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懒虫联盟将话语权交给创作者时,八只牛还在用资本的镣铐束缚着内容生态。未来的答案,正被无数普通人书写着。”
牛子在被懒虫击退后,迅速调整策略。
? 流量倾斜政策:八只牛宣布将旗下“牛牛星球”平台的所有流量资源向签约创作者免费开放,并承诺为每位签约创作者提供高额签约金和独占版权收益分成。
? 封锁合作渠道:牛子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联合多家广告公司和mcN机构,与懒虫联盟签约的创作者断绝合作机会,试图削弱他们的收入来源。
? 加剧竞争压力:牛子还投入巨资开发创作者扶持基金,宣称要“扶持一万个年入百万的普通创作者”,直接将战争升级到平台间的创作者争夺战。
一时间,牛子看似占据了上风,吸引了一批原本犹豫不决的中小型创作者。
面对牛子的全面反扑,林川和他的团队意识到,仅仅靠情怀和现有创作者的支持,远远不足以应对资本攻势。他们必须让联盟拥有更强的护城河。
公司管理层团队会议上林川提出了一个延续计划:成立一个由创作者主导的独立“创作者集群”。这个集群不是懒虫联盟的附属,而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平台,任何创作者都可以参与。
? 核心理念:创作者是集群的真正主人。懒虫联盟将以技术和资源支持创作者集群的运转,同时确保集群的决策权归属于创作者。
? 运作方式:集群成员按创作贡献获取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平台股份或参与分红。
“创作者们已经厌倦了被平台剥削,”林川在团队会议上说道,“我们不是在和八只牛打一场仗,而是在重新定义创作者和平台之间的关系。”
为了增强集群的吸引力,林川还主动联系了一些小型创作平台和独立内容社区,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允许集群成员在多平台同步发布内容,并打通收益分成渠道,从而解决“签约即独占”的行业潜规则问题。
懒虫的创作者联盟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全网的热烈讨论。
? 支持方:
1. 创作者:许多创作者被这一理念吸引,选择主动加入集群。
2. 用户:大批用户认为这是对不公平行业现状的一次革命,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支持。
? 反对方:
1. 八牛阵营:牛子公开抨击创作者集群计划,称其为“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甚至宣称集群无法提供真正的经济保障。
2. 部分资本方:一些投资人对懒虫联盟的战略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激进,可能导致平台短期盈利能力下降。
舆论迅速分裂,但总体来看,懒虫联盟在年轻用户中的支持率依然在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牛子内部开始有了爆雷的迹象。
? 财务压力:为了推行流量倾斜和高额补贴政策,八只牛的资金流已经接近告急,甚至传出公司准备裁员的消息。
? 创作者反弹:一些签约创作者开始对牛子的压榨政策不满,尤其是独占协议带来的创作限制,导致不少人对平台失去信任。
在一次董事会会议上,八只牛的股东们对邵宁的策略展开了质询:
“你在用公司未来的利润换短期的市场份额!如果这场战争我们输了,你打算怎么交代?”
......
尽管邵宁依然咬牙坚持,但他内心的不安却逐渐扩大。
为了进一步巩固创作者集群的影响力,林川团队策划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共创大会”。
? 活动形式:懒虫联盟的创作者代表走进全国各地的高校和年轻人聚集的社区,进行创作交流和创业分享。
? 核心主题:会议的主题是“内容创作的未来属于每一个普通人”,旨在激发年轻人的创作热情。
活动过程中,许多年轻人被懒虫联盟的理念触动,主动加入创作者行列,甚至有人当场提出自己的创意点子,获得了在场创作者的认可和支持。
懒虫联盟和八只牛的竞争,逐渐从平台间的斗争,演变成了一场全网参与的热点事件。
? 大博话题:#懒虫联盟VS牛子资本#一度登上热搜榜首,网友们纷纷对两个平台的运营策略发表看法。
? 短视频平台:大量Up主和主播自发制作内容,讲述自己与懒虫联盟的故事,为平台拉动了更多关注度。
甚至有网友直接喊话牛子:“资本是工具,不是规则制定者。如果你们不尊重创作者,迟早会失去所有人。”
眼看懒虫联盟逐渐在创作者中占据优势,邵宁决定放出最后一张底牌。
牛头间谍计划:邵宁安排了一批内部卧底创作者,混入懒虫的联盟体系,暗中搜集懒虫联盟的运营策略,甚至散播不实信息,制造内部矛盾。
与此同时,八只牛悄悄联合几家大型资本机构,准备针对懒虫联盟发动一场突袭式的资本打压。
“战争才刚刚开始。”邵宁冷冷地说道,“我要让林川明白,资本的规则,绝不是靠情怀就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