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东方天色微明。行者又嘱咐八戒和沙僧,叮嘱道:
“不可扰乱寺中僧人,也不要随意外出走动。”
“等我事情办妥,再一同上路。”
随后,他与唐僧告别,吹了一声口哨,翻筋斗跃上空中,运起火眼金睛朝西望去,果然看到一座城池。
你说为什么能看到?
原来那城池距离寺庙只有四十里,站得高自然望得远。
行者靠近城池细细查看,只见怪雾愁云漠漠,妖风怨气纷纷。
城中雾气缭绕,愁云密布,妖风怨气弥漫。
行者在空中感叹道:
若是真王登宝座,自有祥光五色云;
只因妖怪侵龙位,腾腾黑气锁金门。
如果是真正的君王登上宝座,自然会有吉祥的光芒和五彩的云彩;
只因为妖怪侵犯了君王的位置,所以滚滚的黑色妖气封锁了皇宫大门。
行者正在感叹时,忽然听到一声炮响,接着只见城东门大开,一队人马涌了出来,原来是一支猎军。
这支军队气势威猛,但见: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彩旗开映日,白马骤迎风。
鼍鼓冬冬擂,标枪对对冲。
架鹰军猛烈,牵犬将骁雄。
火炮连天振,粘竿映日红。
人人支弩箭,个个挎雕弓。
张网山坡下,铺绳小径中。
一声惊霹雳,千骑拥貔熊。
狡兔身难保,乖獐智亦穷。
狐狸该命尽,麋鹿丧当终。
山雉难飞脱,野鸡怎避凶?
他都要捡占山场擒猛兽,摧残林木射飞虫。
清晨从京城的东门出去,在浅草之中分兵围猎。
五彩的旗帜展开映照着太阳,白色的骏马急速地迎着风奔驰。
鼍鼓冬冬地敲响,标枪一对对冲锋。
架鹰的军兵勇猛,牵狗的将领英勇。
火炮的声音接连不断地震动,粘竿在太阳下映出红色。
每个人都手持弩箭,个个都肩挎雕弓。
在山坡下张开网,在小路上铺设绳索。
一声惊雷般的声响,上千骑兵簇拥着勇猛的将士。
狡猾的兔子难以保住性命,机灵的獐子智谋也已穷尽。
狐狸注定性命终结,麋鹿也应当死亡。
山鸡难以飞脱,野鸡怎能躲避凶险?
他们大肆围猎,占据山场捕捉猛兽,摧毁林木射击飞禽。
那些人出了城,在东郊漫步,没多久,来到约二十里处地势较高的田地,又看到在中军营里,有一位个头小小的将军:
头戴头盔,身穿铠甲,系着绣花的裹肚,身上有十八层札甲,手里拿着青锋宝剑,骑着一匹黄骠马,腰带上挂满了弓弦。
只见他:
隐隐君王像,昂昂帝主容。
规模非小辈,行动显真龙。
隐隐约约呈现出君王的模样,气宇轩昂有着帝王的仪容。
其格局规模绝非一般小辈所能拥有,一举一动都彰显出真龙天子的风范。
行者在空中看见,心中暗喜:
“不用说,那必定就是太子了!让我戏弄他一番。”
只见大圣按落云头,径直冲进军中,来到太子的马前,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白兔,在太子马前乱跑。
太子见状,正中欢心,连忙抽出箭,拉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白兔。
其实是大圣故意让他射中,却趁机身手敏捷地接住箭头,又将箭尾的翎羽丢在前面,撒开脚步跑了。
太子见自己的箭射中了兔子,便兜转马头,独自策马追赶。
他的马虽快,却始终追不上变作兔子的行者,而行者则故意控制速度,不紧不慢,始终与他保持一段距离。
就这样,一路引着太子追到了宝林寺的山门下。
此时,行者现出本相,白兔不见了,只有一枝箭插在山门门槛上。
他大步走进寺庙,对唐僧说道:
“师父,来了!来了!”
随后又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二寸长的小和尚,钻进了红漆匣中躲好。
却说那太子追到山门前,不见了白兔,只有门槛上插着一枝雕翎箭。
他大惊失色道:
“怪哉!怪哉!分明我射中的玉兔,怎么不见了?”
“只留下这支箭!”
“莫非年深日久,它修炼成了精怪?”
他拔下箭,抬头一看,只见山门上题着五个大字:
“敕建宝林寺”。
太子恍然道:
“我明白了!”
“记得当年父王曾在金銮殿上派人携金帛来这寺庙修葺佛殿与佛像。”
“没想到今日偶然来到此地,正所谓‘因过道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不如进去看看。”
太子于是翻身下马,正要入寺,这时护驾的官员和三千人马追了上来,簇拥着他一同进入山门。
寺中僧人见状,大惊失色,连忙出门叩头迎接,将太子一行人引入正殿参拜佛像。
太子抬头观瞻了一番,又兴致勃勃地想游览寺中廊院景致。
忽然,他看到正殿中央坐着一个和尚。
那和尚穿着锦襕袈裟,神态自若。
太子见状,大怒道:
“这个和尚太无礼了!
唐僧从容答道:
“这袈裟虽非凡俗之物,但贫僧还有其他两件宝贝,不知太子是否愿意一观?”
太子闻言,轻蔑一笑,道:
“这件衣物,看似破旧不堪,半遮身形,何以称之为宝贝?”
“倒是说来让我听听有何奇处。”
唐僧微微一笑,双手合十,缓缓念道:
佛衣偏袒不须论,内隐真如脱世尘。
万线千针成正果,九珠八宝合元神。
仙娥圣女恭修制,遗赐禅僧静垢身。
——见驾不迎犹自可,你的父冤未报枉为人!”
佛衣偏袒不必多论,内里蕴含的是超脱尘世的真理。
以万线千针织就正果,九颗珠宝与八般珍玉凝聚灵神。
这袈裟乃仙娥圣女恭敬制作,赐予禅僧以净化身心。
——然而你今日驾临不迎接尚可理解,可你父王的冤屈未报,却枉为人子!
太子听后,心中大怒,说道:
“这泼和尚胡言乱语!你那半片衣服,凭着一张巧嘴夸好夸强。”
“至于我父王的冤屈未报,从何说起?”
“说清楚让我听听。”
三藏向前迈进一步,双手合十,问道:
“殿下,人生在天地之间,可知道我们受有几种恩德?”
太子答道:
“有四种恩德。”
三藏又问:
“是哪四种恩德?”
太子道:
“一是天地覆载之恩,二是日月照临之恩,三是国王水土之恩,四是父母养育之恩。”
三藏闻言笑道:
“殿下所言却有些偏差。人只有天地覆载、日月照临、国王水土三种恩德,怎会有父母养育之恩呢?”
太子大怒,斥责道:
“和尚!你不过是个靠游走讨饭、剃发逆君的僧人!”
“若没有父母养育,人从何而来?”
三藏答道:
“贫僧自是不知。但此红匣内有一件宝贝,名为‘立帝货’,它上知五百年,平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知过去未来一千五百年的事。”
“若殿下想要了解这世上父母养育之恩的真相,不妨试试它的神通。”
“这也是贫僧在此久等的缘由。”
太子听罢,命令道:
“快将这宝贝取来给我一看。”
三藏遂揭开红匣,顿时那行者从匣中跳了出来,四处乱跑。
太子见状,惊讶地说:
“这星星点点的小东西,能知什么事?”
行者听了,觉得自己被小看了,便使了神通,猛地将身子一挺,长到三尺四五寸高。
围观的军士见状,纷纷惊呼道:
“这般快长,再这样下去,几日之内岂不是要撑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