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稳稳地站在操作台前,深吸一口气,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水流冲击水轮机的巨大轰鸣在耳边回荡。
工匠们屏息凝神,目光紧紧地锁定在他身上,紧张的氛围弥漫在整个发电站里,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汗水从杨启的额头滑落,但他丝毫没有察觉,他的眼中只有眼前的仪表和控制杆,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果断。
“启动!”随着杨启一声令下,巨大的水轮机开始缓缓转动,速度越来越快,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发电机也随之启动,嗡嗡作响,电流表上的指针开始剧烈摆动,最终稳定在一个数值上。
“成功了!”李工匠师傅激动地大喊,声音颤抖着,几乎哽咽。
周围的工匠们也纷纷欢呼起来,他们拥抱在一起,互相击掌庆祝,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随着杨启按下最后一个按钮,电力输送线路被接通,周边地区瞬间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
“亮了!亮了!”人们奔走相告,欢呼声响彻夜空。
孩子们兴奋地跳跃着,指着远处的灯光,大人们则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感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光明。
杨启站在人群中央,被欢呼声包围着,他仿佛置身于一片光明的海洋之中,沐浴着荣耀的光辉。
他看着一张张喜悦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人群后方,赵水利专家脸色铁青,嘴唇微微颤抖着,他看着被众人簇拥着的杨启,拳头紧紧地握着,指甲深深地嵌入肉里,却丝毫感觉不到疼痛。
他猛地转身,快步离开了人群,消失在夜色中。
黑暗中,他咬牙切齿地低语:“杨启,你给我等着……”
赵水利专家并没有走远,他躲在人群边缘,阴沉着脸,心中盘算着如何扳回一局。
他深知,如果任由杨启这样发展下去,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将荡然无存。
他咬了咬牙,趁着众人欢呼雀跃之际,高声喊道:“这灯光看着好看,但能持续多久?不过是些奇技淫巧,哗众取宠罢了!我看过不了几天,就会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
他的声音尖锐刺耳,在喧闹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兀,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欢呼声逐渐平息,人们疑惑地看向赵水利专家,又看了看杨启。
杨启神色平静,眼中没有一丝波澜,他缓缓地走向赵水利专家,每一步都沉稳有力,仿佛踏在赵水利专家心头一般。
“赵大人,”杨启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里,“你似乎一直对我的发明抱有怀疑,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诋毁污蔑。我今日便让你心服口服。” 杨启从怀中掏出一份厚厚的图纸,在众人面前展开。
上面密密麻麻地画着各种线路图和计算公式,正是水利发电站的设计图纸以及相关的理论依据。
他指着图纸,一字一句地解释道:“这是整个发电站的设计图纸,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和反复的试验,绝非偶然所得。这上面的理论,你大可一一验证。”
赵水利专家脸色煞白,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话来。
他看着图纸上复杂的符号和公式,只觉得头晕目眩,如同坠入无底深渊一般。
他本以为杨启的发明只是运气使然,却没想到背后竟然有如此深奥的理论支撑。
他额头的汗珠滚落下来,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刺眼。
周围的百姓们议论纷纷,指责赵水利专家心胸狭窄,妒贤嫉能。
王官府官员和孙运输队长也站出来,为杨启作证,讲述了他们亲眼见证水利发电站从无到有的过程。
面对众人的指责和质疑,赵水利专家再也无法狡辩,他低着头,身体微微颤抖着,像一只斗败的公鸡。
杨启并没有咄咄逼人,他平静地看着赵水利专家,语气缓和了下来:“赵大人,科技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理解你一时难以接受。不如这样,你且留下来,与我一同见证这科技的力量,如何?”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赵水利专家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杨启,嘴唇翕动着,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杨启的名字,伴随着夜晚的光明,传遍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圣旨加封,赏赐无数,表彰他为大宋做出的卓越贡献。
曾经泼在郭婉身上的污水,也随着杨启的功成名就而被彻底洗刷干净。
此刻,荣耀的光环笼罩着杨启,仿佛世间的一切美好都汇聚在了他的身上。
站在轰鸣运转的水利发电站前,杨启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水汽,以及机器运转带来的轻微震动。
夜空中,繁星点点,与地上璀璨的灯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郭婉站在他的身旁,眼中满是爱意和自豪。
晚风轻拂,撩起她鬓边的发丝,更添几分妩媚。
她轻轻地将头靠在杨启的肩上,感受着他的体温,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彼此的心跳声在耳边回荡。
“启,你做到了。”郭婉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辰。
“我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杨启轻轻搂住郭婉的肩膀,感受着她柔软的身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低下头,在郭婉的额头上轻轻一吻,柔声道:“婉儿,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
周围的人们纷纷投来祝福的目光,他们的这一刻,甜蜜的氛围在两人之间弥漫,仿佛空气中都充满了爱的味道。
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
水利发电站持续稳定地供电,周边地区的百姓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从最初的好奇和兴奋,到如今的习以为常,电力已经悄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杨启的科技改变宋朝的计划,又迈进了一大步。
欢庆的锣鼓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烈。
人们载歌载舞,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就。
杨启站在人群中央,感受着众人的欢呼和赞美,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就在这时,一位风尘仆仆的信使快马加鞭地赶来,他翻身下马,径直走到杨启面前,双手呈上一封信函,语气急促地说道:“杨大人,加急信件!”
杨启接过信函,疑惑地看了一眼信使,又看了看信封上的火漆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