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计划大会,一开就是七八天。这些天经过激烈的讨论,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大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要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当然,内阁肯定在不少地方都反对,或者认为不妥。可他们反对没用,现在崇祯的新军太强了。
马上就要扩军到一万人,之前出动了两千新军(黄得功,唐通的三千人不算),都打败了李自成。
这扩军到一万人,听说装备还进一步提升了。这关外的鞑子根本就不够看!
除了皇家陆军的新军外,京营也会继续扩军,要扩到五万人。
这部分军队,虽然不会装备新军那样强大的火器,但也会装备科学院制作的燧发米涅枪,新式火炮,战斗力也会极大的提升。
如今崇祯的权势,绝对达到了人生顶峰。比肩朱重八,朱棣或许夸张了,但说一句比肩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绝对不夸张!
当然,崇祯的权势,现在还只是局限在京畿与山西,陕西,往南就不好使了。
因为到现在,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他们竟然还没动静。山海关的吴三桂也是按兵不动!
倒是高杰,传回消息,已经领着一万大军过来,只是行军速度很慢!
徐堃他们分析,要么是左良玉这些人还没弄清楚北面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是不相信。总之他们还在摇摆不定。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左良玉几人,哪怕现在赶来跪在崇祯面前,崇祯也绝不会饶过他们。
倒是高杰,崇祯或许还会给他一次机会。
之前在西安的时候,徐堃就说过,回到京城最先要做的事情就两件,一个是军改与扩军,一个就是建学校。
军改是为了将新军的利益,彻底与崇祯绑定在一起。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那就是皇帝指挥枪。
就如同八旗子弟为啥这么勇猛,根本原因就是八旗子弟的利益,与清廷的利益高度捆绑。
努尔哈赤与黄台吉时期,每次清兵入关抢劫大量人口,牲口,财富,都会给八旗兵带去丰厚的利益。
到了多尔衮入关后,那给的利益就更足的。最着名的就是清初的圈地运动。
除了将京畿地区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外,还将京城内城的汉官,汉民全部撵到外城,将内城最好的地方分给八旗贵族。
试问,如此高度的利益捆绑,鞑清前期的八旗兵战斗力能不强吗?
徐堃虽然不会学鞑子那么野蛮,但也会给新军足够的利益与荣誉!
军改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军制改革。明朝的军制让徐堃头大,太混乱了。
明代武官分为命官,勋官,世禄官和任事官,光搞清楚就让徐堃一个头两个大!
再加上明代前期是卫所制,后期卫所制几乎荒废,又变成了募兵制,可卫所制又没有废除,更是乱上加乱!
命官顾名思义就是朝廷与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这种是有品级的,几品官就是几品官。比如一品五军左右都督,正一品都指挥使,从二品都指挥同知,卫所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等武官。
勋官对应的是勋阶,明代分为十二阶,什么左右柱国,柱国,护国啥的。
世禄官,就是常听到的世袭指挥使,世袭千户,百户啥的。
重点就是这个任事官,也叫差委官,是临时委派执行特定军事任务的,实际上是无品级,无定员。
常听说的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这些,就是任事官。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班级中,班长,组长这些是命官,就是老师任命的正式职务。
可是突然有一天,学校操场需要打扫,但之前没有对应的人负责,临时指派一个班干部当操场清扫组长,这个职位学校根本没有,就临时弄了个名称,分派了具体任务与职能。
久而久之,操场清扫组长就成为了官职,后面的“组长”一词,本来是官称,变成了一种级别待遇。
就如同总兵,还会加上一个加五军都督衔,本来五军都督是命官,有具体职务。可后期逐渐演变成一种级别待遇,类似后世的军衔。
军队要现代化改造,肯定就要精简。徐堃自然要照搬后世华夏国的军队编制,将军衔与军职明确开来。
也就是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等这些是军衔。而司令,军长,旅长,师长,团长这些就是具体的职务。
当然,军制改革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大明各地还有那么多卫所,总兵,参将,游击,现阶段这种改革根本就不可能传递到地方。
这种改革肯定从新军开始,逐步扩散到全国。
除了军制改革,那就是待遇了,分土地,分房产这是肯定的,这点跟八旗兵一样。此外,还有荣誉,设置各种勋章,战斗英雄称号等。
还有制定详细的政策,保证士兵退役,牺牲,负伤后的待遇与安置,家属们的待遇等。
有了这些优待,徐堃还不信了,他们还不对崇祯死心塌地,打仗还不能嗷嗷的往上冲。
别的不说,这些措施一旦得到实施,不用他买的那些现代化武器,就用大明原有的武器,也能让新兵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以为是闹着玩的!
最重要的,那就是要加强军队的思想教育,也要搞出一个类似正伟一样的职务,也要支部建在连上。这一点需要慢慢摸索。
这个军制改革,也不是徐堃一个人想出来的,是他老爸,爷爷,姥爷他们一起制定的。其实就是照搬后世华夏的军队,稍作修改。
后世最可爱的人,徐堃就是能拍着胸脯说,那就是世界最强,没有之一,这里的最强,不单是战斗力,还有军纪,军容。
不学最可爱的人,难不成学大漂亮的,在中东乱杀无辜,甚至军装,住军营还得自己掏钱吗?还是学自诩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搞我的奋斗吗?
徐堃将军制改革的具体措施,直接发下去,让黄得功,陈演他们讨论。
黄得功看过后,激动地说道:“这个好,俺老黄第一个支持,这样军队就精简太多了,这样将来指挥起来更容易!”
唐通也赞同道:“我也赞同!”
内阁看了其实是愁容满面,他们也是识货的,知道这样一改,军队不但战斗力更强,陛下对军队的掌控也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