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您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不过,具体的合作细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商讨。”沈文星这么一说,相当敲定了这次投资,这让张扬松口气。
他就知道沈文星不会拒绝他。
森韵食品厂在白山镇投资这一年赚了多少没人比张扬更为清楚。
超过千万是一定的了,订单在那里放着。
也是因为这点原因,他觉得可以说服沈文星。
事实也是如此,他笑着道:“沈总,您放心。只要您有意向,我们开发区一定会全力配合。您什么时候有空可以青阳县,我们可以面谈,详细讨论合作事宜。”
如今的开发区急需企业入驻,张扬不想再等待,他希望能尽快敲定这次投资。
这不仅是为了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更是为了提振士气。
如今的开发区太需要一剂强心针了,而没有什么比有企业愿意投资更能鼓舞人心的了。
张超主政开发区时,别人问起“你在哪里上班”,开发区的工作人员都羞于启齿,生怕被人嫌弃。
其他部门的人更是对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嗤之以鼻。
投入了那么多资源,花费了那么多资金,结果却连一家像样的企业都没招来,还经常伸手向县里要钱,搞得其他部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特别是开发区被骗走200万后,其他部门的人对开发区的鄙视更是达到了顶点。
“猪脑子。”这是其他部门对开发区的评价。
这种嘲讽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心里。
连自己人都觉得他们是“猪”,谁还有心思去努力工作?
渐渐地,大家开始躺平,随便别人怎么说,反正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现状。
这种消极的氛围必须改变。
他不能让开发区继续沉沦下去。
这次与森韵食品厂的合作,不仅是一次经济上的突破,更是一次重塑信心的机会。
他希望通过这次投资,让开发区的工作人员重新燃起斗志,让其他部门看到开发区的潜力。
沈文星点了点头:“好,张书记,那就这么说定了。
我这边安排一下,尽快去青阳县拜访您。”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随后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后,沈文星长舒了一口气,心里感到一阵轻松。
张扬的建议帮他下定了决心,也豁然开朗,森韵食品厂的扩张计划有了明确的方向。
而且他也急。
张扬说的没错,抢占市场。
做企业就是如此,不进则退,这点他怎么可能不晓得。
如今森韵食品厂已经处于这个风口,他怎么可能轻易无动于衷呢?
而另一边,张扬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沈文星已经被他说动了。
只要森韵食品厂能够入驻开发区,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为开发区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
这对于刚刚上任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同时也让开发区其他人员看到希望。
沈文星那边速度还是蛮快来着,很快启动了扩张项目,这次沈文星没有在开会研究,直接安排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沈文星带人如约来到了青阳县。
张扬亲自接待了他,并带他参观了开发区的各项设施。
沈文星对开发区的条件还算满意,还行,不算太差,比想象中好多了,他也纳闷了,开发区企业没几个,青阳县弄出这么多土地做什么,还都平整出来了。
水电都通,这个工作做的也太超前了吧?
不过这样对企业比较好,直接可以入驻建厂,少去很多麻烦。
在随后的谈判中,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协议。森韵食品厂将在青阳县开发区设立分厂,预计投资金额达到3000万元。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轰动。
青阳县的开发区也因此成为了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签约仪式上,沈文星握着张扬的手,笑着说道:“张书记,这次我可是奔着你来的。”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如果不是你张扬做开发区主任,他瞧都不会瞧一眼。
张扬也笑着回应:“谢谢沈总的信任,森韵食品厂能够入驻我们开发区,是我们的荣幸。
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您的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两人相视一笑,心里都明白,这次合作不仅是一次商业上的共赢,更是彼此信任和合作的开始。
随着森韵食品厂项目的正式落地,青阳县的开发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一重大突破不仅为开发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张扬在开发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3000万的投资,张扬一上任就成功拿下,这一成绩无疑为开发区挣足了面子。
曾经,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出门时总是低着头,生怕被人问起工作单位。
如今,随着森韵食品厂的入驻,他们终于可以昂首挺胸,无视其他人的目光了。
开发区的大多数人开始对张扬心生敬佩,同时也暗自庆幸张超的落马。
若不是张超被查处,开发区恐怕早已名存实亡,甚至面临解散的命运。
“果然,跟着一个好领导就是不一样。”开发区的工作人员私下里纷纷感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张扬无疑就是开发区的“车头”。
他的远见卓识和果断决策,直接决定了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规模和方向。
就连原本对张扬心存不满的周启政和李正廉,此时也彻底闭上了嘴。
即便在私下里,他们也不敢再对张扬说三道四。
经过这次成功的招商引资,张扬在开发区的威望已经达到了顶峰。
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还敢乱说话,很可能会被举报到张扬那里。
对于张扬的手段,周启政和李正廉早有耳闻。
尽管他们表面上装作不屑一顾,但内心却充满了畏惧。
连崔学明和白为民这样的角色都被张扬轻松拿捏,更别提张超这种直接被送进去的人了。
相比之下,他们俩又算得了什么?
“识时务者为俊杰。”周启政和李正廉心里清楚,与其硬扛,不如选择明哲保身。
既然大势已定,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安安稳稳地熬到退休,别再惹是生非。
开发区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
曾经弥漫的消极情绪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张扬的信任。
张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让所有人看到了开发区的希望。
这一次,开发区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