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这番情况袁术心中颇为感慨乱世之相已经显露无疑,现在这情况就是黄巾之乱爆发的根源,百姓民不聊生只能反抗,自古所有王朝都是由盛而衰,大汉已经走到末路了。
此后几年紧接着大汉境内蝗灾、旱灾、瘟疫和饥荒频繁发生,百姓生活艰难,背井离乡,家破人亡?因为这样才会有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一呼百应。
即便没有黄巾之乱也会有红巾之乱,大势不可逆,只能破碎后在重组才能是一个崭新的王朝。
一路走过许许多多的穷苦人都前往洛阳想要在京城谋求一条生路,但他们不知道大汉京都岂是难民随便可以进入。
果然如此袁术一行人来到城门处,只见城门口的士兵手持长枪,将试图进城的难民一一拦下。他们神情冷漠,毫不留情地驱赶着难民,胆敢有反抗的人格杀勿论。
“快滚!京都这里不是你们能进去的,在敢闯别怪我们无情!”一名士兵大声喊道,说话间便一脚将一对母子摔倒在地。
难民们苦苦哀求,诉说着自己的困境,但士兵们不为所动,甚至变本加厉的欺辱。
然后一旁但凡是衣着得体,有身份地位之人进城士兵们则满脸殷勤,恭恭敬敬的放入城中。
袁术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他深知这些难民只是想寻求一线生机,但却被拒之门外,等待他们的只有饿死,冻死这一条路。
身侧杨延嗣看到守城士兵如此嚣张跋扈姿态,随意欺辱,杀死普通老百姓瞬间怒不可遏,便要上去砍杀了这些守城士兵。
杨延嗣的行动被袁术及时拦住,他摇了摇头,示意杨延嗣不要冲动。此时,袁术走上前,高声对守城士兵说道:“尔等身为朝廷官兵,本应保护百姓,如今你们虽然有令不能让这些百姓进城,但却不必如此欺压良善,这样做岂不有愧于身上的军服?”士兵们听到袁术的话,微微一怔,但很快就恢复了凶狠的神色。
“少废话!我们奉命行事,一些难民罢了,想杀就杀,你奈我何?”其中一名士兵叫嚣道。
袁术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今日不给你们一些教训,你们是不知所谓,杨延嗣去让这些人长长记性!”他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威严。
闻言杨延嗣立马来了精神,跳下马快步上前一脚便将刚才说话嚣张之人踹飞出去,只见那人飞出四五米远倒在地上吐出一口血,然后便生死不知了。
士兵们一个个满脸懵逼地相互对视着,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仿佛对眼前突然发生的状况感到措手不及。片刻之后,他们像是反应过来一般,迅速回过神来,纷纷伸手抓起身旁的武器。
紧接着便毫不犹豫地将杨延嗣围了个水泄不通。然而,尽管他们心中充满了愤怒,但一想到杨延嗣刚才那一脚便将一名同僚踹的生死不知,都不禁心生畏惧,始终不敢轻易上前,只是紧紧地围成一圈,形成了一道看似坚固却又隐隐透着犹豫的防线。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愈发凝重之时,一名身着华丽铠甲、将领模样的人迈着嚣张的步子,带着一队装备精良的士卒缓缓走了过来。他微微仰头,眼神锐利如鹰隼,如同审视猎物般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站在中央的杨延嗣。
见到杨延嗣只有一人,这将领目光中透露出一股不屑的味道,随即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阵冰冷的笑声:“哼,就一个人,竟敢如此大胆,在这京都天子脚下肆意撒野!给我听好了,来人速速拿下此人,若敢有丝毫反抗,一律格杀勿论!”
随着将领的命令下达,他身后跟随而来的士卒立刻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朝着杨延嗣逼近。大约有几百名士卒如潮水般迅速将杨延嗣再次团团围住,他们手持制式兵器,闪烁着寒光的锋刃直指杨延嗣的要害之处。
那股逼人的杀气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而在这些士卒的后方,还有几十名弓箭手早已将箭矢搭上弓弦,箭头尖锐而锋利,在阳光下散发着致命的光芒,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将领的一声令下,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利箭射向杨延嗣,将其当场射杀。
面对这如临大敌的阵势,杨延嗣非但没有流露出一丝胆怯之色,反而毫无畏惧地挺身而立。
只见杨延嗣双手紧紧握住手中那杆长枪。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透露出一抹不屑,也随时准备动手。
这时袁术带着典韦和无名十三众人来到这个统领附近在他身后阴恻恻的说道:“统领大人真的是好大的威风,连我的人都要格杀勿论吗?”
这名统领听到身后有人说话,还说这是他的人,语气这么嚣张当即便转身准备好好瞅瞅到底是谁,并且边转身边嘴上呵斥道:“哼!我倒要看看什么人,好大的胆子,在我面前敢包庇这暴民,来人给我拿~拿~”这时转过身的统领眼神和袁术眼神对上,嘴上说的话戛然而止,有些结巴起来。
他身后一个副统领听到自家统领突然不说了,便自作聪明接着道:“统领大人说了将这些同党一并拿下,快上。”说着还准备带头去捉拿袁术几人。
典韦见状连忙抽出身后双戟,护在袁术身前,无名十三众人也拔刀出鞘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