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的长安,枫叶开始染上点点红霜,宛如天边的云霞飘落凡间,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皇宫内的银杏树叶也渐渐泛黄,微风拂过,如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在地上铺就了一层厚厚的金毯。
李世民站在太极殿外的廊道上,望着这秋景,心中却在思索着突厥之事。此时,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皇子前来觐见。
李承乾上前说道:“父皇,儿臣听闻您欲立右武侯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李思摩为突厥可汗,率所部建牙于河北,此乃重大决策,想必父皇已有诸多考量。”他眼神专注,心中深知这一举措对大唐北疆局势有着深远影响,身为太子,自是要对国家大事洞察入微。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朕此举,意在稳定突厥,使其成为我大唐北疆之屏障。李思摩久在大唐,忠心可鉴,且熟悉突厥习性,由他统领突厥部众,或可保北疆安宁。然此中变数亦不可忽视,犹如在弦之箭,射出之后,难以预估其精准落点。”
李泰在一旁思索片刻后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李思摩为可汗确有其优势。他在大唐为官多年,受我朝文化熏陶,当能更好地与我朝沟通协作。只是,儿臣担心突厥内部其他势力是否会诚心服从他的领导。这就好比一群野狼,突然换了狼王,那些原本有野心的狼是否会乖乖听话,实难断定。”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摩挲着下巴,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心中暗自琢磨着如何在这一事件中展现自己的远见卓识。
李治眨着天真的眼睛问道:“父皇,为什么要让李思摩当可汗呢?他很厉害吗?”他对这些复杂的政治局势还只是一知半解,只像个好奇宝宝般探寻着答案。
李世民笑着回答:“稚奴,李思摩在突厥中颇有威望,且他对大唐忠心耿耿。让他为可汗,就如同在突厥与大唐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可使双方往来更为顺畅,减少冲突与纷争。”
李承乾听后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在李思摩率部前往河北建牙之时,当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与物资补给。一则彰显我大唐对他的信任与扶持,二则可助他在突厥中树立更高的威望,令部众归心。此乃固本培元之策,恰似为一棵新栽之树浇水施肥,使其茁壮成长。”他挺直了腰杆,言语间尽显沉稳与睿智,脑海中已在构思具体的支持方案。
李世民赞许道:“承乾此想法甚是周全。此事需精心筹备,不仅要保障物资供应,还需考虑军事上的策应,以防途中生变。这筹备之事,就如同编织一张细密的大网,任何一处漏洞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李泰赶忙说道:“父皇,儿臣愿参与其中,协助大哥筹备相关事宜。儿臣府中有不少擅长谋略与后勤调度的门客,他们定能出谋划策,确保万无一失。儿臣就像那跃跃欲试的棋手,渴望在这棋局中落下关键一子。”他满心期待地看着李世民,渴望得到应允。
李世民点头道:“既如此,泰儿便与承乾携手办理。但切记,一切皆要以大唐利益为首要考量,不可因私废公。你们二人当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成,推动此事顺利进展。”
李承乾与李泰齐声应道:“儿臣遵旨。”
李承乾回到东宫,立即召集幕僚商议。一位幕僚说道:“太子殿下,臣以为可先盘点府库,筹备充足的粮草、兵器以及营帐等物资。同时,选派一支精锐骑兵护送,以壮声威,震慑沿途可能出现的宵小之辈。这精锐骑兵,便是我们的出鞘宝剑,让敌人望而生畏。”
李承乾沉思片刻后说道:“粮草物资自是关键,但亦不可忽视对李思摩的政治支持。可命人撰写昭告天下的文书,阐明我大唐立李思摩为可汗的深意与期望,让各方势力知晓大唐的决心。此文书便如同敲响的战鼓,振奋人心,凝聚力量。”
而李泰在府中,对门客们说道:“诸君,此次协助李思摩之事,关乎大唐北疆之稳定,亦是本王展现才华的绝佳契机。你们需全力谋划,无论是物资调配的细节,还是应对突发状况的策略,皆要详尽周全。这就如同打造一艘坚固的战舰,要能抵御各种风浪的侵袭。”门客们纷纷点头,随后热烈地讨论起来,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
