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场从商业转向生活,胜负不再是利益,而是底线。”
林川早已预料到资本巨头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但没想到攻击会如此迅速且阴险。就在团队为社区权益共享模式的全面推广做准备时,张越接到了家人的电话:“有人在网上公布了你的私人信息,还说你在大学时欠了同学的钱没还。”
张越愤怒地冲到林川面前:“这是赤裸裸的抹黑!我根本没有那种事!资本这是狗急跳墙了!”
与此同时,王一舟的邮箱收到了一封匿名威胁信,信中附上了一张他家人的照片,并警告他“识相点,离开懒虫联盟”。
更可怕的是,李安发现,他的银行账户被莫名冻结,甚至连日常支付都成了问题。他冷静地对林川说道:“这是资本的非常规手段,但如果我们不及时应对,接下来可能会有更严重的事情。”
林川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平台存亡的斗争,更是一场关于人性底线的较量。
林川迅速召开团队紧急会议:“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巨头的目标。他们想瓦解我们的信任,逼我们内部崩溃。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李安建议立即采取技术手段,加强团队成员的信息保护,同时联系专业律师团队应对法律和金融层面的攻击:“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利用懒虫联盟的资源与人脉,联合更多被资本巨头迫害的人一起反击。”
张越则主动提出对外发声:“他们想抹黑我,那我就把这件事公开,让用户看到资本巨头的真实嘴脸。”
林川点头同意:“没错,我们不能再被动挨打了。这次,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巨头不仅是对平台开战,更是对所有普通人的尊严开战。”
张越在懒虫联盟的官网和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我的隐私不是武器》的公开信,详细讲述了自己被诽谤的经历,并呼吁更多用户站出来抵制这种恶劣行为。
信中写道:
“我知道,有些人害怕我们的成长,但他们的手段不会让我退缩。相反,我希望每一个经历过类似侵害的人都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故事。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孤立无援的。”
这封信迅速引发了用户的强烈共鸣。大量用户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隐私被侵犯、生活被干扰的经历,其中很多人直接点名资本巨头的恶劣行径。
“我以前只是觉得资本不公平,现在才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底线!”
“懒虫联盟的人遭遇的这些,其实就是我们普通人面对资本时的真实处境!”
这场声援活动不仅让懒虫联盟的用户数量再度激增,也让资本巨头的负面形象在公众视野中愈发清晰。
林川知道,仅靠舆论并不足以彻底打击巨头,他们需要更有力的证据来撼动资本巨头的根基。
“资本巨头敢对我们下手,说明他们自认为没有弱点可被攻击。”林川对团队说道,“但没有弱点的系统是不存在的,我们只需要找到它。”
李安带来了一份内部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资本巨头近年来在‘用户数据交易’上赚得盆满钵满。这可能是我们突破他们的关键。”
团队决定通过懒虫联盟的技术网络,联合用户一起寻找资本巨头的数据交易证据。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用户信任的考验。
他们推出了一项名为“数据守护计划”的活动,号召用户检查自己的隐私信息是否被滥用,并承诺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短短几天内,数以万计的用户提交了相关证据,其中一些直接指向了资本巨头的非法交易链条。
巨头察觉到懒虫联盟正在接近他们的核心利益,开始展开疯狂反击。
首先,他们动用媒体资源,发布一系列“深度调查”文章,污蔑懒虫联盟的数据收集行为是“新型诈骗”,试图转移公众视线。
其次,他们利用资本手段,对懒虫联盟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施加压力,试图切断平台的资源渠道。
最后,他们甚至通过黑客攻击的方式,试图摧毁懒虫联盟的技术网络。
然而,懒虫联盟早有准备。在李安的防护体系下,平台的数据不仅安然无恙,反而利用攻击的回溯机制,锁定了发起攻击的源头,并将相关证据整理成报告,递交给了多家监管机构。
与此同时,用户的声援力量也在不断壮大。“数据守护计划”中的一项发现更是直接将舆论推向了高潮:资本巨头的某些数据交易涉及政府项目,而这些数据的来源明显存在非法获取的痕迹。
林川在懒虫联盟的官方直播中向所有用户发表讲话:
“今天,我们再次证明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剥夺了站起来的机会。懒虫联盟的每一步,都是我们共同争取来的。但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他们不会放弃,我们也不会退缩。”
话音刚落,林川的电脑上跳出了一条新消息:
“我们可以合作,你们正在接近某些人无法触碰的底线。慎重。”
林川注视着这条模棱两可的消息,眼神却充满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