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英发现,自己的店,生意好像越来越好了。
以前一天十只鸡能卖光 ,就差不多了。有的时候还会剩下只把自己吃。
现在经常刚刚中午,十只鸡就卖光了。
第一次沈大林下午补杀了两只鸡,还是没够卖。
后来每天杀十五只鸡,才算是勉强够用。
而沈大林光是蹲那杀鸡,就要用掉半天了。
“不来了不来了,还是要请个人。”沈大林现在回家都只能选在周末了。周末学校开房,学生会去市里,就不大在学校边上的小吃店吃饭。
工作日,店里是忙的一塌糊涂。
张红英也累的直不起腰来。
还是做衣服轻松一点。天天做菜,又一直做同样的东西,现在张红英已经闻见酱棒骨和鸡汤的味道就饱了。
学生的市场就那么大,消费能力有限。
之所以销量突飞猛进,张红英发现是因为来吃饭的,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了。
刚开始来了一个满身汗味,扛着一把铁锹的工人。
后来工人们就成群结队的来了。
沈大林跟他们攀谈,才知道附近有个苗木基地,有很多挖树的工人。
树大根深,要把树连根挖起很费劲。经常需要很多身强力壮的壮年男子一起配合,才能把树挖起来。
而且树需要带着一个几百斤重的土球。
挖的时候,先绕着树挖一圈,把那种巨大的树根挖断。再连着土一起挖出来,用稻草缠成一个个球的形状。树梢还要截掉,以保住水分,提高存活率。
挖树显然是一个辛苦活 。不是最壮的劳动力,干不了这个。等到以后发展起来,挖树种树都可以靠挖掘机了。但是现在,都必须靠人力。
但是挖树也高工资,据说动作快、力气大的,一天就能挖到一百五十块。
强体力劳动,高消耗,对吃的就很有要求。
大块大块的肉,要论碗吃的。没有油水,体力跟不上,到时候腿一软,或者反应慢一点,可能就得受伤。
幸而他们挣的多,也就舍得吃。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来张红英店里买鸡,但是每天只要有你们十来个想吃鸡,销量就直线上升。
学生买鸡,顶多是买只鸡翅,买条鸡腿。再图便宜就买鸡肉丝,鸡骨架。
但是工人就不一样。大部分人两三个人拼一只鸡,胃口大的,一个人能啃下去一只。
张红英的鸡,就是这么卖光的。
一只老母鸡,炖的稀烂。连皮带肉吸溜进去,滋味鲜美,汤汁浓郁,油脂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鸡翅两块一只,鸡腿三块一只,一整只老母鸡的话,就卖二十块钱。
每次张红英专给工人们挑又肥又大的。
打电话打电话,让俞志强每星期送一百只鸡过来!
能赚钱,张红英还是很激动的。
青镇的鸡,加运输成本,也不超过六块钱。一只鸡净赚十四块,还留下鸡汤配面条和米线。
鸡杂、鸡血还可以再卖一波。
沈建珍真是我的福星!张红英一边记账,一边自言自语感叹。
“嗯?建珍哪哈了?来信了?”沈大林耳朵里挂到“建珍”两个字,连忙问道。
既然问起,张红英心里本来一直在为家里人对她的偏心恼火,就趁机好奇的问:“阿叔,建珍和建兴两个,你更喜欢谁?”
沈大林毫不犹豫:“那肯定是儿子啊!
啥人会的不喜欢儿子去喜欢女儿。
女儿其实没什么用。
我跑船的时候,儿子十来岁就能上船了,女儿究竟不方便。”
“那么看蚕的时候喂蚕可是都叫的女儿啊。夜里一天起来三次喂蚕。”张红英又问。
“那不一样的。”沈大林摇摇头。
“有什么不一样的,不都是赚钱?”张红英有点较真:“出去跑船,两天两夜三十。看蚕一个月,卖四五百。也差不多嘛!”
“不一样,不一样,女儿家怎么能跟男儿家比。”沈大林自顾自说:“挑担做重生活,都是要男的。女的哪里挑的动担。”
“现在有拖拉机,有挂机船,将来可能还有卡车,还有其他机械,连割稻都有收割机,女人也一样做那些活。”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嘛,隔代子女的还要裹小脚呢,门都不能出,同男儿家怎么比!”沈大林也说不上来为什么男孩子比较重要。但是大家都认为有儿子很重要,没有儿子走哪都直不起腰来。
“沈建珍说,你们盖房子的时候,南面留了两个门洞,其中一个门洞是为她准备的,看起来她是在吹牛?”
沈大林却道:“哦,这个倒不是吹牛的。我两间楼房,确实留了两个门洞。将来万一建珍要招女婿,分家也方便。”
张红英不解:“人家独女户招女婿,你有儿有女为什么也准备有可能招女婿?”
沈大林就笑:“两个人都留家里肯定比只有一个好啊。只不过小的辰光,两个人经常相骂的。建兴不愿意建珍留在家里。嫌她留在家里要分一半房子。
等到今年夏天,建珍拿到录取通知书,建兴又绞尽脑汁想要让建珍留在家里招女婿。
两个人讨论了半天,我在隔壁都听见的。”
“啊?”张红英惊了。还有这一出?
“是啊,建兴问建珍要不要招女婿,建珍以为建兴怕她抢家私,就说不招了。
不料建兴急起来:那你走吧,爷娘都留给我,累死我,将来我只好去卖血养爷娘。
最后建珍听明白了,答应将来一样给爷娘养老,建兴才踏实下来。”
张红英目瞪口呆。
“那沈建珍给你们养老,老家房子会分给建珍不?”
“那怎么行?建珍读书出去,将来肯定在外地工作,成家,老家房子分给她,就荒废了。”沈大林不假思索回答。
张红英笑起来。她和沈建珍,就是一条藤上结的两个苦瓜。
“如果建珍赚大钱了,帮你们修房子呢?这房子也没她的份?”
“孝敬爷娘,看她自己的良心。”沈大林看上去很公允的回答。
张红英想起来,沈建珍虽然追问过她梦里未来的发展,但是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的家人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