李治在宫中,对自己的师傅说:“师傅,大哥和二哥都在为李思摩的事情忙得晕头转向,我也想帮忙,可我不知从何做起。我不想总是在一旁看着,感觉自己好没用。”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沮丧,小嘴巴也微微嘟起。
师傅笑着安慰道:“殿下,您年纪尚小,如今只需用心学习。您就像一颗正在孕育的明珠,待时机成熟,自会绽放出璀璨光芒。此刻积累的知识与智慧,便是日后您大展宏图的基石。”
数日后,李承乾和李泰再次进宫向李世民汇报筹备情况。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已将物资筹备妥当,粮草、兵器、营帐皆已足量储备。昭告文书也已拟好,只待父皇审阅后便可颁布。精锐骑兵亦已挑选完毕,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勇士,随时可护送李思摩出发。这一切准备,就像拉紧的弓弦,只等一声令下,便能射出有力的一箭。”
李泰接着说道:“父皇,儿臣与门客们制定了详细的护送计划与应急策略。沿途设有多处补给点与了望哨,一旦有情况,可迅速做出反应。并且,儿臣还考虑到与当地部落的沟通协调,准备了厚礼,以便必要时疏通关系。这护送计划就像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指引着队伍安全前行。”
李世民听后,满意地说:“你们做得很好。此次立李思摩为可汗,事关重大,不容有失。朕相信你们的筹备能确保此事顺利推进,为大唐北疆换来长久的和平稳定。你们的努力,如同为大唐北疆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城墙,抵御着未知的风雨。”
在李思摩率部出发之日,李承乾和李泰亲自前往送行。
李承乾对李思摩说道:“李将军,今日你以可汗之尊率部前往河北,肩负着大唐与突厥的和平重任。沿途若遇困难,可及时传信,大唐定不会袖手旁观。你就像那领航的大雁,带领着突厥部众飞向新的家园与希望。”
李思摩感激地行礼道:“太子殿下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唐所托,与大唐共守北疆安宁。末将这条命是大唐给的,必以死相报。”
李泰也说道:“李可汗,本王在长安静候佳音。此去虽有挑战,但本王相信你的能力与智慧。若需后方支援,只需一声令下,本王便会全力相助。本王就像你背后的强风,助你翱翔天际。”
队伍渐行渐远,扬起一片尘土。李承乾和李泰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李治在宫中,看着远方,对李世民说:“父皇,我希望大哥和二哥的努力不会白费,大唐北疆能一直安稳。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能承担起这样重要的责任。我要快快长大,成为大唐的顶梁柱。”
李世民摸着李治的头,说道:“稚奴,你会有机会的。如今你只需好好成长,大唐的未来还需要你们共同守护。你就像大唐花园里的一朵小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必将绚烂盛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思摩顺利抵达河北并建牙。他凭借大唐的支持与自身的威望,逐渐稳定了突厥内部局势,与大唐的北疆边境也呈现出一片祥和之象。
李承乾得知消息后,对李世民说:“父皇,李思摩在河北已站稳脚跟,儿臣以为可进一步开展与突厥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通过贸易,可互通有无,促进双方经济繁荣;通过文化交流,可增进彼此理解与信任,使北疆的和平更加稳固。这就像两条交汇的河流,融合之后,能孕育出更肥沃的土地。”
李泰也说道:“父皇,儿臣建议在边境设立互市与学堂。互市可让百姓受益,学堂则能传播大唐文化,培育突厥人才,使其对大唐心生向往与敬意。这互市与学堂,便是连接大唐与突厥的两条纽带,越系越紧,关系也就越牢固。”
李世民看着两位皇子,欣慰地说:“此次立李思摩为可汗之事,你们功不可没。大唐北疆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你们的谋划与努力。望你们继续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让大唐的威名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