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寒被自家儿子的眼神看得心里发软,掖好被子之后俯身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怎么了,不困?”
“爹爹,你不会让我去学塾读书,对不对?”裴霁有些不安地确认道。
裴寒不料儿子现在这么没有安全感,他忙收了脸上戏谑的神色,认真地看着裴霁的眼睛答道:“不会,只要你愿意,爹爹会一直教你。”
裴霁自发问后就一直专注地看着裴寒,此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而且亲眼确认了裴寒不是在开玩笑,他这才放下心来,缓缓闭上眼睛。
闵月清见裴寒也体会到了她从前经常感受到的玩脱了的感觉,嘴角不自觉地微微翘了起来。
裴寒刚安抚好儿子,就看到了闵月清一脸忍笑的表情,面上不禁有些发窘,同时也觉得想笑。
闵月清与裴寒一对上眼神,两人都忍不住无声地笑起来。
裴寒顺势探身过去与闵月清接了个短暂的吻,两人的唇轻轻碰了一下,一触即分,但两人脸上的笑意都变得更浓了。
当闵月清和裴霁都躺好准备入睡时,小威却刚从短睡中醒来。
小威翻了个身爬起来,先凑到床沿,往闵月清的方向看了看,一看到闵月清在睡觉,它就离开了床边,开始在房间里四处走动,就像在巡视自己的地盘似的。
小威走动的步伐很轻,因此虽然它每晚都会间歇性地起来活动,却完全不会影响闵月清等人的睡眠。
两天后,各个村寨的信息汇总在一起,整个三坪县中,年龄合适又能够进入学塾的孩子仅有六十多个。
导致人数如此之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的孩子年龄达到了,但是家里缺少劳动力,需要他们留下干活;二是与当地的传统有关,这里的人普遍结婚比较早,一般十六岁就成家了。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与狱中的山匪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了。由于山匪时不时的侵扰,此地婴儿的出生率与存活率一直都不算高。
统计完今年的学童人数后,裴寒琢磨着要着手准备学塾里的硬件设施了,比如书桌、木凳和床等。
至于木工的人选,裴寒首先想到的就是邬十六,不过这次需要的数量较多,时间又比上次紧,只有邬十六师徒显然不够。
裴寒将寻找工匠这个任务交给了邬力。
巡检司众人最近最关注的就是近在身边的学塾,虽然那儿现在还只有个地基,但大家都知道用不了多久,房子就会盖起来,并且即将要迎来不少的孩子。
兵士们家中倒不一定现在就有适龄孩子可以入学,但只要学塾办起来,他们的孩子迟早能进来读书,谁不是翘首以盼呢?
因此邬力一接到裴寒交代的差事,马不停蹄地就带人去办了。
一个月后
邬力一大早就赶到了梧桐村寨,这次他不是骑马来的,而是驾了一辆马车,这样方便给邬文装行李。
当邬力到达时,邬文已经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要带走的东西也都单独整理出来,用竹筐装着或者用绳子捆好。
邬力将马车赶进院子,进门先打了声招呼,“邬文,伯母,你们早啊!”
邬母笑容满面地道:“官爷早!我们这都收拾好了,现在就可以走。”
邬文也笑着道:“又麻烦你跑一趟,真是不好意思!”
邬力朗声一笑,“嗐!这有什么麻烦,我是奉大人的命令来的,邬文兄弟不要客气。”
邬力看到堂屋里的东西,自来熟地问道:“这些都是要带到学塾去的吧?我来帮你搬。”
邬文连忙走上前说“不用”,邬力却当这是肯定的回答,直接上手搬了就往外走。
见状,邬文只得领了这好意,也跟着搬东西上车。
其实他们的行李一共也没有多少,最主要的就是两床被褥和粮食,其他的都是杂七杂八的小物件。
邬文九月初也种了不少土豆,眼看着再过十多天就能收了,他原本还有些发愁。
但前几天村长亲自来了他家,跟他说让他放心去教书,等土豆到了成熟的时候,全村寨的人都会帮着他家收土豆,很快就能收完。
梧桐村寨的村长这一个月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县里第一个夫子就是他们村寨里的,全村寨的人谁不觉得脸上有光?
况且邬文性格好,又能识文断字,村寨里的人都跟他关系不错,帮这点小忙还是不在话下的。
邬文和邬力很快就把行李都搬完了,邬文先把老母亲抱上马车,然后把家门锁好,自己也爬上了马车。
邬文的心情是久违的轻松和愉快,他是真的很爱读书。
从小时候踏进夫子家,第一次接触到文字起,邬文就觉得在念书和写字时,自己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总是学了上篇就想读下篇。
就连许多孩子觉得枯燥的背书,他也觉得乐在其中。
因此邬文心里对裴寒十分感激,如果不是裴寒有意开办学塾,他恐怕只能在家种一辈子的地了。
与此同时,三坪县里几乎各个村寨都有人带着孩子往学塾赶。
由于有的村寨离学塾比较远,裴寒特意交代了第一天不授课,只用来给孩子们报到和安顿。
此外,裴寒参考了闵月清的建议,没有采取这时常用的旬休,而是规定读五天休两天,农忙时还允许部分有需要的孩子回家帮忙。
当然,若是有人休息日不想回家或是不方便回家,学塾可以照常住。
邬四二在院里左等右等都不见人,朝屋子里高声催促:“东西都收拾好了,我们这就带着小桐去村长家吧,不好让他们等我们。”
过了片刻,翠婶拉着小桐出了门,对着邬四二就道:“你就知道催,这第一天去学塾,咱不得给小桐打扮得精神点儿啊!”
邬四二上下一打量小桐,马上就发现小桐今天看起来还真挺精神,身上的衣服又干净又平整,一点儿都不像平时那样皱皱巴巴。
邬四二扛起地上的行李,一边走一边说:“还是你有办法,咱儿子今天看着都俊了不少。”
翠婶这才露出点笑,“咱儿子本来就生的好!我心里算着时间呢,不会晚的,我像是那么不懂事的人吗?搭村长家的牛车还好意思让他们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