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战场,没有硝烟,却充满了埋伏。”
匿名邮件的内容在林川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连核心团队都可能被对手渗透。为了谨慎起见,他立刻安排张越对公司内部的敏感项目进行风险排查。
“创作者扶持计划”的问题
在审查过程中,张越发现了一些异常。部分扶持资金流向了名不见经传的创作者账号,而这些账号的内容质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甚至有些账号只发布了一两条视频,却得到了高额补贴。
张越将这一发现告诉林川:“这些资金很可能被对手利用,故意制造漏洞,抹黑我们的计划。”
林川眉头紧锁:“立即暂停这些账号的资金发放,同时彻查背后关联的团队成员。”
很快,一个负责审核创作者申请的中层管理人员被揪了出来。他私下收受八只牛的贿赂,故意通过了大量低质量的投稿。此事被张越迅速处理,但林川的危机感却更加的强烈。
就在懒虫联盟内部忙于处理漏洞时,八只牛再次出招。这次,他们联合数家头部短视频博主,公开发布了一份声明,称“懒虫联盟对内容创作者的不公平待遇”已经严重影响了行业生态。
博主们的联合声明
? “懒虫联盟的补贴门槛高得离谱,让普通创作者望而却步。”
? “扶持资金过于集中在大V身上,中小创作者几乎拿不到任何资源。”
? “说到底,懒虫联盟就是在炒作,根本没有诚意扶持原创草根作者。”
这份声明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引发了大量用户的不满情绪,甚至有人号召集体卸载懒虫联盟。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危机,林川果断召集团队制定反击计划。
先稳用户,再对外回应
林川首先在平台首页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向所有创作者和用户郑重承诺,将立即对扶持计划进行全面整改,确保资金分配的透明性和公平性。他还邀请用户直接参与监督,开设了“公众意见反馈通道”。
与此同时,林川安排团队联系了一些忠诚的核心创作者,组织了一场名为“懒虫日志创作者峰会”的线上活动。在峰会上,林川亲自出面与创作者沟通,向他们展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并承诺将在未来三个月内推出更多针对中小创作者的流量扶持政策。
懒虫联盟的公开信和创作者峰会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新的讨论:
? “林川这人还是有担当的,问题出现了就敢于正面解决。”
? “扶持计划整改看起来挺真诚的,希望这次能真的照顾到草根创作者。”
? “八只牛那边太鸡贼了,总感觉这波是他们故意搞事。”
矢乎上一篇分析帖更是直指舆论的背后操控:“八只牛为何总能精准打击懒虫联盟?这背后究竟有多大的利益纠葛?”
这篇帖子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讨论,逐渐将舆论矛头转向八只牛。
尽管舆论有所缓和,但八只牛显然并未善罢甘休。他们的下一步行动更具隐蔽性——渗透懒虫联盟的用户数据体系。
技术负责人李安发现,后台用户数据的访问记录中,出现了几次异常请求,这些请求试图窃取用户的行为轨迹和个人信息。更糟糕的是,这些异常访问似乎来源于懒虫联盟的内部账号。
林川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启动了紧急排查。他发现,有部分程序员可能被对手高薪挖角,并在离职前留下了后门程序。
林川当即决定:
1. 全面升级数据安全系统,封锁一切可疑的访问权限。
2. 与法律团队合作,追踪这些异常访问的来源,并准备对涉事人员提起法律诉讼。
3. 向用户发布一则声明,强调懒虫联盟将全力保护用户隐私,并透露内部已经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
6. 从舆论到产品的全面调整
在这场多重危机中,林川意识到,仅靠舆论和公关不足以彻底扭转局面,懒虫联盟必须通过更深层次的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他决定推出一项全新的功能:“故事线”。这项功能允许用户以多媒体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并能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出来,形成独特的个人成长档案。这不仅增强了平台的社交属性,还进一步深化了与用户的情感联结。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懒虫联盟终于稳住了局面,用户流失率开始下降,创作者的信心也有所恢复。然而,林川明白,这场与八只牛的较量远未结束。
当晚,林川在办公室明亮的灯光下打开了笔记本默默写下了一段话,懒虫日志——第二十一篇:“强者不是无懈可击,而是能在每一次破碎中重新凝聚力量。”
他抬头望着窗外的夜空,脑海中已开始勾勒懒虫联盟未来更庞大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