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蜀军如潮水般涌入汉中城,这场旷日持久、硝烟弥漫的汉中之战终于缓缓落下了帷幕。大将军姜维,在胜利的第一时间便迅速发布了一系列命令,旨在稳定军心、巩固战果。他深知,战后的稳定与重建工作同样重要,因此,他果断地重新启用了原汉中太守李密,以期借助其地方治理经验,迅速恢复汉中的秩序与繁荣。
处理完这些紧迫事务后,姜维并未有丝毫懈怠,他立即遣使向成都的皇帝报捷,将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喜讯传递给每一个蜀汉子民。同时,他还精心部署了后续的军事行动,撤走了定军山和鸡峰山的蜀军,以减轻前线压力,而将新城方向的蜀军继续留在原地,与魏军保持对峙,确保战果得以巩固,也为未来的战略进攻留下伏笔。
汉中之战的胜利,不仅为蜀汉赢得了宝贵的战略要地,更让整个三国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天下的每一个角落,也引起了各国朝野的强烈震动。
在吴国,孙休皇帝在收到汉中之战的最新战报后,立即召集群臣举行了朝会。朝会上,孙休面色铁青,大发雷霆,对吴军的战绩表示极度不满。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妄言,就连大将军丁奉也面露羞愧之色。吴蜀两国同时伐魏,本欲携手共进,共谋大业,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吴国兵力虽众,却在战斗中损兵折将,徒劳无功。相比之下,蜀国却已攻下了汉中,以及新城三郡中的西城、上庸两郡,战果辉煌。而吴国却仍在原地踏步,围攻襄阳和樊城已久,却迟迟未能取得进展。从陆抗将军传来的战报来看,吴军只是不断地增加伤亡,而未能取得丝毫战果,这让孙休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
而在魏国,晋王司马昭在收到汉中失守的消息后,更是气得吐出一口鲜血。他深知,汉中的失守对于魏国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挫败,不仅损失了领土和兵力,更让魏国的颜面扫地。他预感到明天的朝会将是一场炼狱,那些一直对他虎视眈眈的宗族势力肯定会借此机会对他发起猛烈的攻击。然而,为了朝堂的稳定,他只能强忍怒火,将这份屈辱和愤怒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司马昭虽然愤怒难平,但他也明白,战败之罪不能全怪魏军将士。于是,他召来了司马攸和贾充两位心腹议事,共商应对之策。司马攸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他沉思片刻后,对朝臣的反应有了新的想法。他向司马昭建议道:“父王,本次汉中失守,朝臣中肯定会有很多人蠢蠢欲动,儿臣以为,此时正是杀鸡儆猴的好时机。”
司马昭听到这里,不禁感到头疼欲裂。他深知,自己只是其他宗族推出的代言人,如果单纯杀戮曹氏宗亲,其他宗族或许不会有什么意见。但如今若要对世家大族开刀,恐怕自己的位置会更加岌岌可危。他想起最近司马攸处理政事的一些情况,心中更是忧虑重重。司马攸年轻气盛,处理政事时过于刚强,对世家大族和庶族一视同仁,这导致很多世家大族对其极其不满。司马昭心中暗叹,司马攸虽然有些小聪明,但在处理政务上却不够圆滑,未来世子之位若交到他手里,司马一族的前途恐怕未卜啊。
就在这时,贾充开口说道:“臣倒是有一计,或许可以解眼前燃眉之急。”
正当贾充欲将自己的思绪化为言语,倾吐而出之时,一名身着劲装、神色匆匆的斥候跨入府邸大门,手执一封书信,径直走向晋王司马昭,双手奉上,言辞间满是恭敬:“晋王殿下,此乃大世子亲笔书信!”
司马昭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自司马炎神秘失踪以来,家中氛围沉重,夫人王元姬屡屡追问,令他倍感压力。而今,这突如其来的书信,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他心中的阴霾散去了不少。
相较于司马昭的欣喜,司马攸的脸色则显得颇为复杂,阴晴不定,犹如变幻莫测的天际。前段时间,司马炎踪迹全无,司马攸心中曾有过一丝窃喜,随即派遣心腹四处搜寻,却终无所获。他一度以为,这位兄长或许已遭不测,未曾想,今日竟能收到其书信,未来晋王之位的归属,又添了几分变数。
司马攸心中百转千回,面上却不动声色,他轻声问道:“父王,兄长现下可还安好?”言语间,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让人挑不出丝毫瑕疵。
司马昭并未察觉到司马攸的异样,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书信,细细品读起来。待阅毕,他将书信递给了司马攸,司马攸阅后,又转手交给了贾充。
书信内容简洁明了,司马炎在信中述说了自己的遭遇。原来,他竟在吴军的追捕中侥幸逃脱,误打误撞地踏入了蜀国的疆域。因战场上身受重伤,幸得当地百姓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信中还提及,他在赶往汉中的途中,得知了汉中失守的消息,于是决定在蜀国暂留一段时日,看看能不能探听到一些机密情报,甚至给蜀国制造些麻烦。
司马昭读完书信,心情豁然开朗,晚间回府,总算能给夫人一个交代了。他心中暗想,古语有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司马炎历经此劫,或许更适合担任世子之位。
而司马攸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如坐针毡。他表面上关切地说道:“父王,还是应尽快让兄长归来,毕竟身处敌军之地,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性命难保。”然而,他心中真正的担忧却是,若让司马炎在蜀国有所作为,自己的地位岂不是岌岌可危?而司马炎如果回到洛阳,自己现在对洛阳有一定的掌控力,对自己的威胁就不大了。
司马昭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如今想让他回来,谈何容易?我们无法与他取得联系,只能等他主动联系我们。只希望他能平安顺利,早日归来。”
此时,贾充适时插话道:“这封书信的到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能压制朝堂上的一些非议。但我们仍需对吴蜀双方的态势保持警惕,做好万全之策。”
司马昭点了点头,目光转向贾充,问道:“贾司空,你可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