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百官列席,帝国新政已推行数月,律法与经济的调整稳步推进。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在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今日议事的焦点。
户部尚书拱手道:“小姐,随着地方政务院与监察院的密切协作,地方治理逐步完善,然部分州府因中央监管过严,导致政令施行缓慢,地方官员难以灵活应对突发事务。”
一名官员附和:“小姐,尤其是边疆州府,因军政枢密院的调令繁琐,军队反应速度有所下降。若遇战事,恐难以快速应对。”
兵部尚书拱手道:“小姐,边疆军务特殊,是否可给予边军统帅更大的自主权?”
凤念昭沉思片刻,缓缓开口:“中央集权固然可控全局,但若事无巨细皆由朝廷裁决,则会阻碍地方施政。”
她环视群臣,继续道:“即日起,设立‘地方议政厅’,允许各州府自行制定适合本地的治理条例,但须在帝国律法框架内,不得与法典冲突。任何条例皆须向朝廷报备,并接受监察院监督。”
一名保守派官员站出,躬身道:“小姐,此举虽可提高地方治理效率,但是否会使地方权力过大,导致朝廷难以掌控?”
凤念昭淡淡一笑:“权力需有制衡,地方议政厅虽可制定条例,但其官员由朝廷任命,监察院亦有权随时审查。既给予地方权力,又确保朝廷监管,方可平衡。”
兵部尚书拱手道:“小姐,若此策实施,边军是否也可享有部分自主权?”
凤念昭缓缓点头:“边军确有特殊性,战事紧急时不容耽误,即日起,设立‘军令特权’,允许边军统帅在紧急战况下可先行决策,战后向军政枢密院报备,但不得擅自调动大军,否则视为谋逆。”
众臣纷纷拱手:“谨遵小姐之令。”
当夜,赵宁步入书房,神色凝重:“小姐,部分边军统帅听闻军令特权后表示支持,然部分地方官员仍心存疑虑,担心地方议政厅会影响他们的权力。”
凤念昭淡然道:“他们担心的不是地方治理,而是自身权力受到制约。”
她顿了顿,继续道:“传令监察院,密切监视地方官员的动向,若有人借地方自治之名行私利之实,立刻查办。”
赵宁拱手:“是,小姐。”
三日后,监察院送来密报,部分地方官员试图暗中修改条例,意图恢复过去的豪族特权。
赵宁禀报:“小姐,南方某些州府借地方议政之名,试图恢复世家的影响力。”
凤念昭冷笑:“他们果然还是不愿放弃。”
她看向赵宁,语气冷冽:“传令监察院,立即派遣巡查使前往各地,凡有违法制法、私设特权者,立即撤职查办。”
赵宁拱手:“是,小姐。”
五日后,各地官员接连上奏,表示愿意接受新政,地方议政厅的制度得以顺利施行。
户部尚书禀报:“小姐,地方权力已得平衡,百姓亦对新政表示支持。”
凤念昭微微颔首,翻阅奏折,淡淡说道:“继续推进,确保地方治理稳固。”
赵宁低声道:“小姐,新政已立,是否应当暂缓改革,巩固现有成果?”
凤念昭看着远方,语气平静:“帝国之路,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