏黎很淡定的道:“是我以前一个同学的男人在做生意,都是从南边弄衣服来这边卖,有时候看到适合我女儿的,她就会给我留两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