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果然没看错人。”韦建颇为赏识地看着段书瑞,在他眼里,此子深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日常表现得并不抢眼,但需要他展示才华时,他也并不藏拙。
段书瑞沐浴在他的目光下,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圣人采纳了他的提议,对他有何嘉奖?他有晋升的可能吗?这些问题韦建没主动提起,他也不太敢问。要是给上司留下个“急功近利”的印象就不好了。
韦建捋了捋胡子:“你的进步很快。圣人看了你写的文章和奏书赞不绝口,有意让你入翰林院。你意下如何啊?”
段书瑞顿了一下,拱手说道:“属下听从圣人调遣,愿为圣人效犬马之劳。”
翰林学士始设于唐玄宗时期,起初是从各官员中选拔有才艺者,如擅长文学、经史等,入职翰林院,为皇帝提供顾问、草拟文诰等。
翰林学士来源广泛,品级不一,有些是五品、六品的中级官员,也有品级更低者,他们是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翰林学士这一职务。虽然品阶不定,但由于接近皇帝,能参与诸多机要事务,实际权力和影响力极大。
段书瑞听到自己的官职还是九品,没有任何变化,心头有些许失落。韦建仿佛看出他的想法,淡然一笑:“能够在圣人面前留下好印象,已经是旁人羡慕不来的。圣人这是将你选为重点栽培对象,如果你在这四年内表现优异的话,就不用苦苦等待‘守选’了。”
“您是说我不用等待‘守选’,可以直接参与递补?”段书瑞难以置信地开口,也就是说八品官职中若是有空缺,自己可以直接补上啊!自己这一次的奏书是在圣人面前疯狂刷了一把存在感啊。
韦建点点头。
“谢谢圣人和大人的赏识,下官定不辱使命。”段书瑞深深鞠了一躬。
“对了,由于你是兼任翰林学士一职,一个月去翰林学士院入值一次就行了,平时还是在这边修书。”
段书瑞求之不得,赶忙答道:“是。”
从韦建的公署出来后,他轻轻阖上眼睛,不管怎样,靠一封奏书就飞黄腾达显然不现实,自己还是在基层慢慢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升职加薪做准备吧。
想到自己在短短四年内就可以晋升,他的心情霎时变得晴朗起来,连难吃的工作餐都变得没那么难以下咽了。
这天休沐,他突发奇想去了鱼幼薇的茶肆,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他到了店里,发现鱼幼薇没在,心里有些诧异。
“夫人,幼薇去哪儿了?”他看向一边正在擦桌子的鱼母。
鱼母笑着说道:“她啊,回家取东西去了,说是一会儿再来。”
段书瑞“哦”了一声,进门选了一张靠里的桌子坐下,他面朝后厨,喝了一杯茶,便翻出一叠稿子看起来。
这叠稿子正是鱼幼薇刊登在书刊上的文稿,段书瑞本来没有追连载的习惯,他一向只喜欢看完结的作品。谁知鱼幼薇的作品取材标新立异,情节引人入胜,竟然诱得他一步一步看下去。嗯,大唐的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穿杨对文学作品无甚兴趣,对桌上的那一盘胡饼颇感兴趣。一盘四个饼,他家公子只吃了一个,剩下三个都进了他的肚子。
段书瑞听见一阵脚步声在背后响起,他眼睫一颤。
余光里挤进来一片葱绿色衣角,上头绣着繁复的梅花。鱼幼薇站在他桌边,一时没有出声。
段书瑞放下稿子,慢慢抬头。
他以为会看见一张疲惫万分的脸。
然而,视线至上,映入眼帘的是她那明艳至极的笑容。
“先生,您在看谁的作品啊?”她弯着眼问道。
察觉到她语气里的调侃,段书瑞有些羞恼,他皮笑肉不笑道:“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作者罢了。”
“真是不好意思,我去取东西了,现在才回来。”鱼幼薇挠挠后脑勺,“让您等久了吧。”
“……也没等多久。”段书瑞听到她主动解释,神色稍缓。
“先生,您看起来心情不错。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鱼幼薇眨眨眼。
段书瑞有些好奇,自己这张脸明明看不出悲喜,她是如何看出自己心情不错的?他顿了一下,将自己得到圣人提拔、入职翰林院的事情简单说了。
“想要得到圣人的器重可不容易啊。”鱼幼薇双手托腮,认真道:“先生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她没说他运气好,也不认为“翰林学士”这个头衔只是一个莫须有的挂名,她很认真地夸奖着他,清澈的眼眸里满是替他高兴的光彩。
段书瑞听多了同僚的夸赞,此刻听到她的夸奖有些不适应:“你怎么也学会了外面那一套?”
鱼幼薇莫名其妙:“外面那一套是哪一套?我这不是实话实说吗。”
实话实说吗?
段书瑞有些迷茫。
前世,他在八岁时写了一篇作文,机缘巧合入了一位文学编辑的眼,这位编辑在征得他同意后,将他的作文印在当地一张小有名气的文学报纸上。
当时的他高兴坏了,用辛苦积攒了一周的零花钱去买了一张报纸,拿去给母亲看。
“妈妈,你看!我写的作文被印在报纸上啦!”年幼的他拼命踮起脚,指着报纸的一角想让母亲看得清楚些。
结果林蓉只是瞥了一眼,就笑着敷衍道:“哎呀,这个字印得太小了,妈妈待会儿再看。”
等到她终于有空,在沙发上坐下后,段书瑞又鼓足勇气将报纸递给她。她接过来随意地瞟了两眼,又递还给他。
“瑞瑞,这只是本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报社,你可不要得意忘形啊。”
“登上这种报纸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你的文笔还差得远呢。”
当天晚上他就撕碎了这张报纸,同时被撕碎的还有他一颗稚嫩的心。
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这些都是你应该做到的。—这是他前半辈子听到最多的两句话。
但现在,鱼幼薇在替他高兴。
她说他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这么多年,他的努力终于得见天日,被人看到了。
段书瑞捏了捏手,只觉得喉咙干涩得紧。
他嘴唇微动,轻声说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