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很远大,不过却是看得见希望的志向。
当初在联系上常建新之前,刘绍虽说也立志有一天能驱逐五胡,恢复汉家山河。
但那个时候的晋阳军孤立无援,困守孤城,连自守都成问题,根本没有余力进行任何开拓和发展。
自从联系上常建新,有常建新交换过来大量物资支持,不仅两次击败敌军围城,全歼敌军,还一下子攻下河东等几个郡,打开了局面。
如今的晋阳军,控制的地方也不算大,所辖汉人军民更是仅三四十万,但是却也已经算是打下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北锁雁门关,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南有黄河,每一个方向都是易守难攻的天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现在的晋阳军不再是各种资源匮乏,难以拓展的孤城,而是形同一个小王国了!
春秋时期,晋国起于河东平原,最终发展成为诸侯国第一强,巅峰时期人口超过五百万。
现在的晋阳军控制河东平原,晋中平原,忻州、代县平原,三块土地如果能全部开发,甚至便足以养活数百万人口。
何况还有常建新在背后支持。
面上晋阳军只控制了三四十万人口,不过如果细论战争潜力,却比一百万人口还要强大。
不说其他,单就是从常建新手上得到钢铁,打造成的精良兵器和盔甲,便不是正常一百万人口的诸侯国能做到的。
再加上只要刘绍亲自领兵,那么出征的晋阳军就不需要后勤,这又相当于多少人口才有的力量。
晋阳军只有五万人,正常一百万人口的诸侯国,算你全民皆兵,有十一二万青壮男丁,同样留守三万在各地,你似乎还有八九万青壮男丁。
可这八九万青壮男丁,一万做为正规军出征,便需要两万甚至三万其他青壮男丁保障后勤。
相当于你一万士兵在前线征战,实则需要消耗三四万青壮男丁。
八九万青壮男丁,真正能用在前线征战的士兵,也就两万多罢了。
总的来说,晋阳军控制的晋阳、河东、西河、上党、雁门关等五个郡,加在一起只有三十几万汉人军民,表面上看非常弱小。
实则真正的战争潜力,不输于一个百万军民的诸侯国。
百万军民的诸侯国很弱吗?
刘绍所处古代时空当前时代,整个华夏也就一千万多一些的人口,其中汉人七百万人左右,五胡加在一起五百多万。
汉人又分为东晋控制的南方有三百万左右人口,北方有四百万左右人口。
五胡之中匈奴人有一百万出头,羌人有五六十万,氐人有六七十万,羯族人有八九十万,鲜卑人有两百多万。
当然,五胡除了本身人口,他们还各自控制一些原属于汉人的地盘,一并控制一部分汉族人口,所以细算起来。
匈奴人相当于一个三百多万人口诸侯国的实力。
羯族人占领冀州全境以后,也相当于一个三百多万人口诸侯国的实力。
羌族相当于一个近百万人口诸侯国的实力。
氐族相当于一个百万出头人口诸侯国的实力。
鲜卑人综合算是一个五百万左右人口诸侯国的实力。
似乎鲜卑人是五胡当中实力最强的一方,大大领先其他胡人。
实则,鲜卑各部互不统属,分散来算,拓跋鲜卑相当于一个两百万左右人口诸侯国实力,段部鲜卑相当于一个百万出头人口诸侯国实力,慕容鲜卑也相当于一个两百万左右人口诸侯国实力。
晋阳军扩大化的可视作一个百万人口诸侯国实力,相较而言实力仍算是非常弱小的。
可却不是那种大到难以企及的差距,也就一到三倍的差距罢了。
更何况,晋阳军有一个其他五胡都没有的条件。
五胡他们本部的人口是多少就是多少,哪怕统治区内同时有多少汉人,他们可以奴役,可以驱使,化所统治的汉人人口为自身实力的一部分,可却无论如何汉人都不会变成他们的核心本部人口。
晋阳军却不一样,只要晋阳军势力所到,天下汉人人口都可以直接成为晋阳军最核心的一员。
天下汉人包括南方的加在一起有七百来万,晋阳军能随着地盘的扩张,同时扩充最核心的人口。
总之,晋阳军是可快速成长型的,可能一两年核心人口就翻倍的涨。
而五胡却是固有的只能自然的极其缓慢的增长,核心人口几十年才有可能涨一倍。
基于这样的基础,刘绍驱逐五胡,恢复汉家河山的志向,自然便是看得到希望的志向。
志向看得到希望,人就有无穷的干劲。
刘绍率军班师回到晋阳城之后,先是简单的举办了一场庆功宴,升迁北征之战立功的将士。
很快便立刻忙于秋收之中。
去年第一期开垦耕种了四十万亩左右土地种植各种粮食,因为匈奴大军前来攻打晋阳城,过程中损毁了许多,第二期又开垦补种了十万亩左右土地。
第一期开垦种植的粮食已经可以开始收割了。
首先是生育期只有一百天左右的小麦,常建新从现代时空提供的小麦种子,虽说没有化肥、农药,但产量也就比古代时空传统的小麦高一半左右。
刘绍班师回到晋阳之前,刘琨就已经组织百姓把小麦收割完成了。
此刻刘绍参与的是小麦之后成熟的玉米、土豆、水稻、红薯。
已经看见了小麦的产量,刘琨、刘绍等人对玉米、土豆、水稻、红薯的产量更加有信心,尤其是土豆和红薯。
如果真按照常建新当初和他们说的,土豆、红薯再怎么样都至少有一千多斤亩产,种得好的话甚至有几千斤亩产。
这意味着完成收割之后,晋阳军未来一年都将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这一年多时间,有常建新从现代时空不断提供粮食是一回事,可却也是用黄金、人参、宝石等物换的。
哪怕只管晋阳一带的军民,那也是十几万军民,全部靠和常建新交换,压力实在是太大了。