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产业是我们计划的关键,必须尽快推进。”
“你回去后,就立刻组织人手,开始筹备酿酒坊的建设。”
“我会安排一些醉乡酒坊的老人过来带一带你们,尽早提上日程。”
“同时我们要在府城内推广米酒,争取尽快打开市场。”
徐文义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连忙应道:“是,大人!我这就去办!”
…………
李家的府邸内,气氛凝重。
李富贵坐在太师椅上,脸色阴沉如水。
他的面前站着几个心腹,个个低垂着头,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姜孟川……好一个姜孟川!”
李富贵咬牙切齿地说道,手中的茶杯被他捏得咯吱作响。
“老爷,姜孟川这次是铁了心要跟我们作对,咱们得想个办法啊!”
一个心腹小心翼翼地说道,目光试探着望向李富贵的表情,生怕自己说错了话。
李富贵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办法?当然有办法。”
“他姜孟川不是想搞粮行吗?那我就让他搞不成!”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顿了顿,低声吩咐道:“你们去联系其他粮商。”
“告诉他们,从今天起,谁也不准把粮食卖给官府。”
“另外,派人去散布消息,就说官府的粮行根本靠不住,迟早会倒闭。”
听到李富贵的吩咐,一众心腹们连忙点头应下,匆匆离去。
李富贵靠在椅背上,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口中喃喃道:“姜孟川,你以为凭你一个人就能改变江陵府的规矩?做梦!”
与此同时,姜孟川正在府衙内与徐文义商议接下来的计划。
“大人,李富贵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徐文义忧心忡忡地开口说道,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身为土生土长的江陵府人,他真的太知道这群人的手段了。
姜孟川点了点头,神色中也带着几分凝重:“我知道。”
“李富贵背后有四大世家撑腰,他们的势力根深蒂固。”
“不过,我们也不是没有胜算。”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顿了顿,继续开口说道:“我已经派人去调查李富贵的底细,只要找到他的把柄,就能一举扳倒他。”
徐文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大人,您这是要……”
“对付这种人,光靠正面硬拼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从内部瓦解他们的势力。”
姜孟川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冷意。
就在这时,一名衙役匆匆跑了进来,低声禀报道:“大人,刚刚收到消息。”
“李富贵派人去联系其他粮商,似乎是要联合抵制我们的粮行。”
随着衙役话音的落下,姜孟川闻言不禁眉头微皱,撇了撇嘴开口说道:“果然,他们开始行动了。”
“大人,那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粮商们联合起来抵制,我们的粮行恐怕很难维持下去。”
徐文义有些焦急地问道,不由得开始头痛了起来。
姜孟川沉吟片刻,随即冷静地开口:“不必担心。”
“他们越是抵制,越说明他们心虚。”
“我们只要稳住局面,就能找到突破口。”
“徐文义,你立刻去安排人手,加强粮行的宣传。”
“告诉百姓们,官府的粮行绝不会倒闭,而且价格公道,绝不会让他们吃亏。”
他的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面前的桌案,心中的小算盘打的啪啪响。
徐文义点头应下,转身匆匆离去。
几天后,江陵府的街头巷尾开始流传起各种谣言。
“听说了吗?官府的粮行根本靠不住,迟早会倒闭!”
“是啊,那些粮商们都说,官府根本不懂经营。”
“就是就是,粮食卖不出去,最后吃亏的还是咱们老百姓。”
“可是……姜大人不是说要为咱们谋福利吗?”
“哼,官府的话你也信?他们不过是想捞政绩罢了!”
类似的流言在江陵府迅速传播开来,许多原本打算将粮食卖给官府的农民开始犹豫不决。
姜孟川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召集了所有官员,商讨对策。
“大人,流言已经传开了。”
“许多百姓开始动摇,粮行的粮食收购量大幅下降。”
郑毅忧心忡忡地说道,他这几日可是一个整觉都没睡过。
姜孟川点了点头,神色凝重的开口说道:“看来,李富贵是铁了心要跟我们斗到底了。”
“不过,我们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
“郑县长,你立刻去安排人手,在各大村庄设立宣传点,向百姓们解释官府的粮行政策,消除他们的顾虑。”
郑毅点头应下,转身匆匆离去。
姜孟川又看向徐文义,沉声说道:“徐文义,你负责米酒产业的推进工作。”
“我们必须尽快打开市场,让百姓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徐文义郑重地点头:“是,大人!我一定全力以赴。”
直到一项项的将所有安排都布置下去,姜孟川这才微微颔首,心中踏实了几分。
与此同时,李富贵的府邸内,气氛却是一片欢腾。
“老爷,姜孟川的粮行已经快撑不住了!”
“许多百姓都不愿意把粮食卖给他们了!”
一个心腹兴奋地说道,将这些日子民间的消息
李富贵得意地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哼,姜孟川,你以为凭你一个人就能改变江陵府的规矩?做梦!”
他顿了顿,低声吩咐道:“你们继续散布谣言,务必让官府的粮行彻底垮掉!”
心腹们连忙点头应下,匆匆离去。
然而,李富贵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太久。
几天后,江陵府的街头突然出现了一批身穿官服的衙役,他们手持锣鼓,大声宣传着官府的粮行政策。
“乡亲们,官府的粮行绝不会倒闭!”
“我们将以公平的价格收购粮食,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官府的粮行有朝廷支持,绝不会让大家失望!”
“一定要擦亮眼睛啊!”
类似的宣传在江陵府的各个角落响起,许多原本犹豫不决的百姓开始重新考虑将粮食卖给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